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肺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早期應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出血嚴重者應及時應用止血劑和輸血。肺大出血者應讓病人保持鎮靜,酌情應用鎮靜劑,並就地搶救,減少搬動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
2.病因治療 早期應用有效抗生素,可改善預後。如治療過晚,髒器功能受損,治療作用就會減低。青黴素早期使用有提前退熱、縮短病程、防止和減少出血的功效,成人首次劑量為40萬U,以後治療劑量120萬~160萬U/d,分3~4次肌內注射,避免發生赫氏反應,療程7天或體溫正常後2~4天。重症病例青黴素160萬~240萬U/d,分4次肌內注射,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他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紅黴素、氨苄西林亦有一定療效。
赫氏反應多發生於首劑青黴素注射後30min,因大量的鉤端螺旋體被殺滅後,釋放毒素所致。其症狀為突然寒戰,高熱,頭痛和全力酸痛,心率和呼吸加快,並可伴有血壓下降,四肢厥冷,休克等,一般持續30min至1h,偶爾導致肺彌漫出血,應立即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鬆200~300mg靜脈滴注,並用抗休克、鎮靜藥治療。
近年國內合成的咪唑酸酯及甲唑醇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療效,兩藥均可口服且副作用小。咪唑酸乙酯(咪唑酸酯)成人劑量首劑1g,以後每天4次,每次0.5g,體溫正常後2~4天停藥。重症者可增至3g/d,分3次口服,病情好轉後減為2g/d,療程5~7天。約8%病例出現赫氏反應,但反應較輕,不需要特殊處理。主要的不良反應為消化道症狀,皮疹等。甲唑醇成人劑量首劑1g,以後3~4次/d,每次0.5g,療程5~7天。該藥無赫氏反應,部分病人有頭暈、腸鳴等,偶有皮疹、口幹等反應。
(二)預後
目前尚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