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球瘤一般治療
頸靜脈球瘤西醫治療
一、治療
頸靜脈球瘤的治療包括放射療法、栓塞治療和手術切除。三種治療方法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治療。
1.放射治療
有單純放射治療、術前放射治療和術後放射治療3種。單純放射治療主要適應於年老體弱,有嚴重其他髒器疾病不能承受手術打擊的病人。術前放射治療,主要對腫瘤較大、估計術中出血較多,單純手術切除腫瘤困難者,其目的是使腫瘤縮小,供血減少,有利於手術切除。術後放射治療用於腫瘤術後殘留,特別是附在頸內動脈上的腫瘤,手術切除困難者。常用的放射源為60Co或X線直線加速器,一般劑量為45~50Gy治療5周,術前放射治療者,放療後3~4個月手術切除。
2.栓塞治療
(1)栓塞目的:
①術前栓塞減少腫瘤術中出血。
②對不能耐受手術病人通過栓塞腫瘤血管,延緩腫瘤生長。
(2)栓塞方法:
頸動脈插管到腫瘤供血動脈,注入栓塞劑。
常用的栓塞材料有肌肉組織凝血塊聚乙烯醇顆粒(lvalon)、吸收性明膠海綿(明膠海綿)和氰基丙烯異丁酯(IBCA)。栓塞前行同側頸內動脈、椎動脈和頸外動脈分支造影,腫瘤中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分支的供血小支,因血管較細,並有誤栓腦內血管的可能,故很少做靶血管栓塞,栓塞腫瘤供血血管主要是指頸外動脈的腫瘤供血動脈,頸外動脈在頭頸部有廣泛的吻合支,單純栓塞頸外動脈很少產生腦缺血現象。栓塞材料選擇以不能經腫瘤血管流入靜脈循環為宜,目前認為較好的栓塞材料為lvalon,而吸收性明膠海綿和IBCA不宜進入腫瘤實質內血管,並且後者有黏附導管滯留體內的危險。栓塞的並發症主要為誤栓腦內血管造成腦缺血,主要見於微導管在頸外動脈供血動脈位置較低、頸外動脈術中痙攣和栓塞劑過多等,入頸內動脈係統及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之間存在異常吻合使栓塞物經異常交通進入腦內血管。
3.手術治療
為了防止功能性頸靜脈球瘤術中產生高血壓危象的危險,術前應檢查病人心、血管係統功能,注意有無高血壓、心髒病等疾患,測24h尿中香茶扁桃酸(VAM)、三甲基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和5-羥色胺的濃度,測定前3天應停服有關兒茶酚胺類藥物防止假陽性出現。對腫瘤較大術後出現呼吸和吞咽困難者可術前置鼻飼管,有麵癱、眼瞼不能閉合者,常規做眼瞼縫合。
對較小的腫瘤手術隻局限靜脈球瘤附近,如果腫瘤隻限於頸靜脈球頂部及頸靜脈球管內,切開鼓室下部則可將腫瘤切除,手術入路不需要切除外耳道後壁並保留中耳結構,這種情況下,隻需要暫時將乳突段麵神經分離即可。腫瘤較大向前累及頸內動脈手術最好到顳下窩暴露在腫瘤向後侵犯到斜坡前水平時,可通過迷路入路擴大顱底切口,增大暴露。
二、預後
近年來,采用放射治療和栓塞技術結合手術切除腫瘤方法,使腫瘤切除率有所提高,並發症下降,預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