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
1)本病呈侵襲性生長,臨床表現易複發,複發率高達25%~40%,故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由於本病具有侵襲性生長和易於複發的臨床病理特點,應盡量行擴大切除術,但切除的範圍和切緣組織學檢查的意義仍有爭論,一般切緣至少距腫瘤2~3cm以上,切下標本後應肉眼觀察切緣是否為正常組織,如發現白色質硬組織,說明切緣未淨,應擴大切除範圍;
2)如無法確定,應作冰凍病理檢查,文獻報告切緣經病理檢查無腫瘤者複發率僅為4%,對於因擴大手術而造成的組織缺損,可采用替代材料和皮肌瓣修複等方式,如腹膜缺損可用闊筋膜,尼龍,絛綸布,聚丙烯等替代,對於腫瘤較大或多次複發無法手術根治,放療曾被認為是有效的,也有人認為輔助放療可獲得較好的局部控製率,如Kiel認為在病變廣泛,手術不能根治,以及有小的邊緣複發,放療效果較為理想,他報道25例放射治療,76%部分或完全緩解,59%痊愈,放療劑量一般為50~60Gy,但也有很多報道未能支持放療的有效性,藥物治療對本病有效,目前報道應用於本病的藥物有阿黴素,放線菌素D和長春新堿,另一類治療藥物是環腺苷 磷酸鹽(CAMP)調節劑,非甾類抗炎藥物(NSAID)和抗內分泌製劑,由於本病的發生與雌激素關係密切,國外有報道使用三苯氧胺治療本病有一定療效,但均為小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