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神經損傷一般治療
麵神經損傷的治療,由於麵神經損傷後恢複的可能性較大,早期處理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地塞米鬆及適量脫水以減輕創傷反應及局部水腫,給予神經營養性藥物及 鈣阻滯劑,以改善神經代謝及血管供血狀況,常能促進神經機能恢複。外科性治療僅用在神經已經斷離或嚴重麵癱經4~6個月的非手術治療毫無效果的病人。其目的不僅在於恢複麵肌的運動功能,而且有益於矯正容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麵神經術中誤傷的顱內重建已有成功報道,不過,對外傷性麵癱尚無重建報道。早期行麵神經管減壓術,不僅效果欠佳,反有加重神經損傷之虞,故應慎重。在耳神經外科,對麵神經膝部附近的損傷,則常經中耳或乳突入路早期探查麵神經,發現斷離即給予吻合。如係受壓缺血則行減壓術,並敞開神經外膜的結締組織鞘。在神經外科對持久的完全性麵癱多采用替代修複手術,如麵一副神經吻合術或麵一隔神經吻合術,另外,麵一舌下神經吻合術,由於利用舌下神經代替修複麵神經之後,將引起一側舌肌萎縮,影響語言和咀嚼,目前已少用。
1.麵—副神經吻合術
此術是將副神經的中樞段與麵神經的周圍段行對端吻合,手術方法簡單,成功率較高,大部分病人在術後3~5個月即有麵部肌肉運動的恢複。其缺點是原副神經所支配的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將發生癱瘓和萎縮,而致垂肩。不過,若采用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保留斜方肢支,則可避免垂肩;或將舌下神經降支再與副神經周圍段作一吻合,亦可減少垂肩的弊病。
手術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施術,病人仰臥,頭偏向健側。自患側耳後乳突根部起,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前下至該肌中點稍下方,作一長約7cm左右的切口,分離皮下組織,首先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上端與腮腺之間行鈍性解剖,藉助手術顯微鏡小心識別並遊離麵神經,再沿神經幹逆行而上直至莖乳孔,高位切斷麵神經,斷端用生理鹽水棉片保護備用。繼而遊離胸鎖突肌前緣,再將該肌向外側翻開,於其深麵近中點之後緣,找出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斜方肌支與之並行繼續向後進入斜方肌),將此支在緊靠肌肉處切斷,並逆行向上遊離,以期吻合時沒有張力。然後,用7“0”無創縫線行神經對端吻合,縫合神經外膜4~5針已足。術畢,如常縫合切口各層,皮下置橡皮片引流24小時,術後給予神經生長因子以促神經生長。
2.麵—膈神經吻合術
即將膈神經的中樞段與麵神經的周圍段行對端吻合。此術操作較麵一副神經吻合複雜,需將膈神經自頸部遊離,再經皮下逆行牽至麵神經切口,與之吻合。但其優點是膈神經再生力較強,且兩側膈神經之間有較多的吻合支相連,同時,還納入有第9於第12肋間神經的纖維,因此,一側隔神經切斷後,僅有暫時性患側膈肌運動障礙,不久即可自行代償而恢複。
手術方法:暴露麵神經的方法已如上述,僅將切口縮短至下頜角平麵即可。另在鎖骨上3~4cm處,以胸鎖乳突肌後緣為中心,作平行於鎖骨的切口長約5cm左右。分離皮下組織及頸闊肌,遊離胸鎖乳突肌後緣,將其向前翻開,顯露前斜角肌。藉助手術顯微鏡即可見膈神經由後上向前下越過前斜角肌之淺麵,小心循神經切開筋膜,鈍性分離神經至低位,並盡量向下遊離,以便獲得足夠的長度,然後切斷。繼而沿膈神經中樞段向上分離,直到能將膈神經由胸鎖乳突肌深麵逆行引入麵神經切口為止。最後在無張力的情況下,將膈神經中樞段與麵神經周圍段行端端吻合。如常縫合切口各層,皮下引流24小時。術後給予神經生長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