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檢查
1.宮頸黏液評分
了解體內E水平,如在出血前甚至流血期宮頸黏液仍呈羊齒狀結晶則提示為單一E作用,無排卵功能,可作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臨床分型、E水平估量和觀察療效的簡易指標。
2.BBT
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診斷中最常采用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根據BBT相,結合其他監測指標,作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分型,觀察療效以及指導治療的最簡單易行的手段。
3.診斷性刮宮術
可了解子宮內膜與卵巢功能狀態,又能直接止血。對圍絕經期出血及有內膜癌高危因素者,應首先行分段刮宮術,排除惡性病變。診刮必須全麵刮除子宮內膜功能層,組織物送病理檢查。還應注意宮腔深度、形態、宮壁是否光滑等。診斷性刮宮術的敏感性78.8%~84.5%,特異性100%。
4.B型超聲
B超可以發現被診刮忽略的黏膜下小肌瘤,發現卵巢腫瘤,子宮內膜厚度測量與動態觀察等。由於其無創傷和可重複性,對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判斷治療效果及指導臨床治療均起重要作用。
5.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宮內及頸管內病灶的外觀形態、位置和範圍,對可疑病灶進行定位活檢。故對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宮腔鏡檢查有助於發現子宮內病變並可在直視下選點取材,減少誤診。宮腔鏡檢查的敏感性94.1%,特異性95.5%。
6.性激素測定
為反映體內生殖內分泌狀態和卵巢功能最確切的指標。於激素治療前,或在基礎體溫(BBT)指導下擇期采血,測定FSH、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水平,區別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類型、與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鑒別,從而指導臨床製定治療方案,使治療更具有針對性。
7.陰道脫落細胞塗片
動態觀察陰道脫落細胞,通過陰道上皮細胞成熟指數(MI)了解體內E水平,作為診斷、分型及治療中的監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