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老年人急性淋巴細...(老年人急性淋巴細... )

別名:
老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多發人群:
多發於30~70歲中老年人
發病部位:
血液血管
典型症狀:
血小板減少 高熱 骨痛 血管內凝血 皮膚浸潤
並發症:
出血性疾病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血液科 老年科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

老年人急性淋巴細...治療?

老年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般治療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1)糾正貧血

多數病例在發病時有中等度貧血或重度貧血,貧血的徹底糾正有待白血病的緩解,但在疾病尚未取得緩解而又有重度貧血者,組織缺氧症狀明顯者,又因在化療過程中可能加重貧血症狀,因此需作適當補充治療以糾正貧血。一般宜使血紅蛋白維持在50g/L以上,以免產生明顯的組織缺氧及有關髒器(如心髒)的功能影響。輸血量不宜過多,以防導致體內髒器組織含鐵血黃素沉積,產生血色病。若單純以糾正貧血為目的而輸血,可輸注紅細胞懸液,以避免過多的輸入白細胞及血小板而導致免疫反應。

  (2)發熱處理:

多數白血病患者於發病時或病程中有發熱。發熱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由於感染所致,因此對發熱病例體溫>38℃者需作仔細的病原菌檢測,如咽拭培養,血、尿、痰液培養,X線胸部檢查等。病程早期的發熱多數是細菌感染,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109/L者,多見的是革蘭陰性杆菌感染。發熱病例采樣作病原菌檢測後即進行治療。常用的抗生素組合是頭孢菌素加氨基糖甙類,例如頭孢他啶(複達欣)加阿米卡星。當然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不同病期,不同感染部位,外周血白細胞高低等情況來估計可能的病原菌而選用不同的抗生素。對疑及有革蘭陽性球菌、金葡菌感染者宜加用萬古黴素,以後待藥敏試驗有結果後再予以調整。晚期病例的發熱可能是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常表現為肺孢子蟲肺炎,治療可用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劑;三甲氧苄氨嘧),20mg/(kg·d),加用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ele)100mg/(kg·d),口服或靜脈注射,療程為14天。亦可應用噴他脒(戊烷脒)4mg/(kg·d),肌注,療程10~14天,噴他脒(戊烷脒)對腎髒有毒性,亦有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及低血糖等副反應,臨床應注意。晚期病例,特別是用過多種抗生素及長期反複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化療藥物者,易並真菌感染,可用酮康唑0.1~0.2g口服,3次/d或用氟康唑200~400mg靜脈滴注,1次/d,或用兩性黴素B靜脈滴注,劑量由1mg/d開始,逐日增加至每日總量1mg/kg。

  有發熱感染嚴重者,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可靜脈滴注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400mg/(kg·d),療程5天左右。對嚴重感染而外周血有顆粒細胞缺乏者,可皮下注射G-CSF或莫拉司亭(GM-CSF),300µg/d,療程7~10天。

  對未能找到感染病灶,多種病原菌檢查陰性,多種抗病原菌治療又不見效者,其發熱原因少數可能是由於白血病本身的代謝所致,可給予對症處理,如對乙酰氨基酚(必理通)0.5~1.0g,1~3次/d,或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劑)25~50mg肛用。

  (3)出血處理:

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減少,因此補充血小板是治療出血的有效措施。連續單采血小板懸液,每隔天輸注250ml,亦可輸注非連續單采血小板懸液或新鮮全血。止血藥物卡巴克絡(安絡血)10mg口服,3次/d,酚磺乙胺(止血敏)1~2g靜脈滴注,1次/d。由於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絕大多數並非由於纖維蛋白溶解所致,並且白血病患者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此除非有足夠的實驗依據證實是由於纖維蛋白溶解而致出血,否則不宜應用抗纖溶藥物。若並有DIC,肝素宜用小劑量12.5~25mg,1次/6h。

  (4)高尿酸血症處理:

血尿酸>420µmol/L(7mg/dl),口服別嘌醇每次0.1g,3~4次/d,待血尿酸下降後可減為1~2次/d,每次0.1g,同時給碳酸氫鈉口服,3次/d,每次1g以堿化尿液,並補充適量液體,保持足量尿液,對化療前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高者,於化療的同時可應用別嘌醇預防高尿酸血症的出現。

  (5)維持營養:白血病係嚴重消耗性疾病,特別是化、放療的副作用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亂。應注意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給患者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時經靜脈補充營養。

  2.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可分為2個主要階段,即誘導緩解治療及緩解後治療。誘導緩解治療的目的是使病情穩定,達到完全緩解標準。所謂完全緩解,即白血病的症狀和體征消失,Hb≥100g/L(男)或90g/L(女及兒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白細胞分類中無白血病細胞;骨髓象:原粒細胞 早幼粒細胞(原單核 幼單核細胞或原淋巴 幼淋巴細胞)≤5%,紅細胞及巨核細胞係列正常。

  白血病細胞增殖周期大致為5天左右。有些抗白血病藥物作用於周期中的特定階段。所以每1個療程化療需持續7~10天,致使各增殖期的白血病細胞都有機會被藥物殺滅。每1個療程結束後,間歇2周再用第2療程,其目的是使正常造血恢複,且誘使休止期(GO期)白血病細胞進入增殖周期,有利於下1個療程化療藥物的殺滅。

  急性白血病未治療時體內白血病細胞的數量估計為1010~1013,經誘導緩解階段治療達到完全緩解標準時體內白血病細胞估計在108~109,且在髓外某些隱蔽之處仍可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因此,完全緩解後應實施鞏固強化階段的治療4~6個療程。然後進入維持階段,化療將持續較長時間,以便進一步消滅殘存白血病細胞,防止複發,延長緩解和無病生存期。

  目前多采用聯合化療,藥物組合應符合以下各條件:①作用於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的藥物;②各藥物間有相互協同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殺滅白血病細胞;③各藥物副作用不重疊,對重要髒器損傷較小。

  (1)誘導緩解治療:

誘導緩解治療方案以強的鬆為基礎,再加上1~2種其他藥物組成聯合方案。成人急淋的治療效果遠較兒童為差,不僅完全緩解率較低,並且持續緩解期亦短,複發病例較多,因而取得長期5年以上的無病生存率較低。

  ①長春新堿 潑尼鬆(強的鬆) 柔紅黴素方案(DVP方案):

  長春新堿(V)每次1.4mg/m2(成人一般用2mg),靜注,第1,8,15,22天。

  潑尼鬆(強的鬆)(P)1mg/m2,口服,第1~28天。

  柔紅黴素(D)每次45g/m2,靜注,第1,2,3天。

  該方案完全緩解率約80%,柔紅黴素的劑量在60歲以上老年人,劑量宜減少1/3,多數病例用藥4周後骨髓原始細胞可降至完全緩解範圍,若4周後骨髓原始細胞稍偏高,則長春新堿及潑尼鬆(強的鬆)可酌情延長療程2周。

  ②長春新堿 潑尼鬆(強的鬆) 門冬酰胺酶方案(VP-L方案):

  長春新堿及潑尼鬆(強的鬆)的用法(同上)。

  門冬酰胺酶(L)200U/(kg·d),靜滴,每天或隔天1次,10~20次(用藥前先要作皮內試驗10~15U/0.1ml,有過敏反應者不能應用)。

  ③長春新堿 潑尼鬆(強的鬆) 柔紅黴素 門冬酰胺酶方案(DVP-L方案):

  長春新堿2mg,靜注,第1,8,15,22天。

  潑尼鬆(強的鬆)60mg/m2,口服,第1~28天。

  柔紅黴素50mg/m2,靜注,第1~3天。

  門冬酰胺酶6000U/m2,靜滴,第17~28天。

  於治療後14天複查骨髓,若未緩解,加用柔紅黴素50mg/m2於第15天靜注1次。於治療後28天複查骨髓,若未緩解,再加如下療程:

  長春新堿2mg,靜注,第29,36天。

  潑尼鬆(強的鬆)60mg/m2,口服,第29~42天。

  柔紅黴素50mg/m2,靜注,第29~30天。

  門冬酰胺酶6000U/m2,靜注,第29~35天。

  門冬酰胺酶組合於DVP方案內,對完全緩解率的提高並不明顯,因為DVP的聯合已取得較高的完全緩解率,但門冬酰胺酶加入後對延遲複發、延長無病生存期是有好處的。

  (2)緩解後治療:

患者取得完全緩解後,必須進行緩解後治療,其目的是逐步殺滅殘存白血病細胞,包括鞏固強化治療及維持治療。維持治療方案僅在兒童急淋低危組中用巰嘌呤(6MP)及甲氨蝶呤(MTX)以維持外周血白細胞在3.5×109/L左右,有延長緩解期的作用,但在成人急淋中巰嘌呤(6MP)及甲氨蝶呤(MTX)維持療法的療效不理想。因此成人急淋的緩解後治療以鞏固強化療法為主。

  全國白血病學術討論會曾建議用下列方案:即完全緩解後鞏固強化6個療程。第1,4個療程用原誘導方案;第2,5個療程用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75mg/m2體表麵積,靜注,第1~3天)及阿糖胞苷(100~150mg/m2靜注,第1~7天);第3,6個療程用大劑量甲氨蝶呤,1~1.5g/m2,第1天靜脈滴注,維持24h,停藥後12h以亞葉酸鈣(四氫葉酸鈣)解救(6~9mg/m2,肌注,1次/6h,共8次)。一般主張成人急淋鞏固強化間歇期尚需用巰嘌呤和甲氨蝶呤交替長期口服。維持治療階段可選用上述方案,逐步延長間歇期,治療3~5年。

  在緩解前或至少緩解開始時需做中樞神經係統白血病預防性治療,可以單獨鞘內注射甲氨蝶呤或甲氨蝶呤加阿糖胞苷。

  (3)髓外白血病的防治:

  ①中樞神經係統白血病的防治:急淋白血病複發位於中樞神經係統的發生率甚高,有報道在成年人未作預防治療者可高達50%,一旦發生腦膜白血病,雖經有效治療而腦膜白血病細胞浸潤緩解,但緊接的是白血病在骨髓內複發,可能是白血病細胞由中樞神經係統遷移至骨髓而致複發,因此預防中樞神經係統白血病就至關重要。

  A.放射療法:由於頭顱及全脊髓放療的副反應較大,因此目前趨向是單純頭顱放療,總劑量為2400cGy,合並鞘內注射藥物預防治療。亦有報道將頭顱放療的總劑量減至1800cGy,也並不影響療效。

  B.鞘內注射藥物:常用的是甲氨蝶呤(MTX)鞘內注射與頭顱放療聯合進行,甲氨蝶呤(MIX)每3~4天注射1次,共5次,劑量為每次10mg,可加地塞米鬆(DX)5mg,同時作鞘內緩慢注射。阿糖胞苷亦可作鞘內注射,每次50mg,每3~4天1次,共5次。亦有報道3種藥物聯合鞘內注射,用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及地塞米鬆(DX)三藥聯合的效果與頭顱放療加鞘內注射甲氨蝶呤(MIX)的療效一樣。

  C.中、大劑量甲氨蝶呤(MTX)全身用藥:甲氨蝶呤(MTX)中、大劑量全身用藥可使腦脊液中甲氨蝶呤(MTX)達到有效殺滅白血病細胞的濃度,並且中、大劑量的甲氨蝶呤(MTX)又對全身鞏固治療起作用,甲氨蝶呤(MTX)中劑量為500~15 00mg/m2,大劑量為1500~2500mg/m2,應用中劑量甲氨蝶呤(MTX)常與鞘內注射甲氨蝶呤(MTX)同時進行,應用中、大劑量甲氨蝶呤(MTX)治療一般將總劑量的20%在1h內快速滴入,其餘劑量持續靜脈滴注24h,同時要堿化尿液及水化利尿,於甲氨蝶呤(MTX)應用後12h開始用亞葉酸鈣(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每次12mg,肌注,1次/6h,共用8次。

  目前的趨向是有以藥物預防來代替放射治療預防,原因是放射治療常限製了大劑量化療的應用以及將來骨髓移植時的全身放射的應用。

  中樞神經係統白血病的治療 一旦發生腦膜白血病,治療可采用頭顱及脊髓軸放射治療,總劑量為2400cGy。化療可選用鞘內注射甲氨蝶呤(MTX),劑量每次10mg,每周2次,直到緩解,或1次/d,直到緩解,緩解後可每6周重複用藥1次。亦可用阿糖胞苷鞘內注射,每次50mg。對頑固性、複發性腦膜白血病患者,可於頭顱安放Ommaya貯存器,可通過Ommaya貯存器直接將藥物進行腦室內注射,亦可用中、大劑量甲氨蝶呤(MTX)全身治療。

  ②睾丸白血病:其發生率僅次於CNS-L。對睾丸白血病的防治主要是局部放射治療。即使一側睾丸腫大,也需采用兩側放射。

  ③卵巢白血病:卵巢白血病十分常見。治療時,在可能情況下,以手術全切除為主,可配合局部放療或全身化療。

  ④有漿膜腔(胸腔)浸潤時,以局部放射藥物如甲氨蝶呤(MTX)、三尖杉堿等為主,同時配合全身化療。

  (4)複發病例的治療:

  ①複發的原因是由於多藥耐藥基因的過度表達。細胞膜上的P糖蛋白(P-170)以及mdr-1基因的過度表達與多藥耐藥的產生機理有關,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能阻滯抗癌藥物與P糖蛋白的結合,從而抑製了P糖蛋白將藥物泵出細胞的作用,使白血病細胞內的藥物維持一定濃度,增加了殺滅細胞的作用。因此可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來治療,但常規劑量不能見效,大劑量又多毒性反應,故臨床應用尚有待進一步探索。環孢素亦可應用於耐藥病例,因環孢素 (CsA)有抑製P糖蛋白的作用,可逆轉由P糖蛋白表達所致的耐藥。一般可於化療前12h開始用環孢素(CsA)靜脈滴注,劑量為第1~3天,8mg/(kg·d),分2次給藥,第4~5天,劑量為2.5mg/kg,分2次給藥。

  ②複發病例的治療:原則上是:A.要選擇以前未用過的藥物,沒有交叉耐藥的藥物;B.若用以往已用過的化療藥物(一般不采用近期應用後即出現複發的藥物),劑量要增大。複發病例的化療藥物選擇,可用阿糖胞苷、鬼臼黴素類、米托蒽醌及吖啶藥物,組成不同的聯合方案如:A. 阿糖胞苷(Ara-C) 替尼泊苷(VM26)或依托泊苷(VP16);B. 替尼泊苷(VM26) 或 依托泊苷(VP16) 米托蒽醌;C.米托蒽琨 吖啶類(AMSA)。亦有用中、大劑量阿糖胞苷(Ara-C)再聯合鬼臼黴素類藥物或米托蒽琨或吖啶類,但此藥中、大劑量再聯合藥物的方案,骨髓抑製嚴重,臨床需注意。最近,又有報道用鉑類藥物如順鉑、卡鉑治療,有一定療效,但報道不多。

  ③造血幹細胞移植:複發和難治成人ALL患者預後甚差,再次CR後緩解期亦甚短,大多數學者主張對這類患者,在CR2後盡早做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3.生物學治療

  (1)免疫治療:

白血病時,由於化療、放療和疾病本身原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通過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恢複,從而殺滅體內的殘留白血病細胞。早期的觀察證實凍幹卡介苗(卡介苗)、左旋咪唑等非特異性免疫治療可延長ALL的緩解期,自從單克隆抗體技術問世以來,人們已用特異性抗ALL細胞表麵抗原McAb治療ALL,取得了一定療效,主要表現為外周血原淋巴細胞迅速減少,但其療效短暫,骨髓中白血病細胞基本上沒有減少。尚無1例ALL患者應用單抗獲CR。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2)幹擾素治療:

幹擾素是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調節蛋白,可抑製白血病細胞的克隆性生長,提高白血病患者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並有加強致敏淋巴細胞,增強巨噬細胞活性等作用。但在成人ALL臨床使用幹擾素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4.造血幹細胞移植

骨髓移植(BMT)是成人ALL治療策略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劑量化療和放療後,BMT能起到重建造血和重建免疫功能。由於BMT使白血病患者能耐受大劑量的化療和放療,而且植活的異基因骨髓尚有抗白血病的過繼性免疫治療作用,因此BMT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長期無白血病存活或根治的機會。

  成人ALL第1次CR接受allo-BMT,5年生存率達45%以上。第2次CR後接受allo-BMT,3年生存率為15%~41%,均明顯優於化療,後者化療CR2的年生存率僅5%。

  一般認為,成人ALL BMT可選擇在CR1或CR2後進行,可明顯提高生存率和延長無病生存期。

  5.擇優方案

急淋治療目前首選化療,采用聯合化療如DVP方案並輔以有效的免疫藥物及支持治療,治療後注意預防髓外白血病的發生,有HLA相合供體者建議酌情做骨髓移植,最大限度地提高無病生存期。

  二、預後

  ALL的自然病程較短,平均病程2~3個月。近10多年來,由於應用聯合化療與積極防治CNSL,使生存期明顯延長,特別是兒童急淋。兒童ALL首次CR率高達90%以上,5年生存率可達50%。而成人急淋首次CR率為60%~80%。5年生存率約20%。ALL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出血和全身衰竭。近年來,細菌感染的病死率有所下降,而真菌感染的病死率有所增高,主要與使用潑尼鬆和廣譜抗生素有關。

老年人急性淋巴細...相關醫生

更多>

  • 於誌臻,主任醫師
    於誌臻 主任醫師
    未開通
    上海華東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老年病、內科慢性病預防與治療

  • 鄧琦,主任醫師
    鄧琦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包括應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血液係統惡性腫瘤。

  • 鄧琦,主任醫師
    鄧琦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包括應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血液係統惡性腫瘤。

  • 崔徐江,主任醫師
    崔徐江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東省中醫院 血液科

    擅長疾病:綜合內科病的診治及健康調養,如:感冒咳嗽、胃痛腹瀉、糖尿病、甲亢、失眠、頭痛、疲勞、風濕、腎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貧血、出血等。

老年人急性淋巴細...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輕微癲癇需要醫治嗎?

輕微癲癇,即癲癇小發作,雖然症狀較輕,但仍然需要治療。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其發作可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有助於控製病情,減少發作頻率,降低潛在的並發症風險。治療輕微癲癇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確保安全有效。

黑頭粉刺痣如何治療?

黑頭粉刺痣的治療需綜合考慮個體情況,通常包括日常護理、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多種方法。日常護理中,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摩擦和擠壓是基礎。藥物治療方麵,可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等成分的產品,以促進角質代謝和減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療如激光治療、光子嫩膚等,可以針對特定類型的黑頭粉刺痣進行改善。此外,患者應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膚的化妝品和護膚品,減少皮膚負擔。具體治療方案應在專業皮膚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羊水減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羊水減少,醫學上稱為羊水過少,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首先,胎兒發育異常,如胎兒畸形、胎兒生長受限等,可能導致羊水生成減少。其次,胎盤功能不全,影響胎兒與母體間的物質交換,導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體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響羊水量。最後,羊膜破裂導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減少的原因之一。針對羊水減少的原因,需進行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有哪些症狀表現?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狀包括持續咳嗽、咳痰,痰液通常為白色或黃色黏稠狀,尤其在早晨較為明顯。患者可能伴有氣短或呼吸困難,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加劇。此外,患者可能會有胸悶、喘息等症狀。在急性加重期,症狀可能加重,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隨季節變化而波動,尤其在冬季或氣候變化時更為明顯。

小兒中度腦損傷有哪些後遺症?

小兒中度腦損傷可能導致多種後遺症,包括但不限於運動功能障礙,如肌肉無力、協調性差、步態異常;認知障礙,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語言障礙,如言語表達困難、理解能力下降;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情緒不穩定、攻擊性行為、社交障礙;以及癲癇發作等。這些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因個體差異而異,需要綜合評估和個體化治療。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麼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種主要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導致肝髒炎症和損傷。該病毒可引發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製品、不潔注射、性接觸以及母嬰傳播等。感染後,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黃疸、肝區不適等症狀,但許多感染者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對於控製病毒複製、減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