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佝僂病症狀診斷
一、症狀
主要表現為骨骼係統的骨化不全或骨軟化性改變,如前囟增大,顱縫加寬與後囟門相連,側囟門未閉,顱骨邊緣和頂骨頂結節部變軟或呈乒乓球感,顱骨邊緣尤以頂骨矢狀縫緣有鋸齒狀骨缺失。缺失巨大者在後囟前方可形成假囟門。當呼吸困難時易形成漏鬥胸,早產兒易有肋骨自發性骨折;體重及日齡稍大的新生兒亦可有典型的骨樣組織增生表現,如肋串珠、手腳鐲和方顱。新生兒期低鈣血症尤以晚期新生兒的低鈣血症應考慮有佝僂病的可能。日齡較大的患兒還可有發禿環和神經興奮等症狀。
具體臨床症狀分為四期:初期、激期、恢複期、後遺症期。
1、初期:
(1)臨床表現: 神經興奮性增高(煩躁,睡眠不安,易驚,夜啼,多汗等症,並可致枕部脫發而見枕禿) (2)理化檢查: 血生化改變輕微,骨骼X線攝片可無異常。
2、激期:
(1)臨床表現: 骨骼――
①頭部:乒乓球感;方顱,臀形顱;囟門較大且閉合延遲;乳牙萌出遲。
②胸部:軟骨串珠狀;肋軟溝;肋下緣外翻;雞胸;漏鬥胸。
③四肢:“手鐲”及“腳鐲”;開始行走後,(“O”型)或(“X”型)腿,長骨可發生青枝骨折。
④脊柱:脊柱後凸或側彎畸形,骨盆畸形。 肌肉改變――坐,立,行等運動功能發育落後,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經係統――發育落後;
(2)理化檢查:
①X線:鈣化帶模糊,幹骺端增寬,邊緣呈毛刷狀或杯口狀改變。
②血生化檢查: Ⅰ、血鈣,磷明顯降低;鈣磷乘積<30 Ⅱ、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
3、恢複期:
(1)臨床表現:臨床症狀,體征改善; (2)理化檢查:X線臨時鈣化帶重現;生化恢複正常。
4、後遺症期:
(1)重症患兒遺留骨骼畸形。 (2)理化檢查正常。
二、診斷標準
1.病史 有發生佝僂病的病因可查,特別是孕母有維生素D及鈣磷缺乏的病史與表現。
2.臨床表現 具有一定的臨床表現,如多汗和低鈣性喉痙攣等;骨骼方麵的改變,如顱骨軟化、頭顱骨、胸骨等骨骼畸形,或自發性骨折等。
3.骨骼的X線改變。
4.血生化改變。
5.骨密度檢測 近年來由超聲測骨密度的檢測方法正在建立中,有望替代X線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