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損害均先見於兩小腿,尤其是小腿的下2/3,呈散在分布,不限於伸麵或屈麵。在反複發作過程中逐漸累及大腿和臀部,偶有累及前臂者,以大腿下部兩側為多。患者先感局部疼痛和壓痛,而後觸及皮下結節,數目常在10個以內,當其他部位受累時,不僅損害數目增多,並因部位不同,損害形態亦稍有變異。一般約為蠶豆至楊梅大小,邊緣可觸及,中等硬度。初發損害較小而位置較深,故多呈膚色,或為淡紅色至鮮紅色,隨著持續時間延長,紅色可加深。在3~4周內,紅色先退,殘留輕度色素沉著斑,而結節損害完全消退則較晚些。有一種比較特征的損害,其持續時間較長,較前述損害稍大些,呈紫紅或暗紅色,中央皮膚光滑發亮,甚至脫屑,或有柔軟感,但從不破潰,吸收後亦無皮膚萎縮凹陷現象。臀部和大腿損害位置均較深,一般較硬,皮膚不紅或呈淡紅色,多數隻可觸及。外踝後損害為扁平狀的圓形硬結,皮膚顏色為淡紅,周圍組織水腫明顯。所有損害均散在分布,少見擴大融合傾向者。
全身性症狀依發病緩急而不同,一般是困倦不適,或食欲不振。多數病例不發熱,少數病例下午低熱,勞累後升高;或有在結節發作之前後幾天內高熱的。較特別的是少數患者午後畏寒甚至寒戰,繼以發熱,午夜出汗退熱,次晨如常。無持續高熱病例。在損害發作期下肢酸軟無力,肌肉脹痛。若損害數目較多,小腿下部可出現輕度水腫。四肢大關節遊走性疼痛,以膝關節為多,無紅腫及功能障礙。
二、診斷
1.本病多發生於中青年女性。
2.損害在臀部以下,主要是小腿。
3.基本損害為皮下結節,兩側分布,不限於小腿伸或屈麵。
4.季節性的反複發作,不破潰。
5.全身性症狀少,無其他係統受累症狀和體征。
6.除結核病灶外,無其他明確的原因和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