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治療
一、治療
主要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輸血療法。必要時可做脾切除術。
藥物治療:
1.腎上腺皮質激素
70%~80%的先天性純紅再障病兒應用皮質激素治療可獲顯著療效,治療開始越早,療效越明顯,若於發病3個月內開始治療,幾乎100%的患兒都出現治療反應;若發病3年後才開始服用潑尼鬆(強的鬆),則療效極差。劑量為60mg/(m2·d),分3~4次服用。一般於用藥1~2周後即出現網織紅細胞升高,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數逐漸上升。此後,可將劑量逐漸減少至最小有效量維持。或采用間歇用藥如2.5mg隔天1次,1周2次或5mg每周1次,以減少潑尼鬆(強的鬆)對生長發育的影響。若用藥3~4周後無任何反應,則應停藥。睾酮與其他雄激素對本症無效。
2.如皮質激素治療無效
可加用其他免疫抑製劑。如選用巰嘌呤(6MP)、硫唑嘌呤和環磷酰胺(CTX)。如 CTX 3mg/(kg·d),6MP 2mg/(kg·d),連續口服2個月以上,貧血糾正後可逐漸減至小劑量維持治療2~3年,以免複發。
3.雄性激素
皮質激素治療同時可以試用適量雄性激素,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故必須堅持應用2~4個月以上才能做出評價,有時要在治療6個月後才出現療效,病情緩解後仍應繼續用藥3~6個月再減量,維持1~2年。對兒童的療效優於成人。適用於慢性輕、中度貧血的病兒。常用的為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1~2mg/(kg·d),每天肌注1次,治療須持續3~6個月。有效率為50~65%。其他如羥甲雄酮(oxymetholone)1~3mg/(kg·d),口服;或大力補(methandrostenolone),每次5mg,每天3次口服;或康力龍(stanozolol),每次1~2mg,每天3次口服。後三種雄激素的優點是男性化的副作用輕,無體液瀦留,但療效稍差,對肝髒的副作用較大,可致肝功能損害,甚至可引起肝細胞瘤。雄激素可加快骨髓成熟,使骨幹與骨骺的愈合提早,因而使體長的增長受到影響。
4.輸血
對類固醇反應不良的病人需要輸血維持,最好采用懸浮紅細胞,不需輸全血。處於嬰兒期最好使血紅蛋白值高於80g/L,以滿足小兒生長發育基本需要。當血紅蛋白下降至70g/L(7g/dl)左右,臨床出現食欲不振、無力和有心衰可能時,才考慮輸血。反複輸血可導致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對於此類病人最好采用可攜帶的皮下輸液泵,輸注去鐵胺(去鐵敏)50mg/(m2·d),同時加維生素C 100mg,每天連續輸注8~16h,可減輕或推遲發生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5.脾切除術
有些患兒經過較長時間的反複輸血,逐漸出現脾功能亢進,需要輸血的間隔越來越短,並出現粒細胞與血小板減少。經過輸入51Cr標記的紅細胞,發現紅細胞壽命縮短。紅細胞若主要在脾髒破壞,則做脾切除術後可減少輸血次數。
6.骨髓移植
以上治療無效者,若有配型相合的供髓者可考慮骨髓移植。 兒童異基因骨髓移植療效明顯優於成人患者。對於配合相合的骨髓移植,約有50%~80%的病兒得到較長期的緩解。但由於骨髓來源等問題尚未能完全解決,故國內尚少應用。臍血及胎盤血幹細胞移植,將代替髓移植。
二、預後
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時血紅蛋白已達到最低點,因貧血引起心血管合並症時可給予輸血治療,無明顯症狀的進行觀察,無需治療。繼發性獲得性純紅再障預後良好,大多數在診斷後1~2個月內恢複正常,部分患者就診時已開始恢複,隻有10%的患者恢複期達4個月以上,最長的8個月。
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標準
(1)基本治愈
貧血、出血症狀消失,血紅蛋白達到男120g/L、女100g/L,白細胞達到4×109/L,血小板達到80×109/L以上,隨訪2年以上無複發。
(2)緩解
貧血、出血症狀消失,血紅蛋白達到男120g/L、女100g/L,白細胞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恢複,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繼續進步者。
(3)明顯進步
貧血、出血症狀明顯好轉,不輸血、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個月內常見值增長30g/L以上,並維持3個月不降。判定以上3項療效標準者,均應3個月內不輸血。
(4)無效
經充分治療後,症狀、血象不能達到明顯進步者。
小兒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辨證論治
三、小兒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中醫治療
中西醫結合可提高療效。辨證施治或成藥。
①陰虛型
滋陰補腎,方劑有大菟絲子飲、當歸首烏湯、三膠湯(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
②陽虛型
補腎助陽,方劑有河車大造丸、十四味建中湯等。
③陰陽兩虛型
大菟絲子飲加助陽藥,氣血兩虛者八珍湯、歸脾湯或參芪四物湯加減。成藥有全鹿丸、龜鹿二仙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