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經痛一般治療
一、治療
1.藥物治療
凡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均可應用於本病,可使疼痛發作次數減少或減輕,有的可消失。如卡馬西平100mg,3次/d,以後每天增加100mg,直至疼痛停止。最大量不應超過1000mg/d,以後逐漸減少,找到最小有效量,維持服用。副作用有眩暈、思慮、惡心,部分有皮疹、白細胞減少等。苯妥英鈉100mg,3次/d,最大量每天不超過600mg。七葉蓮片3~4片,3次/d,或其他鎮靜鎮痛劑,亦有療效。
2.局部注射療法
經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症狀嚴重者,可進行藥物神經注射治療。藥物可應用無水乙醇0.5~1ml、山莨菪堿(654-2)溶液10~40mg,維生素B12 1000~4000μg/次。注射方法有以下兩種:
(1)咽部入路:
咽部噴以1%~2%丁卡因,取長針頭,用標誌定出2cm長針尖,經扁桃體上極外及鉤狀突下方進針,如注射右側,則空針應位於左上雙尖齒下方,先進針1cm,後再緩慢刺入1cm,刺中後病人即感劇烈耳痛,然後注入2%普魯卡因1~2ml,10min後檢查局部疼痛消失,而又無其他腦神經麻痹時,再注入藥物。
(2)乳突尖端入路:
患側朝上側臥位,常規消毒,於同側下頜角與乳突連線的中點,以2%普魯卡因2~5ml垂直注射於皮下1.0~1.5cm深處後,用9號腰穿針垂直或稍向前方刺入,深度4~5cm,穿刺時病人可感同側口角、舌、下唇、下頜或咽及顳部稍麻木感。用空針抽吸無血液後,注入少量2%普魯卡因,5~10min後可出現同側咽壁不同程度癱瘓及感覺障礙。吞咽困難或聲嘶,或出現同側Horner征,或出現同側抬肩及胸鎖乳突肌無力等。再緩慢注入藥物。注射山莨菪堿(654-2)及維生素B12時每周治療2~3次,10次為一療程。
3.射頻電凝術
Isamat等(1981)與Salar等(1983)報告穿刺頸靜脈孔用射頻電凝舌咽神經,治療舌咽神經痛。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於放射攝片台上,術中在血壓及心電監護下施行,當出現血壓下降和心率下降時,表明發生了必須予以避免的迷走神經受累。電極作用麵積7mm,穿刺的進針點在口角外側35mm,下方0.5mm。術者將定標放在患者口腔控製電極穿刺方向,當遇到骨組織時,攝側位片和沿電極方向的斜位片。根據攝片中頸靜脈孔的位置,在電視下糾正穿刺方向,使電極尖到達頸靜脈孔神經部。先用0.1~0.3V低電壓刺激,若出現半側咽、扁桃體和外耳道感覺異常,且無副神經反應和血壓與心電圖改變,表明穿刺部位正確。於是緩緩持續增溫,若無迷走神經反應出現,升溫至65~70℃,電凝60s即可造成孤立的舌咽毀損灶。若在升溫過程中出現迷走神經反應,應立即停止電凝,並給阿托品0.5~1ml,數分鍾內可恢複,複發後可重複電凝。
4.手術治療
舌咽神經痛嚴重,而保守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舌咽神經根切斷術:
局麻或全麻下耳後切口,乙狀竇下緣入路開顱。打開硬腦膜,放出腦脊液減壓,抬起小腦,暴露出頸靜脈孔,辨認彙集在該孔的舌咽、迷走及副神經。舌咽神經位於最前方,單根較粗,與迷走神經之間有明顯的狹窄間隙。迷走神經由數根細小纖維束所組成。局麻時分離迷走神經時可引起嘔吐,用神經鉤將舌咽神經鉤起,這時將引起劇烈疼痛,如疼痛部位與臨床相符,可用鉤刀或微型剪刀將神經切斷。如疼痛部位涉及外耳深部,為迷走神經耳支影響所致,應同時切斷迷走神經前方1~2根根絲。切斷舌咽神經時少數可有血壓上升,切斷迷走神經時有時可心髒發生期外收縮,血壓下降,心髒停搏等副作用,手術時應密切觀察。神經切斷後疼痛不再發作,同側舌後1/3味覺喪失,軟齶、扁桃體區及舌根部麻木,咽部幹燥不適,輕軟齶下垂及短暫性吞咽困難。自神經血管減壓術應用臨床後,不僅解除了疼痛,又保留了神經的完整,優點較多。但有的病人術中未發現壓迫的血管,手術仍有一定的複發率,故神經切斷術仍然是本病治療的有效方法之一。
(2)神經血管減壓術:
麻醉、切口、骨窗形成和硬腦膜切開均與麵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相同。顯露頸靜脈孔和舌咽、迷走、副神經,將小腦半球向內上方牽開,刺破蛛網膜,放出腦脊液,待腦壓降低後,將小腦半球向後內和上方牽開,找出頸靜脈孔和舌咽、迷走、副神經。舌咽和迷走兩神經自腦幹發出後,向前、向內走行至頸靜脈孔、副神經根與小腦腦橋角處向前行走。舌咽神經僅一根,且較迷走神經粗大,單獨自蛛網膜包裹,獨自穿過一個硬腦膜孔,很容易與迷走神經的根區別。顯露壓迫神經的血管襻。多在舌咽、迷走神經出腦幹處,可見椎動脈或小腦後下動脈壓迫神經。在顯微鏡下細心遊離壓迫神經的動脈,並在神經與血管間填入適當大小的滌綸片或特氟隆棉。對與舌咽神經粘連的增厚蛛網膜和小腦亦應進行鬆解。然後使病人試咽口水或飲少許液體,如疼痛消失,手術即告成功。
二、預後
本病疼痛可有長時間的緩解,在緩解期間,敏感區消失,但是除非應用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或經手術切斷神經,疼痛幾乎總會複發。本病不會縮短壽命,但受累病人因擔心進食誘發疼痛發作,而變得消瘦。
舌咽神經痛辨證論治
三、中醫療法
中醫
祖國醫學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中醫的辯證論治是文化之瑰寶,“全龍湯”則是一經典名方,以主方為基礎,辯證論治,加減用藥,同時結合針灸治療效果更佳。
針灸療法:取穴:頰車、大迎、中渚、太衝、頸部阿是穴。可以起到暫時止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