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臨床表現取決於血栓部位、大小靜脈阻塞程度。常見的老年易發的靜脈血栓症如下:
1.淺靜脈血栓症 多為血栓性靜脈炎,炎症性質強,多見於四肢,常累及大隱靜脈、小隱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及其分支。大多數可以找到病因,少數病因不明。靜脈注射鹽水、氯化鈣、碘造影劑、高滲葡萄糖及其他藥物均可於注射部位產生血栓。外傷、感染、靜脈曲張、臨時或永久心髒起搏器之靜脈內導線均可造成靜脈血栓症,凝血機製亢進者容易合並本症。症狀為局部疼痛、發紅、發熱、腫脹、體溫升高。皮下組織較薄的部位可觸到索條狀血栓。因血栓部位炎症顯著所以常與管壁緊密附著,很少發生肺栓塞。如果靜脈炎進一步發展,波及深靜脈,則可因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症。
2.深靜脈血栓症 發病初期靜脈內形成血栓,隨後在血栓部位繼發炎症,所以炎症性質較輕。
3.小腿靜脈血栓形成 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感到小腿發脹、緊迫感。於立位、坐位及步行後症狀加重。有的小腿和足部水腫,腓腸肌有壓痛。侵犯靜脈交通支時,可發生血栓後綜合征。如果懷疑本病,可做靜脈造影明確診斷。
4.髂靜脈、股靜脈血栓形成症狀明顯,髂窩、鼠蹊部及股三角處有觸痛,屈足背時大腿後側及腓腸肌肌腹有牽拉性疼痛。急性發作的炎症十分嚴重,下肢急劇腫脹,數小時腫脹達高峰,自覺有壓迫感。炎症明顯時可發生動脈痙攣,皮膚蒼白,皮下靜脈呈網狀擴張,患肢壓痛明顯,觸不到動脈搏動,稱疼痛性股白腫。如果病變範圍大,侵犯盆腔靜脈髂靜脈及其分支,則下肢高度水腫和發紺,稱疼痛性股青腫。重症者可導致下肢靜脈性壞疽,甚至發生休克。
5.下腔靜脈血栓形成 可原發於此或從髂股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發展而來。髂股靜脈往往發生於左側,隨後波及下腔靜脈。最後侵及右側髂靜脈,所以其體征為雙側性,其餘與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相同。
6.上肢血栓性靜脈炎較少見,常由淺靜脈擴展到深靜脈係統,常見於胸腔腫瘤及主動脈腫瘤壓迫鎖骨下靜脈或繼發於創傷後,其臨床表現與下肢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相同。
7.血栓後綜合征 下肢較大的靜脈形成血栓以後,難以自然溶解和再疏通,造成血栓肌化和靜脈管腔閉塞,靜脈瓣處即使再疏通也常發生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症常常侵犯靜脈交通支,上述三種情況造成下肢毛細血管及小靜脈擴張,管壁通透性改變,紅細胞逸出,淋巴循環受阻,皮下組織水腫、肥厚、纖維化,皮膚含鐵血黃素沉著,皮革樣變,發生濕疹及潰瘍。這種狀態叫血栓後綜合征,其症狀是整個患肢水腫性腫脹,沉重感,甚至疼痛。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可使症狀加重。
淺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往往根據血栓部位的壓痛,腫脹和觸及疼痛性索狀靜脈可確診。急性發病的髂、股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症狀和體征均較突出,不難做出診斷。其他部位的,尤其是隱襲起病且缺乏症狀的隱性靜脈血栓形成則診斷較為困難,常常在繼發肺栓塞之後才懷疑到靜脈血栓形成的存在。患者局部皮膚溫度升高,大腿內側沿著靜脈走行方向的壓痛,血壓計袖帶縛於大腿,加壓至8~20kPa(60~150mmHg)時出現患肢疼痛有助於診斷。患肢水腫和兩側肢體周徑的測量可作參考。然而很多隱性靜脈血栓卻毫無症狀,上述方法亦不易檢查出來,可借助下述幾項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