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腦梗死以60歲以上居多,約占55.6%,無性別差異,多有引起血壓降低及心排出量減少的疾病,尤其老年人,本身有動脈硬化,已有慢性供血不足,一旦血壓降低,易發生此病。常見的部位是大腦中動脈與大腦前動脈之間的邊緣帶,大腦中動脈與後動脈或大腦前、中、後動脈間的邊緣帶,大腦中動脈皮層支及深穿支間的邊緣帶。臨床常呈卒中樣發病,多無意識障礙,症狀較輕,恢複較快。結合CT可分為以下常見類型:
1.皮質前型 是大腦前與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分水嶺腦梗死,出現以上肢為主的中樞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一般無麵舌癱,可有情感障礙、強握反射和局灶性癲癇;主側病變可出現經皮層性運動性失語;雙側病變出現四肢癱、智能障礙或癡呆;病灶位於額中回,可沿前後中央回上部呈帶狀前後走行,可直達頂上小葉。
2.皮質後型 病灶位於頂、枕、顳交界區,是大腦中與大腦後動脈,或大腦前、中、後動脈皮層支間的分水嶺區;以偏盲最常見,多以下象限盲為主;可有皮質性感覺障礙,偏癱輕微或無;約1/2病例有情感淡漠,可有記憶力減退和Gerstmann綜合征(角回受損),主側病變出現認字困難和經皮層感覺性失語;非主側偶見體象障礙。
3.皮質下型 是大腦前、中、後動脈皮層支與深穿支間或大腦前動脈回返支(Heubner動脈)與大腦中動脈的豆紋動脈間的分水嶺區梗死,病灶位於大腦深部白質、殼核、尾狀核等處,可出現純運動性輕偏癱或(和)感覺障礙、不自主運動等。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呈卒中樣發病,多無意識障礙,症狀較重參照輔助檢查,即可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