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結膜炎症狀診斷
一、症狀
VKC的典型特征為雙側上瞼結膜的巨大乳頭,但有時也會出現於角鞏膜緣區的結膜。最主要的症狀是持續性瘙癢。在白天經過各種刺激或誘發環境後,如灰塵、頭皮屑、亮光、風、汗漬和揉擦,晚間趨向加重。其他症狀還有疼痛、異物感、羞光、燒灼感、流淚和黏性分泌物。症狀的變異性是VKC早期的主要特征。隨著疾病的進展,症狀逐漸加重,在某些病例為常年性。1888年Emmert將VKC分為眼瞼型、角鞏膜緣型和混合型。但就某一病例有時很難將其分為某一型。因此,根據症狀的嚴重性和重視受累組織的臨床改變來考慮VKC可能具有更重要的分類意義。
1.結膜的改變
瞼結膜和球結膜是VKC的主要受累部位。在上瞼結膜出現鋪路石樣的乳頭反應,乳頭有時會發生融合。這些位於瞼結膜的乳頭呈多角形,頭部扁平,肉眼檢查清晰可見。然而,這些乳頭並沒有病症特異性。裂隙燈下可見乳頭直徑在1~8mm,彼此相連。每個乳頭都具有1個中央血管。熒光素可使乳頭頂部著染。在乳頭之間及其表麵常有一層黏性乳白色分泌物,形成黏性假膜。在受累的結膜區一般觀察不到濾泡反應。
角鞏膜緣的改變多發生於有色人種。主要表現為角鞏膜緣區的膠質樣結節或隆起,大多位於上1/2的角鞏膜緣區。贅疣狀的小白色斑,稱為Horner-Trantas點,主要由嗜酸性粒細胞的炎性細胞組成。有時也可觀察到角鞏膜緣區結膜的變薄、變寬和混濁。
2.角膜的改變
在VKC患者,角膜受累的程度可作為疾病嚴重程度的指征。在眼瞼型VKC患者中,高達50%的病例有角膜病理表現。眼瞼型或混合型VKC患者幾乎毫不例外地都存在角膜的並發症。
表層上皮型角膜炎是常見的角膜表現,主要表現為在角膜上1/2存在點狀暗灰色混濁,似粉塵狀。這些點狀混濁可以破潰並發生融合,形成較大的糜爛。這些糜爛基底較淺,邊緣升高,形成有細胞碎屑和黏液組成的致密層,稱為春季斑(veRNAl plaque)。有時也稱為“盾形潰瘍(shield ulcer)”,通常僅發生於較年輕的患者。常位於角膜上方,呈橫橢圓形。潰瘍區常抑製正常的再上皮化。因此,糜爛區的愈合非常緩慢,常最終導致永久性、灰色、橢圓形的上皮下混濁。這些角膜斑很少發生血管化,除非發生慢性炎症。然而這些潰瘍具有發生繼發性微生物感染的危險性,從而導致永久性的角膜後遺症。
VKC患者也可發生基質型角膜炎。最常見的角膜變性改變是假性老年環,近似於老年環。這種弧形表層基質混濁主要位於角膜周邊部,在混濁區和角鞏膜緣之間常有一間隔的透明區。在某些病例,這種局灶性黃灰色混濁有時會發生潰瘍,引起周邊變薄的槽溝。進一步的變化將導致近視性散光。假性老年環常伴有新生血管進入角膜周邊部,形成角膜上方血管翳。
3.外眼的改變
眼瞼也可能具有VKC的某些體征。常見的體征有上瞼下垂,可能與繼發性春季乳頭肥大造成眼瞼重量增加有關。有時也可觀察到下瞼皮膚發生過度的皺褶(Dennie線)。
二、診斷
根據VKC是一種雙側性的結膜慢性炎症,發病具有季節性,多常見於兒童和青年人,青春期病變開始消退的特點,同時結合VKC的典型特征——雙側上瞼結膜的巨大乳頭,基本可以確定診斷。該病最主要的症狀是持續性瘙癢,晚間症狀加重。體征應重點檢查瞼結膜、角鞏膜緣、角膜的典型病變進行臨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