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心肌梗死一般治療
右室心肌梗死西醫治療
(一)治療
右室梗死的一般處理與左室梗死相同,其主要治療特點在於早期預防並發症,保證左室有適當的充盈壓,從而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外周灌注。
1.補充血容量
通過輸液以增加右室前負荷和心輸出量,改善血流動力學,合理的擴容治療應在血流動力學監測下進行,治療中RAP輕度增高,PCWP不增高,左心排出量增加,血壓回升,即可認為療效滿意,在無監測條件時,應嚴格定時測血壓,心率、肺部囉音,肝髒大小及尿量等。
對伴低血壓的右室梗死病人最初應快速補液1000ml或以上,首選低分子右旋糖酐,因其能:①較快地擴充血容量也能較快地排泄。②抑製或解除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滯度。有利於改善微循環和防止微血栓形成。如低血壓還沒糾正,應在血流動力學監測下,給予血管擴張劑,如酚妥拉明,硝普鈉等,有明顯低血壓者,不可盲目擴容。如在擴容過程中發現RAP和PCWP均明顯增高而低排現象無改善,即停止擴容,改用血管擴張劑及正性肌力藥物。
2.防止並發症
右室梗死常與左室下、後壁梗死同時存在,常發生在右室冠狀動脈近段阻塞的基礎上,因而易出現嚴重的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部分病人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後可恢複。而部分病人則對藥物治療無反應。鑒於心房收縮的重要性,需要安裝心髒起搏器的病人應選用心房起搏或心房心室順序起搏。如右室心肌梗死病人發生嚴重的三尖瓣反流,應采取三尖瓣置換術或瓣環成形術和瓣葉修複術。無並發症的右室梗死的治療方法與其他類型的MI相似。但由於這些病人對心室充盈壓下降甚為敏感,因此,應用降低前負荷的藥物需謹慎。
右室梗死若出現體循環淤血和低血壓而無左心衰竭時,應先擴容治療。液體可選用生理鹽水、5%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漿等。擴容後右室充盈壓升高,使右室排入肺循環的血液增多,從而肺循環回到左室的血量也會增加,左心室輸出增多,因而,低血壓,低心排改善,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快速補充液體1000ml或以上,低血壓仍未糾正,應考慮行血流動力學監測,因進一步補液用處不大,還將引起肺淤血。可合用正性肌力藥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擴容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血壓、周圍灌注及肺底囉音變化,使PCWP在15~18mmHg之間。若出現左心衰征象,PCWP>18mmHg,應停止擴容,可應用動脈血管擴張劑,它能降低左室射血阻力,從而降低左室舒張壓、左房壓和肺動脈壓,因而降低右室射血阻力,增加右室輸出量。單純以右心衰為主而無左心衰者,不宜用利尿藥和擴血管藥物。
若合並較大麵積的左室梗死,應密切注意左室功能情況,避免盲目擴容,以左心衰為主要表現者,治療上同左室梗死引起的泵衰竭。
(二)預後
為了明確右室梗死的病程全過程,我們調查126例臨床確診的右室梗死患者,共分3組;近期死亡組(住院期間死亡)29例,遠期死亡組(隨訪期已死亡)22例和生存組(隨訪期仍存活)69例(失去聯係6例)。結果顯示:急性右室梗死多見於老年人,60~79歲年齡段占總發病人數的69%;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1.4∶1。近期病死率23%,近期死亡組16例於入院72h內死亡,其中致死性心源性休克占急性期病死率的66%,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在致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發生率達79%。心源性暈厥是近期死亡組患者在起病3h內的一個突出症狀,發生率達到21%,與病情危重明顯相關;心源性嘔吐在近、遠期死亡組的發生率都超過55%。遠期病死率22.5%(22/97例),遠期死亡組平均生存期31.7個月,9例死於出院後6個月內,占遠期總病死率的41%。遠期死亡原因:心源性猝死7例;原因不明猝死2例;再次心肌梗死6例;腦出血3例;心衰合並腦梗死2例;肺癌、消化道出血各1例。以猝死方式死亡者占總病死率41%。因此出院後的6個月是遠期死亡的高峰,心性猝死是主要死亡方式。生存組69例,到隨訪之日的平均生存期為66.9個月。其中接受特殊治療者23例,分別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5例;冠脈粥樣硬化斑塊旋切術3例;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15例。生存組患者生存質量普遍較好,否認有不適症狀者26例(38%),偶有心跳、胸悶或心前區疼痛者30例(43.5%)。走路氣急者4例,其中1例患者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狀,未見單獨左心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