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外陰黑色素瘤的症狀類似於其他外陰惡性腫瘤,盡管外陰黑色素瘤可無症狀偶然體檢時發現,但其最常見的主訴是外陰腫塊,其次為外陰出血或瘙癢,外陰潰瘍,排尿困難,疼痛,頭痛和體重減輕不太常見,這些症狀往往出現於較晚期的患者,若疾病的晚期腹股溝部位由於腫瘤的轉移可出現腫脹,一些合並有先前存在痣的患者痣增大等改變,Rafnarsson-Olding報道198例外陰黑色素瘤,34.8%者出現外陰出血症狀,28.3%有外陰包塊史,15.2%和13.6%患者分別感到外陰的瘙癢和燒灼刺激感,排尿不適和陰道排液分別占12.1%和10.6%,潰瘍,疼痛,局部變黑等症狀出現比率不超過5%。
外陰黑色素瘤的分期:
1.臨床分期
最早和最簡單的分期係統,I期:腫瘤局限於外陰,有或不伴有距原發灶2cm內的衛星灶,Ⅱ期:腫瘤播散到區域淋巴結,也包括距原發腫瘤轉移2cm以上,位於原病灶區域淋巴引流以內的皮膚或皮下結節,Ⅲ期:腫瘤轉移超過區域淋巴結範圍。
2.FIGO分期和TNM分期
3.顯微分期
1969年Clark按惡性黑色素瘤對真皮乳頭層,網狀層及皮下脂肪層的侵犯程度,所涉及患者的預後不同,提出5個侵犯等級,1970年Breslow提出腫瘤厚度(浸潤最深的截麵上測量)與腫瘤最長徑的乘積來估計預後,同樣將黑色素瘤分為5個等級,也就是說clark按皮膚的解剖標記而Breslow按腫瘤的侵犯厚度進行分級,但由於外陰陰唇部位的皮膚缺乏定義明確的真皮乳頭,Chung等又提出了Breslow改良分級,Clark分級,Breslow分級及chung分級係統。
二、診斷
1.臨床表現
根據黑色素瘤的病史、症狀和體征,初步獲得外陰黑色素瘤的診斷並不困難。
2.組織學診斷依據
組織病理學診斷對黑色素瘤是必須具備的,術前可通過簡單病灶直接塗片細胞學檢查的方法行初步篩查,協助早期診斷。小的皮膚病損應呈圓周形地切除病灶,注意切除的邊緣應距周圍正常皮膚0.5~3cm,並帶有部分皮膚下的組織,以便於確定病損的整個厚度。對於大的病損,應用Keys 打孔器(Keys puncb)可獲得一全層厚度的活檢標本。行活檢或活切術時應作好根治術的準備,獲得的標本立即快速冰凍病檢。對任何外陰色素沉著性病變禁忌任意做局部的活切,導致腫瘤的人為擴散和促使腫瘤轉移。
3.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根據惡性黑色素瘤的皮膚病損不規則、細胞形態及組織結構多樣性、細胞與細胞間見粉末狀黑色素顆粒等特征,該病的診斷並不難。對於極少色素性黑色素瘤,必須與分化差的鱗狀細胞癌、腺癌及纖維肉瘤等相鑒別。
4.電鏡觀察和組織培養
對HMB-45 陰性的極少色素性黑色素瘤行電鏡觀察,在腫瘤細胞中有前黑素小體及一些黑色素瘤的超微結構特點,以便於診斷和鑒別診斷。無色素的黑色素瘤也可行組織培養產生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