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一)非肺炎型(龐地亞克熱)
此型為該病菌感染的輕型。潛伏期為5~66小時,半數為36小時左右。非肺炎型的病程3~5日自愈,恢複較順利。
發熱:發冷、發熱起病,體溫一般不超過39.5℃,伴頭痛、肌痛等。
呼吸道症狀:不嚴重,半數患者僅輕度幹咳及胸痛,部分咽喉幹痛和胸骨後疼痛或不適感、惡心、腹瀉和眩暈。
病人均無肺部炎症表現。胸部X線檢查亦為陰性。
(二)肺炎型(軍團菌肺炎)
一種嚴重的多係統損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肺炎和發熱。潛伏期2~10天,平均4天,多數病例體溫於8~10日下降,肺炎等全身症狀隨之好轉。
發熱:於1~2日內突然發熱,可達40℃以上,多呈稽留熱。伴乏力、頭痛、全身肌肉酸痛。
呼吸道症狀:初為幹咳,半數患者轉成非膿性粘稠痰或略帶膿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絲,個別可咯血。少數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難較為多見。早期常有雙肺散在濕囉音,20%~60%有少量胸腔積液,隨後多數病人表現為肺實變體征。
病程早期即可出現多係統受累症狀,為本病的突出特點。
消化道症狀:約25%有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有的腹瀉為唯一首發症狀。偶可見到消化道出血。
神經症狀:部分患兒有精神錯亂,包括不同程度意識障礙、肌張力增強或陣顫、步態不穩等,小兒起病較成人更急,進展更快,有的很快發展為呼吸衰竭、嗜睡、昏迷,病死率較高。腦脊液檢查多無異常,提示中樞神經係統症狀多源由中毒性腦病引起。
約10%病人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約1/3有相對心率徐緩,是本病特征之一。
二、診斷
依靠臨床表現難以及時做出診斷,確診需要依靠實驗室檢查:
(一)流行病學
夏秋季節、在同一建築物內或某些特定環境條件下如空調房內,冷熱水係統的醫院或托兒。突然發病。男性多見。
(二)肺炎型體征
急性熱病容,相對緩脈,可有低血壓,呼吸急促,表淺淋巴結及肝脾腫大,受累肺部可聞及濕性羅音,可有少量胸腔積液體征。X線檢查大多示單側下葉片狀浸潤、實變。合並肺外病變時出現相應體征。
(三)臨床表現無特異性
呈多樣性,主要分為肺炎型與非肺炎型,可有多髒器受累,不易尋找病因者,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加以診斷。
(1)肺炎持續高熱而相對緩脈,病初無上感症狀,呼吸係統症狀相對較少,而精神神經係統症狀較多。
(2)肺炎伴水樣腹瀉,肝腎功能異常。
(3)呼吸道分泌物塗片上有大量中性粒細胞,而用革蘭染色很少發現細菌,且普通細菌培養為陰性。
(4)對青黴素類、頭孢菌類和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治療無效。
(四)實驗室檢查
1.病原分離
從呼吸道分泌物、胸腔積液、血液或肺組織中分離出軍團菌是最有力的診斷證據。
2.抗原檢測
方法有直接免疫熒光法(DFA)、乳膠凝集法、放射免疫法、ELISA等較快速的診斷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DFA法。
3.X線檢查
肺部有片狀或圓形陰影,繼而發展為大葉實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