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
1.實驗室檢查有助於全身豬囊尾蚴病的診斷,但對眼部並無特異性。對合並患有腸絛蟲病者可在糞便中查到蟲卵或節片。一般血象檢查除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凝集實驗(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IHA)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IHA操作簡便,靈敏度和特異性也較高,陽性率達到85%,效價≥1∶64,即可以確定診斷。ELISA法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和IHA相同,其陽性平均效價要高於IHA。對眼內囊尾蚴病,如果血檢免疫學呈陽性反應,可以幫助診斷,但陰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免疫學檢測有出現假陰性反應的可能,因此確定診斷還要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2.活體組織檢查 對皮膚皮下結節,包括眼瞼及結膜疑診囊蟲者應常規做活體組織檢查,病理切片中見到囊腔內含有囊尾蚴頭節為其特征。半透明的囊腫包含有不透明的內折的頭節,它有4個吸盤和1個小鉤環,囊腫外麵是一層堅韌纖維組織包膜,並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
3.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對視網膜下囊尾蚴,熒光造影早期囊體處呈遮蔽性弱熒光,囊體前的視網膜血管熒光充盈仍然正常可見。後期囊尾蚴寄生處及其周圍可出現熒光素滲漏,囊體表麵可呈現均勻或不均勻的強熒光表現,也有的不出現熒光著染。在蟲體近處及原蟲體所在部位,常會看到視網膜脈絡膜萎縮斑。早期此處為弱熒光,後期熒光染色,或者出現透見熒光或染色相間的征象,反映了蟲體的移位特征。
4.聲像學檢查 B型超聲為實時成像,對眼部囊尾蚴的形態大小、位置關係以及生存狀況均有很好的顯示,尤其是具有特征性診斷意義的蟲體蠕動波,在臨床不能看到或不明顯者,而B超的發現率可達68%。典型的眼內囊尾蚴可探及在纖細光環中有強回聲球形光斑,生存狀態下的玻璃體囊尾蚴可見到特有的光環和囊尾蚴蠕動現象。視網膜內囊尾蚴由於位於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與內界膜之間,球壁淺層呈膜狀隆起,其超聲掃描特征表現為膜狀物超聲光帶纖細,缺乏後運動。死亡的蟲體呈強回聲光斑伴聲影,也無蠕動。眶內囊尾蚴多寄生在眼外肌或肌附著處,由於囊泡近鄰組織反應,聲像學表現為眼肌增厚,蠕動時囊體之球形光斑時大時小。
5.影像學檢查 CT及MRI技術除對眼部囊尾蚴能很好的顯示外,對合並其他部位特別是腦部者更有特殊的診斷價值。它不僅能看到蟲體的形態、位置及生存狀況,而且對其並發症如腦水腫、腦積水等也能較為確切的判斷。目前CT及MRI已成為囊尾蚴病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依據囊蟲所在部位和病變狀況不同,CT及MRI也有不同的表現。存活期囊尾蚴囊泡及其頭節對比鮮明具有特征性的診斷意義。眼內存活期囊尾蚴,CT常表現為環形的低密度區,其內有點狀高密度影。死亡的蟲體多有鈣化斑,CT表現為高密度區,增強掃描均不強化。MRI檢查T1加權像囊泡為低信號,其內的頭節為高信號,對比鮮明。T2加權像囊泡則呈高信號。CT和MRI對合並有腦部囊尾蚴者、眶內囊尾蚴者有相似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