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製傳染源
隔離、治療患者至症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
白喉患者應及時隔離和積極治療,隔離至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養連續二次陰性為止,解除隔離不宜早於治療後7天。病人的分泌物和用具須嚴格消毒,呼吸道的分泌物用雙倍量的5%煤酚皂(來蘇)或石炭酸處理一小時,汙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 15分鍾,不能煮沸者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時,病人離開後室內應以上述消毒液噴霧消毒,然後打掃。
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白喉杆菌毒素試驗。成年人密切接觸者也應作這些檢查。①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應隔離觀察,並用青黴素治療,一旦出現症狀即用抗毒素。②培養陽性、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③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陰性者可解除留察。④培養陰性、毒素試驗陽性者,應即給予預防接種。
2.切斷傳播途徑
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分泌排泄物,可用加倍體積的20%含氯石灰乳劑浸泡1h,或用含氯消毒劑5000×10-6浸泡30min。
3.提高機體免疫力
自動免疫:可用白、百、破混合菌苗或吸附精製白喉類毒類毒類毒素注射。3、4、5月齡嬰兒,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聯疫苗一針,共3針為初免。1歲半至2 歲時再加強1針。7歲和15歲時各接種精製白喉、破傷風二聯類毒素一次,以加強對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護大兒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時成人也應加強免疫。預防接種效果良好,可顯著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6個月以上至3見兒童應預防接種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和百日咳菌苗三聯製劑或明礬澱白喉類毒素。8 歲以上錫克氏試驗陽性者也需接種。對密切接觸過白喉病人的易感兒童,可肌內注射1000~2000單位白喉抗毒素作緊急預防,同時注射白喉類毒素以便延長免疫力。
4.錫克氏試驗(schick's test)用於測定人體對白喉有無免疫力,確定是否需要預防接種。方法是在左前臂屈側皮內注射0.1ml白喉毒素(含1/50的豚鼠最小致死量),同樣在右前臂屈側皮內注射對照毒素(加熱80℃經5分鍾破壞其毒性)0.1ml,作為對照。陰性反應,兩側注射處都沒有出現紅暈或浸潤,表露機體對白喉有免疫力。陽性反應,左側注射處24~36小時後,出現圓形微隆起紅暈,逐漸形成紅腫硬塊,至第四天達最高峰,直徑達1~2cm,7~14日後反應逐漸消退,而對照側沒有反應,表示對白喉沒有免疫力。假陽性反應,表示既有免疫力,又有變態反應。混合反應,表示機體對白喉毒素沒有抗毒免疫力,但對毒素蛋白則有變態反應,應注意區別。
5.被動免疫:白喉易感者因體弱或患病不能接受白喉類毒類毒素注射而又接觸了白喉患者,可給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為特效治療製劑,應在發病早期注射足量的白喉抗毒素。成人1000~20000U肌內注射,小兒1000U,有效期僅2~3周。使用抗毒素血清之前進行皮膚試驗,防止發生異種血清過敏反應。使用抗毒素的同時,應給予抗菌治療,如用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直至症狀消失和白喉杆菌培養陰性為止。人體對白喉的免疫力。決定於血中抗毒素水平。血清中含有10U/L即有保護作用。可采用白喉杆菌毒素(錫克)試驗,或間接血凝試驗及ELISA法檢測人群血清中抗毒素水平,了解人群抗毒素水平,有助於預測白喉流行之可能及程度,亦可測知預防注射的效果。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與發病率呈負相關。我國一些地區抗毒素水平已達 85%~95%。這些地區近期不會有白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