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痰辨證論治
子痰中醫治療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濁痰凝結見於初起硬結期。腎子處酸脹隱痛,附皋硬結,子係呈條索狀腫硬;無明顯全身症狀;苔薄,脈滑。
辨證分析:肝腎虧損,脈絡空虛,濁痰乘虛下注,結於腎子,脈絡不通,故腎子處酸脹隱痛,附皋硬結,子係呈條索狀腫硬;病屬初起,僅在局部,故多無全身症狀;苔薄、脈滑為濁痰凝結之象。
治法:溫經通絡,化痰散結。
方藥:陽和湯加減,兼服小金丹。
(二)陰虛內熱見於中期成膿期。數月或一年後,腎子壞死化膿,腎子與陰囊皮膚粘連,陰囊紅腫疼痛;可伴低熱,盜汗,倦怠,顴紅,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痰濁日久,鬱而化熱,熱勝肉腐,故腎子壞死化膿;累及陰囊,故見陰囊紅腫疼痛;熱為陽邪,灼傷陰血,肝腎陰虛,虛熱內生,故可伴低熱、顴紅消瘦、倦怠;虛熱迫津外泄,故見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滋陰清熱,除濕化痰,佐以透膿解毒。
方藥:滋陰除濕湯合透膿散加減。
(三)正虛成漏見於晚期潰後漏管期。膿液穿破陰囊後,流出稀薄膿水,夾有敗絮樣物質,瘡口凹陷,形成瘺管,愈合緩慢,或雖愈合,反複發作,全身虛熱不退;病久不愈,甚則麵色咣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或不育;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分析:氣血虧虛,故流出膿水稀薄,夾有敗絮樣物質,瘡口凹陷;血少難以生肌收口,故愈合緩慢,形成漏管;正氣既虛,邪氣易乘,故或雖愈合,可再複發;血虛陰虧,不能製陽,故全身虛熱不退;病久不愈,陰損及陽,溫煦失權,鼓動無力.故麵色光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或不育;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為血少陽虛之象。
治法:補氣養血,溫補腎陽。
方藥:先天大造丸加減,兼服小金丹。
二、外治法
未成膿者,消腫散結,外敷衝和膏,每天1—2次;或用蔥歸溻腫湯坐浴。已成膿者,切開引流,切開初期選用提毒化腐藥製成藥線或引流條局部應用,膿毒腐肉排淨後再選用生肌藥收口。慢性竇道形成者,選用化腐藥物製成藥線或藥條,置人竇道,腐蝕竇道壁,達到腐去新生、促進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