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症狀診斷
多數慢性便秘患者僅表現為排便困難,糞便幹結,數天甚至1周才排便一次,排便時可有左腹痙攣性痛與下墜感,部分病人訴口苦、食欲減退、腹脹、下腹不適、排氣多或有頭暈、頭痛、疲乏等神經官能症狀,但一般都不重。 1999年世界胃腸病會議製訂的慢性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羅馬Ⅱ診斷標準,將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定為:
在過去的一年裏至少3個月連續或間斷出現以下2個或2個以上症狀:
(1)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費力;
(2)少於1/4的時間內有有糞便幹結;
(3)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不盡感;
(4)少於1/4的時間內排便時有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
(5)少於1/4的時間內有排便需用手法協助;
(6)少於1/4的時間內有每周排便少於3次。
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同時需除外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病因以及藥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不同類型的便秘:
原發性便秘:
是指無器質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單純性便秘和特發性便秘均屬原發性便秘。
繼發性便秘:
凡是在患有器質性病變或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便秘,就稱為繼發性便秘,又叫做症狀性便秘。
頑固性便秘:
是由於先天結、直腸解剖結構變異而在不同年齡段逐漸產生排便困難的一類疾病。
習慣性便秘:
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於老年人。
痙攣性便秘:
屬於功能性便秘,是由於結腸運動過於強烈,引起結腸痙攣,腸腔過於狹窄,使大便無法通過而致的便秘,又稱為腸道易激綜合征。
瀉藥性便秘:
長期服用瀉藥,對結腸平滑肌神經細胞的損傷,從而引起結腸對腸內容物刺激的反應性降低,使結腸運動功能紊亂,而發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