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驚厥症狀診斷
一、症狀:
新生兒驚厥的表現形式不同於兒童和成人,其特點是局限和隱晦,有時給診斷帶來困難,因此,熟悉其表現形式尤其是隱晦(微小)型的表現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診,另一方麵,也不要把不屬於驚厥的某些異常運動如驚悸,顫抖和快速眼運動相睡眠狀態下的動作誤認為是驚厥,驚悸和顫抖可由寒冷,聲音,皮膚刺激或被動運動而誘發,無意識障礙和眼球的異常運動,撫慰可使其平息,而驚厥則相反,近年來長程腦電圖監測發現兩個值得注意的臨床現象:一是臨床是有驚厥表現,腦電圖監測卻無異常放電;二是有些病例腦電圖有異常放電,但臨床上卻未見驚厥。
1.發病時間:
生後不久出現的驚厥可見於HIE,顱內出血,先天性TORCH感染,維生素B6依賴症等。
(1)生後24h內:多見於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嚴重腦出血,低血糖,維生素B6依賴。
(2)生後24~72h:多見於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低血鈣,藥物撤退綜合征,低鎂血症等。
(3)生後72h~1周:多見於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腦炎(柯薩奇B族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及弓形體感染),化膿性腦膜炎,氨基酸代謝異常,核黃疸,新生兒甲旁亢,腦出血(實質)。
2.新生兒驚厥的表現形式和分類
(1)局灶陣攣型:表現為一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的節律性的抽動,常見於單個肢體或一側麵部,有時可擴散到同側的其他部位,通常神誌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腦皮質的異常放電,主要腦電圖表現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時可擴散到整個半球,常提示腦局部損傷如出血或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謝異常。
(2)多灶陣攣型:表現為多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節律性抽動,常見多個肢體或多個部位同時或先後交替地抽動,也可在一次發作中,抽搐由一個肢體遊走到另一個肢體,由一個部位遊走到另一部位,由身體一側遊走到另一側,而無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識障礙,腦電圖表現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節律電波由皮質的一個區遊走到另一個區,約75%的患兒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樣波,本型常見於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和感染,偶見於代謝失常。
(3)強直型:表現為單個肢體或四肢強直性伸展,或雙下肢強直而雙上肢屈曲,全身強直型可有軀幹的後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偏移固定和呼吸暫停,除破傷風外一般神誌不清,類似去大腦或去皮質強直,本型很少與皮質異常放電相關,偶見棘波,主要的形式為高幅慢波,有時出現在爆發抑製背景上,常見於早產兒腦室內出血,破傷風,核黃疸等。
(4)肌陣攣型:表現為肢體或某個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動,也可牽涉到雙上肢或雙下肢,全身性肌陣攣,四肢和軀幹均可同樣痙攣,類似嬰兒痙攣症,僅部分患兒臨床發作伴皮質異常放電,腦電圖常見爆發抑製,常提示存在明顯的腦損害。
(5)隱晦(微小)型:是新生兒最常見的驚厥表現形式,發作時抽搐微細,局限而隱晦,包括以下表現:
①麵,口,舌的異常動作:眼皮顫動,反複眨眼,皺眉,麵肌抽動,咀嚼,吸吮,撅嘴,伸舌,吞咽,打哈欠。
②眼部異常運動:凝視,眼球上翻,眼球偏向一側而固定,眼球震顫。
③四肢異常運動:上肢劃船樣,擊鼓樣,遊泳樣動作,下肢踏步樣,踏自行車樣動作,肢體的旋轉運動。
④自主神經性發作:呼吸暫停,屏氣,呼吸增強,鼾聲,呼吸頻率增快,血壓升高,陣發性麵紅或蒼白,流涎,出汗,瞳孔擴大或縮小,絕大部分隱晦型驚厥患兒臨床發作不伴皮質異常放電,但腦電圖常見背景波異常,表現為波幅低平和爆發抑製,常見於缺氧缺血性腦病,嚴重顱內出血或感染患兒。
新生兒驚厥表現不典型,發作形式不固定,給診斷帶來許多困難,由於神經生理學和神經影像學的進步,包括神經代謝產物的檢查,對驚厥的診斷,病因及對預後的評價都起了很大作用,應結合腦電圖,頭顱B超,頭顱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