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白血病引起腎髒損害的臨床表現有:
1.梗阻性腎病 梗阻性腎病為白血病引起腎損害的主要表現,大多由尿酸鹽結晶或結石引起,少數由甲氨蝶呤治療所造成。尿酸性腎病常出現單側性腰痛,有時表現為腎絞痛。尿鏡檢有紅細胞,有時呈肉眼血尿,尿中可檢出大量尿酸鹽結晶,有時可有尿酸結石排出。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常為少尿或無尿。
根據尿酸沉積部位不同,梗阻性腎病分為腎內梗阻和腎外梗阻性尿酸腎病。腎內梗阻性腎病主要由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引起,血尿酸顯著增高,尿酸快速沉積於腎小管,引起急性腎內梗阻性尿酸腎病,表現急性少尿或尿閉型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慢性白血病,血尿酸輕度緩慢增高,尿酸逐漸沉積於尿路,形成結石並引起腎外梗阻,長期可產生腎外梗阻性腎病。上述兩型可同時並存。
2.腎炎綜合征 白血病細胞浸潤腎實質或通過免疫反應引起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等表現。甚至可呈急進性腎炎綜合征的表現,在短時期內引起少尿或無尿和腎功能衰竭。
3.腎病綜合征 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失調,造成腎小球損害,出現大量蛋白尿(大於3.5g/24h),血漿白蛋白低(小於30g/L),血脂高和水腫。
4.腎小管-間質病變 臨床表現為多尿、糖尿、堿性尿,嚴重者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偶表現為腎性尿崩症。其發生原因是由於白血病細胞浸潤腎小管和間質、電解質紊亂、大量溶菌酶生成、或化療藥物而引起。
5.尿毒症 隨著化療藥物治療的進展,白血病患者存活時間明顯延長,白血病的並發症隨之增加,特別是腎髒受累,發生慢性腎功能不全,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酸中毒,雙腎縮小,直至尿毒症等。
鑒於白血病的腎髒受損多無明顯臨床表現,故在白血病診治工作中須密切觀察,一旦出現尿異常、高血壓、腎區疼痛或腫塊時應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診斷。在白血病化療前及療程中檢查血尿酸、尿尿酸、尿量、尿常規及腎功能等,應注意早期發現尿酸腎病,通過做腎髒B型超聲波和X線的檢查,以發現腎外梗阻和尿路結石。
二、診斷
符合以下標準,即可診斷白血病並發尿酸性腎病:
1.白血病患者如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2.有鏡檢血尿或肉眼血尿者。
3.尿中發現尿酸結晶。
4.血尿酸高於773.24μmol/L(13mg%)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