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柯薩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薩奇病毒(COX)所致。它是1948年由美國柯薩奇村暴發脊髓灰質炎而命名。柯薩奇病毒分A、B兩組,A組主要使新生鼠產生骨骼肌損害;B組能引起中樞神經係統及內髒損害。與皮膚病有關的常見損害有以下幾種。
1.柯薩奇A組病毒疹
(1)柯薩奇A9:是COX病毒中最易分離的一種。常在夏季流行,引起紅斑、斑丘疹、風團、水皰、紫癜等。初發於麵頸部,漸擴延至軀幹、四肢、掌蹠,皮損約1~2周消退,可伴發皰疹性咽峽炎,局部淋巴結腫大,可有短期發熱,有時可發生腦膜炎、肺炎。病人的咽喉分泌物、腦脊液、糞、血中可分離出該病毒。
(2)柯薩奇A4:有發熱、厭食、流涎、咽炎、鼻炎等前驅症狀,在麵頸、軀幹及全身(臀部除外)出現麻疹樣斑丘疹或猩紅熱樣紅斑,1~4天消退,亦有報道有5~10mm直徑的淡黃色不透明水皰,1~2周消退。
2.柯薩奇B組病毒疹,COX B1,3,5多見。
(1)柯薩奇B1:發熱時出現多種皮疹,包括風疹樣、玫瑰糠疹樣、水皰樣如手足口病及皰疹性咽峽炎,兒童多見。
(2)柯薩奇B3:發熱時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瘀斑,伴頭痛、腹瀉、肌痛、肝脾腫大,常在夏季流行,隻見於兒童。
(3)柯薩奇B5:主要引起腦炎、心肌炎、心包炎、腹膜炎、肝炎、睾丸炎、皰疹性咽峽炎,偶見皮疹,熱退後出皮疹,多為斑丘疹,從麵頸擴至軀幹四肢,掌蹠不受累。皮疹消退後不留痕跡。多見於18個月以下的嬰兒。從咽喉分泌物、腦脊液中可分離出該病毒。
二、診斷
除根據臨床表現外,可采取腦脊液、心包液、胸腔積液、皰液、血液作病毒分離,亦可做活檢標本、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進行細胞培養,但消化道培養分離的病毒隻可作為診斷參考。亦可以乳鼠接種分離鑒定病毒,由於血清型較多,存在一定困難。早期和恢複期分別進行血清中和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效價在4倍以上或疾病早期檢測到特異性IgM抗體,則有診斷意義。
1.流行病學資料 夏秋季流行,小兒居多,一家中多人發病等有參考意義。有近期內本地區流行的資料在診斷上尤有價值。
2.臨床特征 一些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如口腔內皰疹、胸痛或肌痛、心肌炎、腦膜炎、特殊皮疹等對協助診斷均有價值。白細胞總數正常、雙峰熱等也有一定參考意義。當新生兒有任何流行性的嚴重疾病,以及新生兒突然發生心肺功能嚴重障礙時,均應考慮柯薩奇病毒感染的可能。在夏秋季遇原因不明的發熱和(或)皮疹,特別當患者為嬰幼兒時,也應懷疑柯薩奇病毒感染。
3.確診依據 因健康人群的腸道內常有此類病毒,如僅在患者的糞便或肛拭中分離出柯薩奇病毒時,不能憑此而即下結論,宜以下列幾點為確診依據:
(1)從患者的各種體液或分泌物如腦脊液、血液、皰漿液、胸腔積液等,或屍檢髒器如心、腦、肝、脾等中分離出病毒。
(2)用雙份血清作中和試驗(或其他血清學檢查),抗體效價上升4倍以上。
(3)在患者中的病毒分離率遠高於未接觸患者的正常對照組。
(4)無其他已知病原體能引起此類綜合征,而從患者的咽洗液、咽拭、糞便、肛拭等之中卻能重複分離到同一病毒,並從周圍接觸者中也檢出相同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