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腫瘤一般治療
腦幹腫瘤西醫治療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加強支持和對症治療,控製感染,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對有延髓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難和呼吸衰竭者,應采用鼻飼,氣管切開,人工輔助呼吸等。有顱內壓增高者,應給予脫水劑,並加用皮質類固醇藥物,以改善神經症狀。
2.手術治療:
1)腦幹腫瘤在以往被認為是手術“禁區”,這是因為腦幹在很小的範圍內集中有許多神經核團、傳導束和網狀結構等。腦幹腫瘤多為浸潤性生長的膠質細胞瘤,因而手術困難較大,易造成腦幹內的重要結構損傷,手術致殘及手術死亡率較高,預後不良。近年來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迅速發展,使腦幹腫瘤手術效果明顯改善。盡管腦幹腫瘤手術仍有較大風險,但對於較局限、呈結節狀或囊性變、分化較好的腫瘤,應積極采用手術切除,其預後較好。對於良性型的腦幹腫瘤,采取全切除手術方式是可以獲得根治效果的。
2)此類腫瘤的手術目的在於:①明確腫瘤性質;②建立腦脊液循環;③良性腫瘤應爭取獲得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如星形細胞瘤Ⅰ級、血管網狀細胞瘤或結核球(瘤)等,可望全切而獲治愈效果;④惡性腫瘤亦應力爭全切除,或行次全切除,部分切除,以達到充分的內減壓效果;⑤膠質細胞瘤術後輔以放療和化療,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3)腦幹腫瘤手術入路應選擇最接近瘤體的途徑。中腦及腦橋腹側腫瘤,可取顳下或顳下翼點入路;中腦背側腫瘤由枕下小腦幕上入路;腦橋及延髓背側腫瘤采取顱後窩正中入路;腦幹側方腫瘤由幕上幕下聯合入路。
4)由於腦幹是呼吸、循環的生命中樞,因此,切除腫瘤時操作必須輕柔,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在瘤內分塊切除。術中應用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監護,以嚴密觀察腦幹功能是否受損及受損程度,根據波型變化判斷其預後。如術中發現呼吸、心跳異常,可暫時中斷手術,待恢複正常後再進行。如遇腦室擴大,顱內壓增高可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3.放射治療:
長期以來,放射治療的方法被認為是治療腦幹腫瘤的主要手段。根據臨床和影像學檢查可以確診的腦幹腫瘤,即可施行放射治療。70%~90%的患者在接受第1個療程放射治療後,症狀和體征多有改善。一般采用放射總量為50~55Gy(5000~5500rad),療程5~6周;高於6Gy者,易引起腦放射性損傷。放療可以單獨進行,亦可與手術後治療相配合。
4.化學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有尼莫司汀(ACNU)、卡莫司汀(BCNU)、環衛亞硝脲(CCNU)等,依患者病情、年齡及體重等合理用藥。
二、預後:
腦幹腫瘤的預後與許多因素有關。腫瘤的部位、病理性質、治療選擇等因素與預後有一定關係。中腦區腫瘤相對好於腦橋腫瘤;Ⅰ~Ⅱ級星形細胞瘤預後優於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CT掃描表現為Ⅰ型者預後較好,Ⅲ型預後差。腫瘤大小亦與預後有關,腫瘤越大,預後越差。根據腦幹腫瘤的手術經驗表明:
1.脊髓延髓腫瘤、延髓腦橋下部膠質細胞瘤的成人患者 手術效果差,術後病死率高,術前及術後的神經功能障礙(如呼吸、吞咽困難等),迫使長期要為患者維持人工呼吸。雖然如此,也不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2.腦幹上段腫瘤的患者 術後效果較好,且長期生存率高,可能由於中腦腫瘤多為良性型之故。
3.惡性腫瘤術後效果較良性腫瘤明顯的差,而膠質細胞瘤(Ⅳ級)患者術後生存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
4.膨脹(局灶)型腫瘤 術後效果最好。
5.成人患者的手術危險性比兒童大。
6.隨訪(6個月~9年)的資料顯示,腦幹上段腫瘤的複發率為6%,而腦幹下段腫瘤的複發率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