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布氏杆菌病可以是急性、自限性疾病,關節痛延續數天,關節炎持續數周後消退,無後遺症。也可是慢性、感染性疾病。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慢性或複發性的布氏杆菌病常由馬爾他布魯菌引起。
感染常見於單關節或不對稱的少數周圍關節。膝、髖、肩為好發部位,其次為骶髂、腕、踝、肘關節,還可侵犯脊柱。骶髂關節常見於單側。某些患者既有周圍關節炎又有脊柱關節病。患者感到背部及肢體疼痛,有熱病症狀。關節炎發病前數周患者有頭痛、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狀。累及的關節表現為腫脹、疼痛、發熱及紅斑,關節內有滲出。熱型為波浪熱,有時為弛張熱或間歇熱。
二、診斷
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麵綜合分析診斷:
1.病原接觸史 在疫區,與病畜有接觸史。或飲用過未經巴幫德消毒方法消毒的乳品。
2.病史 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布氏杆菌感染病史。
3.培養 急性布氏杆菌病血培養陽性率很高。慢性感染的患者血培養的陽性率隻有10%。骨髓培養陽性率高。關節液培養陽性率50%~65%。
4.實驗室檢查 關節液的白細胞總數常在10×109~50×109/L之間,分類以單核細胞多見。補體結合試驗及2-巰基乙醇試驗常用於診斷慢性布氏杆菌病。血清學試驗最常用的是凝集試驗。
5.X線檢查 ①肩關節:肱骨大結節、肩峰、喙突等肌腱韌帶附著處,骨骼呈局限性表淺的小囊性骨質破壞和囊壁硬化。肌腱、滑囊處出現鈣化。關節間隙正常。②骶髂關節:關節間隙狹窄或模糊不清,關節麵不規則硬化,鄰近骨質疏鬆,小範圍骨破壞,彼此融合,破壞區周圍硬化。③腰椎:韌帶鈣化或骨化或表現為椎間軟骨炎,即病變局限於1~2個椎間盤,椎間隙變窄,相鄰椎體上下緣骨質破壞,明顯骨質增生。或出現小關節炎性改變,表現為關節間隙不規則和關節腔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