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膨出症狀診斷
(一)症狀
一般症狀不明顯,嚴重多有下腰痛伴腿痛,甚至有間歇性跛行,可有坐骨神經支配區的運動與感覺障礙。
1.頸椎間盤突出症
臨床表現主要視受壓迫的組織而定。根據影像學上突出位置的不同,本病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中央型、側方型及旁中央型。
(1)中央型以頸髓受壓為主要表現。
以前認為此型突出較少見,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特別是MRI技術問世之後,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已不再少見。因脊髓受壓,可出現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癱瘓以及大小便異常;與此同時,四肢腱反射呈現亢進。病理反射征可顯示陽性,並按突出平麵不同而出現感覺減退或消失。
(2)側方型以根性痛為主。
主要症狀為頸痛、活動受限,猶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一側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在發作間歇期,患者可以毫無症狀。查體時發現頭頸部常處於僵直位,活動受限。下頸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壓痛。如頭向後並側向患側,頭頂加壓即可引起頸肩痛,並向手部放射。牽拉患側上肢可引起疼痛。感覺障礙因椎間盤突出平麵不同而表現各異。
(3)旁中央型
除有側方型症狀和體征外,尚有不同程度單側脊髓受壓症狀,即Brown-Sequard綜合征。常因發生劇烈的根性疼痛而掩蓋了脊髓壓迫症。
2.胸椎間盤突出症
胸椎間盤突出的表現變化多樣,沒有一項特異的表現可用於診斷,其症狀和體征由間盤突出的情況決定,包括間盤突出的節段、大小、方向、壓迫的時間,血管受損程度和椎管的大小。在有症狀的病人,病變常是進行性發展的。患者常是先出現胸背痛,隨後是感覺障礙,無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礙。脊柱可有輕度側彎及椎節局限性疼痛、壓痛及叩痛。
3.腰椎間盤突出症
(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
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
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遊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二)分類
按發病部位可分為頸椎間盤突出症、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
1.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間盤突出症指頸部椎間盤因急性或反複輕微損傷使其纖維環破損、髓核膨出壓迫頸神經和脊髓而引起一係列症狀者。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脫出,均表示頸椎病的不同階段。但是在臨床上常可遇到突發性頸椎間盤突(脫)出症,大多數是以癱瘓為首發症狀。
2.胸椎間盤突出症
胸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40~50歲成年人,年齡大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但無明顯種族差異,常見的發病部位為T8—L1,以T11—T12、T12—L1最多見。由於其臨床表現多變,其診斷也較困難。近年來由於一些先進診斷方法的應用,如CT、MRI,尤其是MRI,使得本病能早期診斷。
3.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係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
(三)診斷
對典型病例的診斷,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已廣泛應用。
1.氣滯血瘀:
患者一般可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腰部不能活動,疼痛難忍,脊柱側彎。腰4.5或腰5骶1一側有明顯壓痛點,並向下肢放射,咳嗽加重;後期可見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舌質紫暗,脈澀弦數。此為受傷後,氣血瘀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2.風寒濕:
無明顯外傷史,病因不明顯,逐漸感到腰部伴下肢重著疼痛,轉側不利。漸漸加重,脊柱側彎,亦有椎旁壓痛及放射痛。遇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苔白膩脈沉緩。此屬風寒濕之邪所致。
3.腎虛:
患者素體稟賦不足,或長期患有慢性病,以致腎髒精血虧損,無以滋養經脈,出現腰腿疼痛,酸重無力,纏綿數年,時輕時重。屬腎陽虛者,伴有畏寒肢冷,麵色浮白,尿後餘瀝甚則不禁,氣喘;屬腎陰虛者,多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麵部潮紅,口幹咽燥,五心煩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