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症狀診斷
一、症狀
出現與單純性淺靜脈曲張類似的症狀和體征,但是遠較大隱靜脈曲張明顯和嚴重。
1.淺靜脈曲張 這是最早出現的病理改變。多發生沿大隱靜脈和(或)小隱靜脈解剖分布位置的淺靜脈擴張、伸長,而行程蜿蜒迂曲,部分可出現球狀擴張。曲張靜脈可因血流緩慢而合並感染,導致血栓性淺靜脈炎。
2.腫脹、脹痛 這是深靜脈功能不全、靜脈高壓的特征性表現。下肢出現明顯的乏力、酸脹、不適或脹痛,有時可有小腿肌肉抽搐。小腿均勻性腫脹,脛前可有指壓性水腫。症狀在午後、行走時加重,晨起、休息、抬高患肢可緩解。夏天高溫季節症狀發作更為頻繁。
3.皮膚營養性改變 皮膚營養性改變包括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濕疹和潰瘍形成。如果合並踝部交通靜脈功能不全,則可加速這些變化的出現。高度擴張的淺靜脈易因輕度外傷或自行穿破而並發出血,且難以自行停止。
二、診斷
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缺乏典型性,診斷時必須根據下肢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嚴重程度及病變範圍加以考慮。
下肢靜脈病變分為血液倒流和回流障礙2大類。前者以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和單純性大隱靜脈曲張最為常見,其次為先天性下肢深靜脈無瓣症,以及全肢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遺症完全再通型;後者以各種類型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遺症為主,其次是一些先天性深靜脈病變,如深靜脈缺如、KTS以及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和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等。這些病變的病因各不相同,但是它們的病理生理改變都表現為程度不同的靜脈淤血和高壓。因此,雖然它們臨床表現的嚴重性有差別,但症狀和體征基本相似。檢查的目的首先要區分出屬倒流還是回流障礙性病變,然後再進一步找出病因,確定診斷,以便為選用合適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