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類癌症狀診斷
一、症狀:
類癌早期常無症狀或無特異症狀,多數病人在剖腹探查時發現。有時可在內鏡檢查並取活檢,經病理組織學檢查時偶爾發現。腫瘤增大或發生腸套疊、腸梗阻時才發生症狀。
1.腸梗阻:
小腸類癌所致梗阻常是由於腫瘤浸潤生長在局部引起顯著纖維組織反應,造成腸腔狹窄或腸袢粘連成團或腸扭轉、腸套疊所致,而不是腫瘤突入腸腔所致,與腫瘤直徑無關。查體腹部可觸及包塊,腸鳴音亢進。
2.類癌綜合征:
是指類癌組織細胞釋放大量肽胺類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後,引起的一係列明顯而有害的病征。1954年Thonson正式命名,它是由於類癌組織生長到一定程度,且有肝髒轉移者才出現的一組臨床表現,其出現往往標誌類癌已至晚期或處於進展階段。大約10%的小腸類癌病人有類癌綜合征。其臨床表現主要涉及皮膚、消化、呼吸、心髒、肌肉、神經等6個係統。有些症狀為發作性,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鍾,但有些症狀則為持續性。
1)發作性症狀:
①皮膚:陣發性潮紅,是最常見且較早出現的症狀,70%左右的病人可有此表現。呈現四種類型:一是彌漫鮮紅性潮紅,以麵頸、前胸為主,也可遍及全身,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鍾,間歇期皮膚正常。二是紫色鮮紅型,潮紅部位與第一型相同,但持續時間長,麵部呈發紺樣,並可見有小靜脈叢,眼結合膜發紅及流淚。三是皮膚不太鮮紅,其顏色介於上述兩型之間,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1~2天。四是鮮紅色斑片狀潮紅,以頸基底部最明顯。
②胃腸症狀:以水樣腹瀉為主,嚴重時每天可達20~30次,大量丟失水和電解質。腹瀉常與皮膚潮紅發作程度一致。如把類癌原發病灶和肝髒轉移灶切除,腹瀉即可停止。極少數病人可出現吸收不良綜合征。伴隨腹瀉常有腹痛、腹脹、腸鳴。多由癌腫或纖維組織造成的腸梗阻所致。部分病人有肝髒轉移時可觸及腫大的肝髒,有壓痛。
③哮喘、支氣管痙攣:常與皮膚潮紅發作同時出現,輕者呈過度換氣表現,重者出現哮喘及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因支氣管痙攣而引起窒息。
④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引起血壓波動,血管舒張性虛脫。
2)持續性症狀:
①麵部毛細血管擴張,麵色紅或略紫。
②麵部或肢體水腫,與靜脈壓增高及5-羥色胺的抗利尿作用有關。
③體內由於煙酸缺乏,患者皮膚粗糙,甚至出現糙皮病樣皮膚改變。
④心瓣膜病是類癌綜合征的後期症狀,類癌細胞產生的過速激素如神經激肽A和P物質有刺激瓣膜纖維化的作用,心內膜下纖維組織增生而使心瓣膜增厚短縮。以右心改變明顯,左心較輕,主要受累的是三尖瓣和肺動脈瓣,使之狹窄或關閉不全,出現右心衰竭。這是因為小腸類癌及肝髒類癌組織分泌的肽胺類物質,入肝靜脈、下腔靜脈,先達到右心而引起右心病變。約1/3的病人出現上述瓣膜病,在臨床上心髒病變是類癌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⑤纖維化病變:除心髒外,可在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發生纖維素沉積,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腹腔纖維組織增生可出現腹部包塊,引起腸梗阻。
⑥中樞神經係統症狀:智力障礙、神經質、神經錯亂、多汗等。另外尚有厭食、乏力、發熱等。
3.類癌危象:
是類癌病人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由於大量的5-羥色胺突然進入血液循環,所出現的一組危及病人生命的症候群。主要表現是嚴重持續性皮膚潮紅、低血壓、支氣管痙攣所致呼吸困難、窒息、意識模糊,並逐漸進入昏迷,如不做緊急處理,可隨時死亡。
二、診斷:
類癌的診斷較困難,因缺乏特殊征象,早期常無症狀,又罕見,多為偶然發現,臨床上常被誤診。當病人有典型的類癌綜合征時診斷則較容易,多有肝髒轉移,血清素水平升高和/或伴尿液5-羥吲哚乙酸(5-HIAA)增加,可高度懷疑類癌綜合征。
根據皮膚潮紅、腹瀉、腹痛、哮喘、右心瓣膜病變和肝大等表現,可提示類癌綜合征的存在。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