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軍團病檢查
1.常規和生化檢查
大部分患兒血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核左移,白細胞減少者預後差。蛋白尿、鏡下血尿、肝功能異常,低鈉血症也是本病特征之一。ESR中度增快。腦脊液檢查常為陰性,少數壓力增高、單核細胞升高至(25~100)*106/L。肝功能檢查顯示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等有輕度異常。
2.特殊實驗室檢查
(1)病原菌檢查:
從分泌物、血、痰、胸腔積液等標本培養病原菌較困難,陽性率不高,且培養需時1周以上,因而難以及時做出診斷。若待檢標本為痰,則需在培養基中加多黏黴素、萬古黴素等,並經酸化痰液,可提高陽性率。其中以氣管吸取物培養陽性率最高,陽性結果可確診本病。目前多采用BCYE培養基。
(2)血清學檢查:
直接熒光抗體染色法(DFA):特異性高達94%以上,但敏感性在40%左右。2h內可獲結果,有利於早期診斷。
ELISA法:測定血清抗體,IgG抗體效價≥1∶160有診斷意義。該方法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亦可用作早期診斷。
間接免疫熒光法(IFA):測定患兒血清抗體滴度,恢複期雙份血清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達到≥1∶128,或單份恢複期血清滴度≥1∶256即可確診。該方法主要用於回顧性診斷。
血試管凝集試驗(TAT):檢測前後兩次抗體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達1∶160 或以上。
血微量凝集試驗(MAA):檢測前後兩次抗體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達1∶64或以上。如單次IFA>1∶256,TAT>1∶320,結合臨床X線可考慮軍團菌肺炎可能。
基因探針技術檢測標本中的微生物:采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在基因水平檢測和鑒定軍團菌的方法,已受到廣泛重視,探針方法比較快速,但技術要求高,對其特異性目前有爭論,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進一步進行研究是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
特殊培養基(如加強的Mueller-Hinton,CYE或BCYE培養基)可分離出細菌。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或胸腔積液在特殊培養基中培養有軍團菌生長。
3.X線胸片
缺乏特異性,早期為一側或兩側斑片狀陰影,。隨病程進展,陰影擴大呈大葉狀,密度加深。後期為炎性浸潤,下肺多見,膿腫與空洞僅見於免疫抑製患者,可有胸腔積液。其他根據病情需要做B超、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