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耳科檢查鼓膜一般正常,偶有充血混濁和液平麵,患耳朝下側臥有旋轉性眼震,有潛伏期,伴有眩暈感,呈疲勞性周圍前庭型。據Singleton報告,外淋巴瘺時位置性眼震潛伏期短,不易疲勞,26%~60%瘺管試驗呈陽性反應。凡有明顯頭麵或耳部氣壓創傷或外傷史,或在飛行、潛水和用力後突然出現眩暈耳聾,並有瘺管試驗陽性者,應想及此病,應住院觀察,進行顱內攝片、神經係統檢查、聽力及功能檢查。Simmons(1979年)曾提出由400~1300Hz,每100Hz為一擋,進行聽閾檢查,如有凹口存在,即示有蝸內膜破裂可能。臨床上應當與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暈和其他暴聾相鑒別。聲阻抗診斷價值不大,且有進一步損傷迷路危險,不宜采用。
Weisskopf等將豚鼠圓窗膜全部刮除,用微音電位測量術後聽力,隻有6dB損傷。Simmosn推測此病有嚴重耳聾者,必定並發了耳蝸內其他部位損傷。Flint用掃描電鏡觀察發現,早期毛細胞有損害,僅限於頂轉及基底轉,與聽力損失不成正比。Simmons曾做貓圓窗膜刺傷試驗,傷後一周內即可愈合,聽力在1~4周內可恢複正常。動物實驗尚難解釋嚴重耳聾現象。
受傷後突然耳聾,症狀和體征差異很大,很多初發症狀不明顯,有時僅有耳聾和輕度眩暈。1/3病人有位置性眩暈,伴有惡心、嘔吐,但數日後即減輕,可遺留運動失調,輕者站立不穩,走路蹣跚,重者行走困難,但單個肢體運動協調正常。有的表現為突然嚴重耳鳴和耳聾,並伴有嚴重惡心、嘔吐等,易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暴聾相混淆。有的僅有眩暈,病後1~2年才出現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