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臨床表現輕重不同。可從無自覺症狀到症狀嚴重。潛伏期長短不一,可由數天、數周至數年不等。隨著病程延長發作次數可減少,症狀亦減輕,發作時間縮短。
皮膚損害:損害多限於皮膚,以腹部、背、四肢、頭麵部多見。在幼蟲入侵1~2天,幼蟲在皮下移行,初發為約蠶豆大小、圓形非凹陷性硬結或斑塊,呈淡紅至鮮紅色,觸之較硬,頗似血管性水腫,絲狀疹、匐行疹或間歇出現的皮下遊走性包快。局部皮膚呈非凹陷性水腫伴疼痛、瘙癢或紅斑,約經1~4周左右,腫塊即可消退,遺留蠶豆大小硬結,移行的路徑可有色素沉著及少量鱗屑。幼蟲可自行鑽出皮膚。
全身症狀:發病期間可伴有發熱、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蕁麻疹、頭痛、四肢痙攣、癲癇樣發作、咽喉部可引起局部水腫、咳嗽、呼吸困難。
眼部受累:發生於眼瞼、陰囊等皮下組織鬆軟部損害特明顯,經過中可繼發膿腫。可出現虹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症狀,甚至失明。
二、診斷
有食生食或不熟的魚類及被汙染的生水等曆史。臨床表現的特征性匐行性條索狀硬塊,組織病理及實驗室檢查發現蟲體即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