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檢查
病原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大意義,主要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接塗片法 病人糞便或急性血吸蟲病人的粘液血便中常可檢出血吸蟲蟲卵,方法簡便,但蟲卵檢出率低。
(2)沉澱法 水沉澱法或靜置沉澱法可用於急慢性期患者,檢出率較高。
(3)毛蚴孵化法 利用沉澱法收集到的沉澱蟲卵,在無氯的溫水(25~30℃)中培養,蟲卵可在數小時孵化出毛蚴。適用於早期血吸蟲病患者的糞便檢查。
(4)定量透明法 用作血吸蟲蟲卵計數。通常用於療效考核和測定人群感染度。
(5)直腸粘膜活體組織檢查 用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從直腸或乙狀結腸病變部位鉗取一小塊腸黏膜作壓片檢查。
2.免疫檢查
(1)皮內試驗 陽性率約為90%,但可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與其他吸蟲病可產生較高的交叉反應,且無療效考核價值。多用於現場確定病例。
(2)環卵沉澱實驗(COPT) 本法在國內被廣泛應用,是診斷血吸蟲病血清學診斷的有效方法之一。
(3)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 一種抗原抗體結合物反應與形態學相結合的化學方法。本法操作簡單,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
(4)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用血吸蟲卵抗原致敏綿羊紅細胞,凍幹保存,用時加蒸餾水稀釋成2%的紅細胞懸液,與受檢血清進行微量血凝試驗,l:lO血清為陽性反應,即有有診斷意義。此方法簡易,敏感性高,觀察結果快速。
其他的免疫方法還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酶染色試驗(IEST)、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循環免疫複合物檢測等。
3.血象檢查 白細胞總數、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明顯。慢性期嗜酸性粒細胞仍有輕度增多。但極重型急性血吸蟲病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常不增多,甚至消失,而中性粒細胞出現增多。晚期則因脾功能亢進,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並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4. 肝功能試驗 血清球蛋白顯著增高,血清丙氨酸轉酶(ALT)也輕度增高。慢性血吸蟲尤其無症狀患者肝功能試驗大多正常。晚期患者由於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血清蛋白明顯降低,出現血清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現象。
5.輔助檢查
(1).CT掃描 晚期血吸蟲病患者經CT掃描可顯示肝包膜與肝內門靜脈區有鈣化現象;肝包膜增厚鈣化,與肝內鈣化中隔相垂直;在兩者交界處並有切跡形成。重度肝纖維化可表現為龜背樣圖像。
(2).B型超聲波檢查 經B超檢查可見肝脾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