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擴張一般治療
一、治療
1.內科治療
(1)禁食、禁水,應予禁食禁水,以免加重胃擴張。
(2)洗胃,可用等滲鹽水洗胃,直至吸出正常胃液為止。
(3)持續胃腸減壓,持續胃腸減壓,直至嘔吐、腹脹症狀消失,腸鳴音恢複為止。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
(5)積極抗休克治療。
(6)症狀緩解後可試進流質飲食。
2.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
(1)內科治療8~12h效果不明顯。
(2)有十二指腸機械性梗阻。
(3)合並胃穿孔、大量胃出血者。
(4)胃功能長期不能恢複,稍進飲食即出現胃瀦留者。
手術方法一般先做胃壁切開術,清除胃內容物,將壞死部分胃壁作內翻縫合。不能作內翻縫合時,可考慮胃部分切除術。胃功能長期不能恢複,可做空腸造瘺以維持營養。
急性胃擴張辨證論治
一、中醫療法
寒飲停胃證
證候:脘腹痞脹疼痛,或可觸及痞塊,嘔吐清水痰涎或宿食苦水,胃中有震水音,舌淡,苔
白膩,脈沉弦或伏。
治法:溫胃化飲。
主方:苓桂術甘湯
用法:
加減:兼陽虛氣滯者,加高良薑、香附、吳茱萸、廣木香、砂仁;兼胃氣虛者,加黨參、黃
芪。
肝胃不和證
證候:脘腹脹痛,痛及兩脅,噯氣吞酸,嘔吐苦水、宿食,心煩易怒,舌紅,苔薄或薄黃,
脈弦。
治法:疏肝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
用法:
加減:兩脅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噯氣、吐宿食、心煩,加蘇梗、梔子、刀豆殼、雞內
金、麥芽、神曲。
脾虛食積證
證候:脘腹痞脹,脘痛拒按,嘔吐酸腐,噯氣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神疲乏力,大便
稀溏,舌苔厚膩,脈濡或弱。
治法:補脾健胃、消食導滯。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合保和丸
用法:
加減:兼寒飲停胃,去連翹,加桂枝、良薑;兼寒濕氣滯,去連翹,白術改蒼術,加藿香、
白豆蔻;舌苔黃膩,木香改藿香,加黃連、佩蘭。
濕邪蘊結
證候:胃脘脹滿痞塞,或脹痛,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
惰嗜臥,常大便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氣滯血瘀
證候:胃脘脹滿疼痛,牽及胸脅,噯氣頻作,以食後、午後、夜間為甚,漸至疼痛加重,痛
有定處,痛時拒按,甚者痛及後備,或便秘、便血。舌質暗,脈弦澀。
中焦虛寒
證候:脘腹隱痛,喜暖喜按,形怯神倦,食少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
細無力。
胃陰虧虛
證候:胃痛隱隱,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脾陽虧虛證
證候:脘腹疼痛,喜得溫熨,惡心嘔吐,吐物無氣味,倦怠乏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
淡紅,苔白潤,脈弱。
治法:溫補脾胃。
主方:理中湯合香砂六君子湯
用法:
加減:兼腎陽虛,加熟附片;兼寒濕氣滯,白術改蒼術,加藿香、白豆蔻、厚樸;兼食滯,
加神曲、萊菔子、山楂。
體針療法:取中脘、足三裏、內關、胃俞等為主穴,根據寒熱虛實屬性而配合其他有關穴位
,補法或瀉法。
耳針療法:嘔吐明顯者,可選用胃、神門、腦、肝等穴。
一)辨證分型治療
1.脾胃氣虛
治法:健脾和胃,降氣止嘔。
方藥:旋複代赭石湯或橘皮竹茹湯加減。旋複代赭石湯重在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虛弱,痰濁內阻,胃氣上逆所致的胃脘痞滿,噯氣嘔吐,惡心呃逆。方中人參、甘草、大棗扶脾益胃;旋複花、代赭石降氣鎮逆;半夏、生薑溫胃降逆,化痰散結;橘皮、竹茹協助降逆止嘔;甘草兼有調和諸藥之功。如夾有胃熱可重用竹茹清胃熱、降胃氣;如腹部脹痛明顯可加積實消脹除痞,加白芍緩急止痛。
2.脾胃虛寒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藥:理中丸加味。理中丸重在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主治脾胃虛寒,腹痛嘔吐。方中人參、白術、甘草補氣健脾;幹薑溫中祛寒。如嘔吐清水不止者加吳茱萸溫中降氣而止嘔吐;脘腹脹滿明顯者加砂仁、陳皮、半夏理氣化濕降逆。
3.胃陰不足
治法:滋補胃陰,降逆止嘔。
方藥:麥門冬湯或益胃湯加減。麥門冬湯和益胃湯重在滋養肺胃之陰,平降上逆之氣。主治肺胃陰虛所致的嘔逆咳喘,方中麥冬、玉竹、沙參滋養肺胃之陰;半夏降逆下氣,理氣化痰、黨參、甘草、粳米補益脾胃。如陰傷過甚減半夏用量,加石斛、竹茹滋陰降逆;脘腹脹滿明顯者加砂仁、陳皮理氣除脹。
4.飲食停滯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和大柴胡湯加減。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滯,大柴胡湯重在蕩滌腸胃。二方合用主治食滯胃腸,脘腹痞硬作痛。方中神曲、萊菔子、山楂消穀、麵、肉食積;半夏、陳皮、茯苓理氣祛濕和胃;積易化熱,故加連翹清熱散結;柴胡、黃芩和解中焦;半夏、生薑降逆止嘔,配合大黃、枳實加強蕩滯降氣之力;白芍緩急,配大黃、枳實驅腹中實痛。如素體虛弱,慎用大黃、枳實。如素體強壯,病程短者,亦可用催吐法。方選瓜蒂散,用淡豆鼓煎湯送服,主治食積上脘。方中瓜蒂味苦,其性湧泄;赤小豆味酸,兩藥相伍,酸苦湧泄;淡豆鼓輕清宣泄兼宣胸中邪氣。三藥合用,共成湧吐痰涎宿食之劑。
5.肝氣犯胃
治法:舒肝和胃,理氣降逆。
方藥:柴胡舒肝散和金鈴子散加減。柴胡舒肝散重在疏肝解鬱,金鈴子散重在理氣止痛。主治肝氣不舒,橫逆犯胃。方中柴胡、枳殼疏肝導滯;芍藥、甘草柔肝理脾;香附、陳皮、助疏肝理氣之力;川芎、元胡、川楝子理氣活血,解鬱止痛;再加竹前、代赭石降逆止嘔。如肝鬱化火,咽幹煩急,加玉竹、石斛、白薇,滋陰降火除煩。
6.胃熱上湧
治法:清熱和胃,降逆止吐。
方藥:玉女煎加減。玉女煎重在清胃火,滋胃陰;主治胃腑鬱熱,氣機不暢。方中生石膏清胃腑之火,火邪驅除,正氣伸張,氣機調暢;知母、麥冬清肺胃之熱,養肺胃之陰,氣隨陰存,以保脾胃升降有序,嘔惡腹脹自消;牛膝既滋腎水又能引熱下行。如嘔吐劇烈可加竹茹清熱止吐;如腹脹難忍可加枳殼、雞內金理氣消滯。
7.陰竭陽脫
治法:回陽救逆,護陰固陽。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大補元煎滋補元陰,如弱虛熱明顯,方中加生地滋補陰液,清熱涼血;還可加知母、黃柏加強滋陰降火作用;如若陽氣欲脫,加附子溫補陽氣,合方中人參回陽益氣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