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類癌一般治療
結腸類癌西醫治療
一、治療:
1.手術治療:
結腸類癌一經確診,應以手術治療為主。伴肝轉移者應爭取切除,否則可做肝動脈結紮或栓塞術,對類癌綜合征有一定緩解作用。結腸類癌合並出血及鄰近器官受壓時,須緊急手術。目前常用的方法為內鏡下切除術,對於一些黏膜下腫物不易電切時,可先在腫塊局部注射生理鹽水,使腫塊隆起做黏膜剝離切除。腫瘤直徑>2cm、可疑惡變或不能進行內鏡摘除者應做外科切除,範圍應包括距腫瘤上下緣各5cm的腸段和淋巴結。仔細尋覓和切除可能存在的其餘腫瘤。對已失去手術時機或有廣泛轉移的患者,行簡單的短路手術,解除梗阻,便可生存數年。即便隻能姑息性切除大部分腫瘤,也有助於延長患者生命。對無類癌綜合征(CS)的可疑類癌術前應測定5-HIAA,可幫助判斷術後複發轉移和進展。對結腸類癌應盡可能做根治性切除術,因結腸類癌轉移率較高,部分病例須行擴大根治術。對已有廣泛轉移,不能完全切除幹淨者,也不應放棄手術,應爭取盡可能地切除轉移癌組織,即使切緣經過癌組織也無妨,經這種姑息切除治療後,常可使症狀明顯減輕,病人存活多年。也有報道應用奧曲肽治療殘留病灶,療效有待觀察。對肝轉移灶,可行楔形切除或肝段肝葉切除,無法切除者,可選用肝動脈結紮或肝動脈栓塞治療,常能使肝轉移灶縮小,緩解類癌綜合征。栓塞法可反複進行,尤其適用於那些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
2.化療:
化療多不敏感,主要用於廣泛轉移、不能手術切除或行姑息性切除者。無CS的患者行複合化療偶可顯效。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鏈佐星(STZ)、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多柔比星(ADM)、甲氨蝶呤(MTX)、環磷酰胺、白消安(馬利蘭)和達卡巴嗪(氮烯咪胺,DTIC)。其中氟尿嘧啶和鏈佐星或氟尿嘧啶和洛莫司汀(CCNU)較為有效。遺憾的是,對化療較敏感的腫瘤化療時易出現嚴重甚至致命的CS發作,故活動的CS患者不宜化療。也有人認為術前化療3~9個月,然後經皮肝動脈插管栓塞化療,數周後結紮肝動脈及其他側支循環,對有CS的患者療效良好。如化療用血清素、-腎上腺素及緩激肽等的拮抗藥或阻滯藥有效,可製定一長期個體化療方案。用量應低於常規化療劑量,以減少不良反應。治療前腎上腺素試驗陽性,治療後腎上腺素試驗轉陰表明有效。初步治療方案宜在醫院確定,以後改在門診治療、隨訪。
3.放療:
對肝轉移灶有一定的效果,還可緩解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常用劑量為4000~4500Gy。
4.類癌綜合征及其他並發症的治療:
依症狀及嚴重程度不同因人而宜。均應予高蛋白飲食、補充煙酸及維生素。除甲氧明和血管緊張素慎用於嚴重低血壓和休克者外,禁用腎上腺素類藥物,包括所有血管收縮劑。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和擬交感類藥物應嚴加限製,並阻斷內源性兒茶酚胺的釋放,禁煙、避免物理刺激和情緒緊張。即使患者接受危險極小的手術,麻醉也應慎重,否則將招致嚴重並發症。術前備用抗血清素和抗緩激肽類藥物,使用硫噴妥鈉、巴夫龍及氧化亞氮(笑氣)等能顯著減少危險。鴉片類製劑如複方苯乙呱啶、洛呱啶等能有效控製腹瀉,投用足量的抗膽堿藥偶有幫助。生長抑素、幹擾素可緩解麵色潮紅、減輕腹瀉,對轉移性類癌有一定療效。胰酶製劑也可改善脂肪瀉和吸收不良。若係膽鹽性吸收不良尚可使用考來烯胺(消膽胺)。在術中將摻在塑料微球中的90Yi行肝動脈注射,利用其β射線也可有效控製CS。
二、預後:
1.結腸類癌是一種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病程較長的惡性腫瘤。一般預後較好,可以長期荷瘤生存。結腸類癌的預後取決於其原發部位、侵犯深度、腫瘤大小、有無淋巴結和肝髒轉移、就診時的症狀以及手術方式等。台灣陳氏的31例結腸類癌報道,用流式細胞學方法證明非整倍體腫瘤的臨床預後差。還報道P53在結腸類癌中表達提示患者的預後差,認為是晚期類癌的潛在指標。一般患者的死因為類癌危象及類癌累及心髒並發心力衰竭、休克、液體和電解質喪失、極度營養不良等。因此,出現典型類癌綜合征者的預後常較無綜合征者為差。
2.結腸類癌的預後較其他胃腸道差,5年生存率33%~52%,其預後與手術時有無轉移者有關,無轉移者5年生存率為77%,有區域淋巴結轉移時為65%,有遠處淋巴結轉移時則降為17%。直腸類癌的預後較結腸癌好。一般5年生存率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