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糖原累積症Ⅲ型 診斷靠酶學分析,並可根據酶學分析結果將GSD-Ⅲ分成不同亞型。
1.糖原累積症Ⅲ型
體檢檢查本身難與GSD-Ⅰ型區別。嬰兒期肝腫大、發育障礙較突出,部分患兒在4~6歲時可出現脾腫大,此患兒可有肝纖維化的證據,但不一定發展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除肝病變外,大部分患者有肌無力,尤其疾走和爬山時,但不會發生肌肉痙攣。部分患者有肌肉萎縮。糖原可累積在心髒,出現心髒增大。心電圖有非特異性變化,但不發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腎髒不大。
低血糖較GSD-Ⅰ輕,青春期時肝髒有縮小趨勢,隻有伴有磷酸酶或磷酸酶缺乏者才會走向肝硬化。
2.糖原累積症Ⅳ型
嬰兒出生後幾個月多無症狀,一歲內症狀隱匿,但最早出現症狀可在3個月時,最晚是15個月。可有一些非特異性消化道症狀,肝、脾腫大,肝功能不全生長遲緩等症狀和體征,肌肉張力低、萎縮。隨病情發展可有腹壁靜脈曲張、肝硬化門脈高壓、腹水和食道靜脈曲張,該病診斷後存活期多為2~37個月,偶3~4年,最後多死於慢性肝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感染。
二、診斷:
1.Ⅰ型診斷依據
(1)臨床表現:肝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肥胖等。
(2)血液生化檢查:空腹血糖低血三酰甘油及膽固醇升高,血乳酸、尿酸升高。
(3)胰高糖素試驗:胰高糖素0.5mg肌內注射,每15分鍾測血糖持續2h,正常人10~20min後空腹血糖可上升3~4mmol/L,本病患者上升<0.1mmol/L2h內血糖仍不升高,乳酸上升3~6mmol/L,並加重已有的乳酸性酸中毒鶒,血pH值降低
(4)肝穿刺活檢:是本病確診依據測定患者肝糖原常超過正常值6%火罐網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以至缺失,細胞核內有大量糖原沉積。
(5)果糖或半乳糖轉變為葡萄糖試驗:迅速靜脈輸注果糖(0.5g/kg)或半乳糖(1g/kg)配製的25%溶液,每10分鍾取血1次共1h,測定血葡萄糖、乳糖、果糖、半乳糖含量,患者血葡萄糖不升高,而乳酸明顯上升。
(6)骨骼X線檢查:可見骨骺出現延遲及骨質疏鬆健康搜索。
2.Ⅱ型診斷依據
(1)症狀和體征:患兒生長發育落後,心髒肥大,肌肉鬆弛。
(2)肌酸磷酸酶和醛縮酶增高。
(3)確診依賴肌肉、肝髒活檢,電鏡示糖原顆粒沉積,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皮膚活檢成纖維細胞培養也無此酶的存在。 (
4)早期妊娠時羊水細胞中可見糖原顆粒。
3.Ⅲ型診斷依據
(1)症狀和體征:肝大、肌無力。
(2)胰高糖素試驗:清晨空腹肌內注射0.5mg後,患者血糖不升或上升很少;進食2h後肌內注射0.5mg,血糖可上升3~4mmol/L,血乳酸濃度不變。
(3)肝髒或肌肉活檢:用碘測定呈紫色反應,證實有界限糊精存在。也可作紅細胞白細胞加碘檢測。
(4)紅細胞、白細胞澱粉α1,6-葡萄糖苷酶活性測定。
4.Ⅳ型診斷依據
患兒有肝硬化,肝脾腫大,黃疸和腹水肝組織碘試驗澱粉呈紫色反應者為陽性。
5.Ⅴ型診斷依據
(1)症狀和體征:肌肉活動受限,肌痙攣等。
(2)束臂運動試驗火罐網:患者上臂紮血壓帶,打氣使氣帶壓力達收縮期血壓以阻斷血流,然後讓病人伸曲手指反複運動1min,於運動前後測該臂血乳酸,正常人運動後乳酸增高,而患者血乳酸不升高
(3)肌肉活檢顯示肌糖原累積、肌磷酸化酶缺乏。
6.Ⅵ型診斷依據
(1)症狀和體征:肝大,可有低血糖發生。
(2)空腹或餐後注射胰高糖素不能使血糖升高
(3)肝活檢糖原含量高,磷酸化酶活性低。白細胞中此酶活性低。
7.Ⅶ型診斷依據
(1)症狀和體征:同Ⅴ型
(2)肌肉活檢缺乏磷酸果糖激酶,紅細胞中此酶活性低鶒。
8.磷酸酶b激酶缺乏診斷依據
①症狀和體征:如肝大等。
②測定白細胞或肝細胞酶活性降低。
9.Ⅹ型診斷依據
①肝大。
②胰高糖素試驗陽性。
③肝髒或肌肉活檢。
10.O型診斷依據
①症狀和體征。
②胰高糖素試驗:空腹試驗無反應,餐後呈高血糖反應。
③餐後肝髒活檢肝糖原含量低於肝濕重0.5%
④紅細胞糖原合成酶活性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