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房纖顫一般治療
一、治療
老年人房顫患者發病率高,危險性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同時老年人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所以積極治療老年房顫是至關重要的。心髒病特別是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者易發生卒中,這些病人如未經治療,每年栓塞發生率超過60%。恢複竇性心律後,可減低栓塞等嚴重並發症,同時改善病人的血流動力學。盡早房顫複律有重要臨床意義:①預防心房的電重構。②預防心動過速性心肌病。③減少房顫時和房顫複律後心房頓抑導致的心房內血栓形成,以及減少栓塞的發生。
治療房顫的目的:①將房顫轉複為竇性心律。②預防房顫複發。③控製心室率。④預防血栓栓塞。⑤減少病殘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1.病因治療
房顫的病因治療至關重要,積極治療原發性心髒病,才容易使房顫轉複為竇性心律,並使之轉複後長期維持。即使不能治愈病因,能解除血流動力學異常也很重要。在缺血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顫者,當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糾正,血壓控製良好的情況下,房顫轉複的機會增加,並能長時間維持竇性心律。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並房顫患者,實行手術去除病因後,許多患者能在複律後長期維持竇性心律。
2.藥物治療
包括藥物複律。控製心室率及抗凝。藥物複律的適應證:①持續性房顫小於半年,或經超聲檢查證實心房內無血栓;對於陣發性房顫病人,在房顫發作或發作間歇期均可以治療。②電複律後用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1)藥物複律:
①奎尼丁:
ⅠA類藥物,減慢心房內傳導速度,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加快房室傳導,並有抑製迷走神經,加快心率的作用。是最早用於複律的藥物。用法:先口服0.1g,若無過敏反應,第2天開始加量,常用劑量為0.6~2.0g/d,複律成功率40%~80%。維持量為0.6g/d。其副作用:皮疹、發熱、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導致尖端扭轉性室速,發生暈厥,因此在複律期間,應進行心電監護,注意QRS波寬度和QT間期,如QTc超過0.50s,則停藥。
②氟卡尼:
ⅠC類藥物,減慢心肌內傳導,對不應期的影響較小,有抗迷走作用。該藥對有病變心髒的傳導抑製作用明顯,易致新的心律失常,心髒嚴重受損者不宜選用此藥。口服用法:200mg 2次/d,或靜脈注射1~2mg/kg·d。
③普羅帕酮:
ⅠC類抗心律失常藥,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少於同類藥物,目前仍被廣泛使用。用法:口服150~300mg 3次/d,靜脈2mg/kg或70mg/次靜脈注射。
④胺碘酮:
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延長心房有效不應期從而消除房顫,為目前治療房顫較好的藥物之一。該藥半衰期長,發揮作用很慢,可長期服用。該藥對心肌的抑製作用很輕,複律效果好,轉複率可達70%以上,合並心功能不全時也可應用。其優點:A.抗心肌缺血。B.抗心律失常。C.預防猝死。D.延長壽命。過去認為此藥易致尖端扭轉性室速,但經過大量研究報道,其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少,甚至當QT間期延長超過0.60s時,致尖端扭轉性室速的發生率也隻有17%。用法:口服第1周0.2g 3次/d,第2周減為0.2g 2次/d,以後改為維持量0.2g 1次/d,服藥第1周時,需每天監測心電圖,注意QT間期變化,第2周可隔日監測心電圖,第3周以後可每周做2次心電圖。當QT間期為0.45s時為發揮作用,QT間期>0.50s,慎用此藥。靜脈劑量為600mg iv drip/d。
對老年患者,胺碘酮有許多優點,由於該藥作用時間持續幾天,即使患者忘記服藥,或每次劑量達不到等都不重要。通常不引起也不加重傳導障礙。用藥期間注意甲狀腺功能減退,竇性心動過緩等,一般少見肺纖維化。本藥與地高辛合用時,有協同作用,應注意減量。
(2)控製心率:
對於已不適合藥物轉複,或藥物及電複律轉複失敗的老年患者,治療目的是控製心室率。
①洋地黃:
對於有明顯症狀或伴有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快速房顫,應及時控製心室率,洋地黃是最常用於減慢心率的藥物。A.毛花苷C(西地蘭):用於急性房顫。常用方法:0.2~0.4mg溶於5%葡萄糖20ml中緩慢靜注至心室率滿意程度,半小時後酌情重複上述劑量。毛花苷C(西地蘭)有加速旁道傳導功能的作用,對於預激綜合征伴房顫要慎用。B.地高辛:該藥是目前控製心室率最常用的藥物,適用於慢性房顫控製心室率。用法一般為0.125~0.25mg/d一次口服。地高辛的作用機製:通過迷走神經作用於房室結,從而減慢房室傳導,降低心室率。
②β-受體阻滯藥:
此藥也常用於減慢房顫病人的心室率,主要用於增強運動時房顫心室率的控製,對靜息時的心室率也有控製作用,並可使心室律相對規則。可與地高辛合用,其作用機製為:直接抑製房室傳導。常用藥美托洛爾(倍他樂克),安酰心安。
③鈣離子拮抗藥:
主要指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藥,如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硫氮唑酮),可延長房室結不應期,減慢房室結傳導速度,可減慢安靜及運動時房顫的心室率,特別是當病人合並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時宜首先采用。維拉帕米(異搏定)靜脈用藥5~10mg緩慢靜注,口服40~120mg/d,分3次口服,地爾硫卓(硫氮唑酮)主要為口服用藥,30~60mg,3次/d。
④胺碘酮:
因其具有預防猝死及延長壽命的作用,可以作為控製心室率藥物之一。臨床上應用,療效佳。
選擇方案:對於不同病因引起的房顫可以考慮相應的控製室率的藥物。①冠心病伴房顫:硝酸異山梨酯(異舒吉)(10~30mg) 複方丹參(40~60ml) 強極化液(10%葡萄糖500ml、胰島素8U、10%氯化鉀15ml、25%硫酸鎂20ml) 胺碘酮(或β-受體阻滯藥) 阿司匹林胺碘酮用法如前已述。阿司匹林75~150mg 1次/d,早8時口服,最大劑量300mg/d。②高血壓伴房顫時,降壓治療同時,可選用地爾硫卓(硫氮唑酮)或維拉帕米(異搏定)。③心衰伴房顫時,糾正心衰同時可選用地高辛或胺碘酮。④甲狀腺功能亢進伴房顫時,可選用非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藥,普萘洛爾(心得安)等。
當一種藥物不能滿意控製心室率時,可以兩種合用,如胺碘酮與地高辛合用,或地高辛與美托洛爾(倍他樂克)合用。理想的心室率控製目標為60~80次/min,輕度活動不超過90次/min。
(3)預防房顫的複發:
即複律後竇性心律的維持。無論是藥物複律還是電轉複竇性心律後,都需要藥物來維持竇性心律,如不維持,1年內房顫的複發率可達70%~75%。一般來說所有用於複律的藥物均可用作預防房顫的複發。在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預防房顫複發時,應注意病人的年齡(>60歲),基礎心髒病類型、病變程度、房顫持續的時間(≥3~6個月),心功能(Ⅲ級以上)等,以便更好的掌握藥物的選擇及劑量。
3.非藥物治療
(1)同步直流電複律:
是借助電除顫複律器,使房顫轉複為竇性心律。其原理是瞬間內給予心髒以強大電能,使心房肌細胞在短時間內同時除極,消除顫動波,從而重建竇性心律,采用同步電複律裝置,以R波觸發複律器放電,分為體外及體內複律。優點:安全、迅速、成功率高。電複律成功後血流動力學明顯改善,心髒射血分數明顯增加,病人症狀減輕。生活質量改善。適應證:①房顫病史短,半年內效果好,最多不超過1年。②應用抗心律失常藥,但室率控製不佳者。③左房內徑≤45mm,心胸比例<0.55。④風濕性二尖瓣狹窄的房顫,矯正術後,仍有房顫者。⑤甲亢症狀已控製的房顫。⑥冠心病、高血壓病引起的房顫。電轉複前需常規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使體內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預防複律後房顫的複發,同時提高轉複的成功率。複律前對病人進行麻醉,使病人安靜,以減少病人不適感。複律過程中,應給予心電、血壓及呼吸監護,並準備好搶救設備及藥品。除顫能量一般為100~150J,個別達200~300J。並發症少見,偶有栓塞的報道,發生率為1%~2%,故而有些學者認為轉複前宜抗凝治療。體內電複律臨床應用較少,是指將電極置於心房內或者食道內進行電複律,有效率為73%~100%。
(2)射頻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主要應用於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有明顯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製的持續房顫患者。最早采用的是房室結消融術,造成永久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然後配合起搏治療,改善病人症狀和血流動力學效應。近年來,開展改良術即為選擇性消融房室結慢徑,改良房室結的傳導,減慢房顫的心室率,多數病人術後可不需永久起搏治療。
(3)外科治療:
主要包括希氏束離斷術,“走廊術”及“迷宮術”。目前臨床普遍采用“迷宮術”。其主要機理是在一係列切口之間,引導心房同時激動以消除房顫,即通過一係列切口打斷常見的折返環,建立一條特殊的傳導通路,使心房電活動同步。該手術既保留了竇房結至房室結的“走廊”,又使竇房結的衝動能傳導到各心房肌組織,使心房肌能收縮一致。
(4)起搏治療:
臨床上對於一些慢性房顫病人,特別是老年房顫患者,應用起搏器治療已成為一種手段。有些還合並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植入心髒起搏器(VVI或VVIR型),可彌補心室率慢及房顫心室律不規則導致的心室充盈不足,有助於改善心髒功能,並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提供條件。
4.抗凝治療、預防栓塞
房顫並合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年發病率達5%,為非房顫患者的6倍。房顫時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縮,血液在心房內淤滯有利於血栓的形成。血栓脫落後可隨血流移動,導致全身不同部位的栓塞。因此許多學者主張積極予以抗凝治療。目前用藥主要為:
(1)阿司匹林
為血小板聚集抑製劑,該藥乙酰基與環氧化酶結合,抑製花生四烯酸變成前列腺素H2和G2。使血小板不產生TXA2,降低血小板集聚度。一般以小劑量為宜,75~150mg/d,最大可應用300mg/d。主張早8時服用,此為最佳治療時間窗。
(2)華法林
為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物,阻礙維生素K的代謝,致使維生素K缺乏,依賴於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減少,從而達到較好的抗凝作用。口服華法林一般2~7天才出現抗凝活性,停藥後還可持續2~5天。華法林副作用:皮疹、胃腸道反應,最嚴重者致大出血,年發生率為2%~4%。
二、預後
偶爾短暫發作又無明顯不適者預後良好,亦不需治療。持久房顫,心率較快,心髒基礎較差如AMI或並發難治性心衰者則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