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幹骨折一般治療
一、股骨幹骨折西醫治療
1、持續牽引
根據不同年齡可采用垂直懸吊皮牽引,平衡持續牽引和固定持續牽引。
(1)垂直懸吊皮牽引:
適用於3歲以下的兒童股骨幹骨折。將兩下肢皮牽引膠布貼於大小腿兩側,繃帶固定妥當,通過末端擴張板穿過牽引繩,經滑車係統加重量,髖關節屈曲90度,膝關節伸直位進行牽引,使臀部離床麵3~4cm,應用病兒身體重量作反牽引。這種方法簡易有效,3~4周後骨折愈合。便於護理,易被病兒家長接受,也可在門診使用簡便裝置,回家治療觀察。
(2)平衡持續牽引:
可用皮牽引或骨牽引。以便病人的身體及各關節在床上進行功能活動。皮牽引適於12歲以下小兒。12歲以上青少年和兒童則適於做骨牽引。持續4~6周,改用單側髖人字石膏或局部石膏裝具固定至8~12周,至骨折完全愈合。
(3)固定持續牽引:
將患肢放在枕頭或Braun架上,做皮牽引或骨牽引。股骨幹中上1/3骨折應保持髖關節屈曲40度,外展20度,屈膝40度。下1/3骨折應加大膝關節屈曲角度,使腓腸肌鬆弛,以便於骨折片複位。當骨折片有旋轉背向移位或前後、側向重疊移位時,需采用回旋和(或)折頂手法整複。使用小夾板可根據骨折部位及移位特點使用2~3個加壓墊進行兩點或三點加壓固定。開始牽引時重量要大,一般為體重的1/7~1/8,手法整複爭取在1周內完成,隨後減輕牽引重量,以維持固定。要避免過牽,以免影響骨折愈合。
2.手術治療
近年來,由於內固定器械的改進,手術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們對骨折治療觀念的改變,股骨幹骨折現多趨於手術治療。骨折手術治療,除了必須從骨折的部位、類型、軟組織損傷的程度,有無合並傷及病人的全身情況等因素考慮外,還需根據兩個原則來選擇,一是要有足夠強度的內固定材料,使固定後能早期功能鍛煉而不至於骨折愈合前發生內固定器材斷裂及失效;二是骨折固定方法上要提倡微創,盡量減小骨折局部血運的破壞及內固定器材不應有應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則,以促進骨折愈合。
成人長骨幹骨折的治療,包括股骨的治療,在20世紀90年代,治療理論從AO堅強內固定,向BO生物學接骨術轉變,雖然對生物學接骨術的內容還無統一認識,但原則是盡量使骨折愈合按照骨折後生物自然愈合過程來進行,骨外膜和軟組織在骨折愈合過程中起主要作用,骨髓內血供也是重要因素。髓內針固定為軸心固定,其生物力學較骨外鋼板偏心固定為優越。因此生物學接骨術的涵義應當包括不剝離或盡少剝離骨外膜,不擴髓,盡量采用髓內固定,以容許骨折上下關節早日活動,提高骨折愈合率,髓內釘的發展從梅花髓內釘,擴髓髓內鎖釘,到不擴髓髓內鎖釘,現在的髓內擴張自鎖釘,更符合生物學接骨術的原則。
(1)鋼板螺絲釘固定:
對股骨幹骨折采用解剖複位,骨折塊間加壓及鋼板螺絲釘固定治療方法,因其手術不需要骨科手術床及X線影像增強器,仍有廣泛應用。目前由於適應證選擇不當,應用方法上錯誤,過早完全負重,其內固定失效及鬆動率較高,招致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①適應證:
兒童骨折,因為鋼板固定不需通過骨骺線,不會影響生長發育;無髓內針固定裝置及不適宜髓內固定患者均可使用鋼板螺絲釘固定。
②鋼板固定應遵循:
AO技術原則,選擇動力加壓鋼板,以不同角度擰入螺絲釘,在有蝶形骨塊情況下,應以拉力螺絲釘固定,鋼板放置張力帶側,也即股骨後外側,每一個骨折應8~10孔鋼板固定,以達到足夠穩定,鋼板對側有缺損者,必須植骨。
③方法:
平或側臥股骨外側切口,將股外側肌向前掀起,結紮血管穿支,持骨器鉗夾住骨折端,依靠向外加大成角及骨膜起子撬撥複位,鋼板放置股骨後外側,首先在鄰近骨折部位擰入兩枚動力加壓螺絲釘,然後擰入鋼板兩端螺絲釘,其餘螺絲釘依次擰入,粉碎折塊用拉力螺釘固定,有骨缺者應行植骨,不必修複股外側肌放回原位,放負壓引流,依次縫合切口。術後4周,足趾著地,部分負重,每周增加10~14磅,直至完全負重,鋼板不應在18個月以前取出,取出鋼板後3~4個月避免過度負重,4~6個月不參加體育活動。
④效果:
Ruedi和Luscher(1979)對123例病人131例股骨粉碎骨折采用AO鋼板內固定,92%功能結果良好,9例骨折愈合前發生鋼板折彎或折斷,2例取鋼板後再骨折。Rienaer,Foglesoog,Miranda(1994)報道141例股骨骨折,其中1/3為開放性,平均18周99%功能恢複功能優良(伸直及屈曲130度),10例骨折(7%)內置物失敗,延遲愈合,1例不愈合。
目前AO固定原則,四肢長骨幹治療中不再強調骨折解剖複位和絕對堅強內固定,目前比較重視生物學的接骨板固定方法,如LCP(鎖定加壓接骨板),手術方法也逐漸改進。
(2)梅花型髓內釘固定:
梅花型髓內釘為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亦有稱之Kuntscher髓內釘,由於其固定作用來自髓內釘與髓內腔壁緊相嵌所產生摩擦力,從而控製骨折端旋轉和剪力,因此對於髓腔峽部的橫折,短斜行或短螺旋形骨折最為適合,而峽部的粉碎性,長斜行及長螺旋形骨折,以及髓腔較寬遠1/3骨折,則非梅花針性能所勝任的。
①髓內針的選擇:
測量健肢股骨大粗隆尖至髕骨上緣距離為其長度。在標準X線片上,測髓腔最狹窄部位的橫徑,減去10%,即為所用髓針的粗細(直徑),或在術前把選好的髓內針用膠布貼在大腿外側,進行X線攝片(股骨全長)。髓內針的長度粗細與髓腔進行對照,髓內針的長度應自股骨髁間窩上1cm,至股骨大粗隆上2cm,其粗細能通過髓腔最狹窄部位為準。
②逆行髓內穿針法:
手術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病人取側臥位,患側在上,傷肢膝以下,用無菌巾包紮,以便活動患肢。股骨外側切口,沿股外側肌間隔前剝離,達股骨粗線。將股外側肌向前牽開,切斷並結紮股深動靜脈的穿支,顯
露骨折上下端。把事先選好的髓內針,插入上、下骨折端的髓腔內,觀察粗細是否合適。對於成人可選直徑9mm以上梅花髓內針,如髓腔在9mm以下,則就應擴大髓腔,至能放入9mm直徑髓內針,因9mm以下髓內針易發生折彎。把選好的髓內針,由骨折近端逆行打入,從大粗隆部穿出,待髓內針自大粗隆部穿出達肌肉下時,將髖關節屈曲90度並內收位,打出髓針。按針尖突出的部位,在大粗隆部另做一小縱行切口,分開臀部肌肉,顯露出針尖。將逆行打入的髓內針打出,直到髓內針尾部與近骨折端平為止。將骨折解剖複位用三爪持骨固定器固定,把大粗隆部外露的髓內針向下打入通過骨折線進入骨折遠端,大粗隆尖部外留髓針1.5cm左右,以備拔除髓內針之用。如為陳舊性骨折,把植骨材料如碎骨條放在骨折端的周圍,關閉切口。
股骨幹骨折內固定選擇外側切口的優點是,由前肌群與後肌群之間隙進入,不損傷肌肉;內固定物置於股骨外側,可避免膝上方前麵股四頭肌與股骨之間的滑動機構發生粘連。術後病人臥位2~3周,逐漸扶拐下地,練習下肢關節活動,待骨折愈合時,方能完全離拐行走。
③順行髓內穿針法:
先在股骨大粗隆頂端做一小切口,顯露股骨大粗隆尖後,用一弓形錐在粗隆尖內凹部鑽洞,然後再同上述在骨折部做切口,顯露兩骨折端,擴髓後固定,將選好之髓內針自大粗隆凹中打入股骨髓腔內,當針尖達骨折近端時,使骨折複位,再把髓內針通過骨折線打入遠折段髓腔中去,針尾仍留在大粗隆外1.5cm左右,縫合兩切口。
④閉合髓內針固定:
A.適應證:
a.股骨上及中1/3的橫行、短斜行骨折,有蝶形骨片或輕度粉碎性骨折。
b.多段骨折。
B.術前準備:術前先行骨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6,以維持股骨的力線及長度,根據病人全身情況,約在傷後3~10天內手術。髓內針長度及粗細的選擇,同開放髓內針者。
C.病人體位分為側臥位及平臥位兩種。側臥位:病人健側臥於骨折牽引台上,健肢伸直,固定在足架上,患肢髖屈曲80度~90度,內收20度~30度中立無內外旋轉。對兩下肢進行牽引,直到骨折端分離,在X線電視引導下,施手法至少獲得一個平麵複位。平臥位:病人平臥於骨折手術台上,兩腿分開,插入會陰棒,阻擋會陰。軀幹略向健側傾斜,患肢內收20度~30度,足中立位,固定於足架上。如此,可使大粗隆充分暴露。健肢外展、下垂或屈曲位,以不影響使用X線電視機透視患肢側位為準。對患肢旋以牽引,直到骨折斷端分離,在透視下使骨折複位或至少在一個平麵上得到複位。
D.手術方法:在大粗隆頂向上做短縱行切口,長3~4cm,顯露大粗隆頂部。在頂端內側凹陷的外緣,插入65cm長的導針,進入股骨髓腔,達骨折線部。X線電視核準導針位置合適,然後把髓內針沿導針進至近骨折端。在電視下,以髓內針作為杠杆,撬動近骨折端,以與遠骨折端對位,同時,助手也施以手法,撬動遠骨折端,使骨折的另一平麵複位。複位後,先把導針插入骨折遠端折段髓腔,並沿導針打入髓內針通過骨折線進入遠折端。當髓內針到達股骨髁上平麵之前,放鬆患肢的牽引,屈膝對抗,以使骨折線嵌插。如針溝滲血多,可放置引流條,48h拔除。如髓腔太細,<8mm,應先擴髓至9mm以上,再打入髓內。
E.效果:筆者行閉合髓內針固定32例,年齡17~76歲,平均36.25歲。股骨幹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16例,下1/3骨折4例。骨折類型:橫行及短斜行23例,有大蝶形骨片者3例,輕粉碎性6例,其中7例為多發性骨折,4例為開放性骨折,清創縫合後10天左右,再閉合穿髓內針。側臥位打針21例,側臥位失敗改平臥位複位打針成功1例,平臥位打髓針10例。術後臥床2周,可逐步扶拐下地活動。此法創傷較小,膝關節功能恢複較快,不必輸血,是值得選用的。但是,需要C形臂X線電視設備,骨折2周以上,可影響複位者,不宜選用此法。
(3)鎖式髓內釘:
1972年Klemm和Schellman報道鎖式髓內釘固定股骨幹骨折,相繼出現Gross、Kempf釘和Morris釘等,治療股骨幹骨折取得滿意療效,鎖式髓內釘結構特點,髓內釘具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股骨幹前弓結構,另外,其髓內釘近端有一斜向帶螺紋孔,螺釘穿過孔固定於粗隆部,螺釘與髓內釘成150度,在距髓內釘遠端4~8cm處,有2個無螺紋的水平孔,以行遠端交鎖,配套器械為打入器及鎖釘導向器,後者用於髓內釘打入後,使斜向螺釘準確穿過螺孔到達小粗隆,另有一套鎖釘導向器在影像增強透視下,引導遠端鎖釘橫向交鎖。
①鎖式髓內釘的設計及原理:
保持普通髓內釘的優點,克服普通髓內釘缺點,內鎖髓內釘仍保留普通髓內釘的優點,作為骨折的內夾板固定在髓腔內與髓腔內壁相嵌,髓內釘固定骨折處於骨幹的中軸線上;力臂從骨折延伸到骨幹兩端,較鋼板大得多,可閉合穿針對骨折部位幹擾小,髓內釘取出手術也較鋼板的損傷小,同時鎖式髓內釘亦克服普通髓內釘手術適應證窄,隻適應股骨中1/3的橫行、短斜、短螺旋型骨折的缺點,將髓內釘適應證擴大到粉碎性、長螺旋、長斜行骨折及股骨兩端骨折,多段骨折,骨缺損等。
通過橫穿的鎖釘獲得骨折的最大穩定性:對於峽部以外的髓腔寬大部分,鎖式髓內釘可通過橫穿的鎖釘使之與長骨形成一個整體,因此具有最大穩定性。鎖式髓內釘遠、近端的鎖釘尚具有防止短縮和旋轉移位,起到堅強固定作用,這種固定方式亦稱之靜力固定,對於橫形及短斜形股骨骨折隻固定遠端或近端,另一端不固定,骨折端可以沿髓內釘產生微動及縱向壓力,形成嵌插和利於骨折愈合,從而形成動力固定。有些骨折的早期需靜力固定,但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後,可先拔出一端鎖釘,改為動力固定。
②手術操作:
仰臥位有利於骨折遠端橫向螺釘打入和對遠端旋轉的控製,患肢水平位並內收,健側肢體屈曲或伸展以利於放置影像增強器。鎖釘的打入方式與傳統方式相似,擴髓直徑要超過髓內釘直徑1mm,使骨折對位、對線,並置入導針,然後打入適當長度、粗細髓內釘。根據骨折的類型選擇靜力或動力固定模式,將導向器連於打入器上,可以容易使螺絲釘斜向穿過螺孔到達小粗隆部,一般的遠端橫向螺釘鎖定方法為在影像增強器顯示下進行,亦可在瞄準器完成。
③鎖式髓內釘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A.術前X線檢查:應攝取股骨全長的正側位X線片,以判定骨折類型,測量骨的長度及髓腔寬度,作為選擇內鎖髓釘的長短及粗細的依據。較嚴重的粉碎骨折將長度測量發生困難,可攝取健側X線片進行測量。
B.選用髓內釘類型:骨幹骨折除非有很好穩定性,一般均使用內鎖髓內釘為好。穩定骨折:如橫行或短斜形股骨上中段骨折,可用動力性鎖釘治療,但對任何程度粉碎骨折或股骨遠、近端骨折,均應選擇靜力交鎖髓內釘。
C.手術體位:仰臥位有利於術中觀察及骨折整複及控製旋轉比較方便,但仰臥位對顯露大粗隆頂點及正確的定進針點常困難,應將患肢內收及軀幹向健側傾斜。
D.插入髓釘方法:閉合穿釘有利於減少感染和提高愈合率,但要求技術較高,手術者接觸X線量較大,當閉合穿釘有困難時,可做小切口,盡量少剝離軟組織,用骨膜起子撬撥複位,順入導針,不少報道認為,這種小切口複位方法,結果與閉合髓內釘效果相仿。
E.髓腔擴大:在插釘前應用髓腔挫擴大髓腔,有利於使用較粗的髓內釘,可增加釘與髓腔壁的接觸麵,從而加強骨折穩定性,避免髓內釘疲勞斷裂,有利於早期鍛煉負重,不少學者認為用銼擴髓腔破壞血供影響愈合,但同樣也有不少學者發現血供較快恢複,失活組織可再血管化,甚至骨折周圍骨痂反而更加豐富,總的來說,適當用銼擴髓腔,利大於弊,認為擴大髓腔可導致脂肪栓塞的說法,也未得到更多支持。
某總醫院1995年開始使內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骨折已300例,僅5例延遲愈合,功能恢複優良率90%。治療體會成功關鍵如下:
a.選擇合適髓釘長度及直徑。股骨骨折使用直徑10~11mm以上,釘長-大粗隆至關節麵上2cm。
b.遠端必須交鎖2枚螺釘,對於二次手術陳舊骨折尤其要靜態交鎖,並在手術中需要充分擴髓。髓內釘遠端交鎖孔距骨折線要5cm以上,同時對螺旋骨折線超越遠端交鎖孔者,必要時術後應加用短期外固定,以加強穩定。
c.髓內釘進釘點,關於髓內釘進釘點,大多數文獻介紹從梨狀窩進入,但術中很難確定梨狀窩定位,建議以粗隆間窩,大粗隆內側壁為標誌,在大粗隆前後緣中點進即可,過分偏內易造成股骨頸骨折,偏外引起股骨幹成角。
d.閉合穿釘有時費時,費力,接觸X線量大,建議骨折在手術床牽引複位對位對線不理想情況下,即時在大腿外側,骨折部位做3cm左右小切口,切開皮膚、皮下、闊筋膜,分離股外側肌、遠折端,不剝離骨膜,用骨膜撬撥及調整下肢牽引,將骨折複位導針順入骨折遠端。
e.合理使用遠端瞄準器及徒手影像增強器引導下插釘。髓內釘的遠端交鎖是髓內釘治療瓶頸,遠端瞄準器由髓內釘、轉變器、定位鉤,遠端交鎖器構成平行四邊形。實際是個三維瞄準過程,任何一軸有偏移不準,改變平行四邊形,造成遠端交鎖不準,所以操作中,要求髓內釘無阻力插入,以免使髓內釘的形變位移;定位鉤插入時,應垂直,不能傾斜改變方向;術前對遠端瞄準器進行微調,糾正反複使用造成其輕微形變;術中要求盡量持續穩定。即使使用,瞄準器的成功率僅70%,如遇困難,即時在遠端鎖孔間切開2cm,影像增強器行股骨側位,當髓內釘鎖孔為圓形時,從圓形中心投射點鑽入股骨下端外側,鎖孔出對側皮質,確定已穿過鎖孔,再擰入螺絲釘。
F.術後觀察:術後第1天即應行股四頭肌鍛煉,盡早開始連續被動活動器做被動活動,拆線後可扶雙拐部分負重行走站立。術後6~8周根據骨痂情況再完全負重,穩定骨折做動力髓內釘固定者,可早期完全負重,如果新鮮骨折病人3個月僅有少量骨痂,陳舊骨折6個月僅有少量骨痂,建議將靜態固定改為動力固定。
(4)股骨髓內擴張自鎖釘:
內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骨折,已廣泛用於臨床及取得效果也比較滿意,由於其結構決定,仍存在應力集中,近4%患者發生鎖釘或髓釘斷裂,另外術中需要X線透視機等必要設備,為克服以上不足,李健民設計髓內擴張自鎖釘,使股骨骨折治療變堅強內固定為生物學固定,簡化治療。
①髓內擴張自鎖釘結構特點:
由外釘及內釘兩部分組成,外釘為一直徑9mm不鏽鋼釘,釘的兩側為“燕尾”形“軌道”,下端兩側為15~20度坡形滑道,以便內針插入後,其下端兩翼向兩側張開。釘體前後有淺槽,具有股骨平均解剖彎曲的弧度,其橫截麵為卷翼“工”字梁形。內針截麵為等腰三角形,其上端沿三角形高的方向增寬成寬刃狀,其下端製扁平1.6mm之矩形截麵,形成向兩側擴張之兩翼,該結構構成兩對稱,其上端連接有供打入、拔出螺紋。內釘插入外釘後,其上端為嵌於股骨上端鬆質骨之寬刃(約3mm),中部內釘側刃凸出外釘約1mm、1.5mm、2mm不等,以適應不同的髓腔寬度,並嵌於髓腔狹窄部及股骨上下端的鬆質骨內,其下端扁平兩翼沿外釘坡道伸出,插入股骨髁中,主用於控製骨折部位的旋轉移位,並將扭矩分散,避免應用集中。
②髓內擴張自鎖釘固定機製及生物力測試結果:
髓內擴張自鎖釘是一個多釘固定係統,其中外釘有較強的剛度,內釘韌性好,含有側刃,外釘直徑較小,各靠與側刃寬度不等的內釘組合來適應不同髓腔寬度,並與髓腔內壁相嵌,並切入管狀骨端鬆質骨中,與內釘下部分開的雙翼共同抵抗扭轉,與帶鎖釘的橫釘相比,扭矩分散,無應用集中現象。內外釘體組合一起,其抗彎強度與較粗內鎖釘相當,靠主釘頂部防短縮螺帽與內釘下部分開的交叉翼結合,有良好的防短縮功能。
生物力學實驗表明,其抗扭轉剛度與GK釘相近,有良好的抗彎能力,軸向加壓抗短縮能力相當於2倍體重,可引起鬆質骨破壞的最低載荷1158N。在1 200N軸向壓力下,短縮變形小且應力分散,避免應力集中,較符合生物學固定。
③髓內擴張自鎖釘操作方法:
A.術前準備:髓釘的長度及寬度選擇,依據骨折X線片及測量健肢該骨長度而定,長度要求外釘的釘尾部外露大粗隆間窩上2cm,遠端達髕骨上緣。髓腔狹部的寬度以外釘的寬度加2mm為內釘側刃寬度。如果狹部寬度<9mm,則按9mm計算,術中擴髓到9mm。
B.患者取側臥位,患肢在上,股外側切口,自外側肌間隔向前牽開股外側肌顯露股骨,如有骨折牽引複位床和C臂X線機,最好閉合穿針,否則切開穿釘。順行者,先在臀部顯露大粗隆間窩,逆行者骨折處少剝離骨外膜以能置人髓釘為限,先置入9mm擴髓器,使其通過峽部,然後以擴髓導針逆行穿入至大粗隆間窩穿出,接髓釘開槽器打入,然後置入外釘達骨折部,複位骨折,將外釘置入至髕骨上緣,再打入內釘,至遠端分叉後,於外釘尾端擰防旋螺帽。
C.術後不需外固定,第2天可行患肢功能鍛煉,2周後扶拐部分負重。
④髓內擴張自鎖釘臨床應用:目前已用髓內擴張自鎖釘治療各種類型股骨幹骨折530例,骨折愈合率90.9%,內固定失敗率2.1%,肢體功能恢複優良率97.7%。此方法優點:骨外膜損傷小,閉合穿釘則不切骨外膜或開放複位少破壞骨外膜;不擴髓;骨髓腔有較長範圍的接觸固定;無骨端鎖釘,應力不集中;內外釘之間有一定彈性,抗折彎,抗扭轉應力大;有中等抗短縮能力,還符合骨折端的生理壓力,比較符合生物學固定。
(5)內固定方式選擇:
股骨骨折內固定選擇,取決於骨折部位及類型,一般說,如為狹窄部,橫行或短斜麵穩定性骨折,可首先梅花髓內針內固定;狹窄粉碎,多段骨折,或股骨上1/3及中下1/3的不穩定骨折,應首選交鎖釘及髓內擴張自鎖釘固定;對於大麵積汙染的骨折,亦可首選外固定器固定,待傷口覆蓋後(2周),將外固定變成髓內釘固定。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股骨幹骨折辨證論治
股骨幹骨折中醫治療
(一)股骨幹骨折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藥】
1.主方肢傷一方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瘀腫較甚者,加三七末3克(衝)、澤蘭12克、茅根12克。
2.外用方活血消腫散
處方:大黃2份,側柏葉2份,澤蘭l份,黃柏1份,防風l份,乳香1份。共研細末,用水、蜜糖調煮,外敷患處。
股骨幹骨折中期
【治法】 和營生新,接骨續損。
【方藥】
1.主方新傷續斷湯
處方:當歸尾12克,土鱉蟲6克,乳香3克,沒藥3克,丹參6克,自然銅(醋煆)12克,骨碎補12克,澤蘭葉6克,延胡索5克,蘇木10克,續斷10克,桑枝12克,桃仁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接骨膏
處方:五加皮2份,地龍2份,乳香1份,沒藥1份,土鱉蟲1份,骨碎補1份,白及1份。共為細末,用蜂蜜適量調成厚糊狀,外敷患處;也可用凡士林調煮成膏,外敷患處。
(二)股骨幹骨折後期
【治法】 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
【方藥】
1.主方 補骨方
處方: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續斷12克,骨碎補10克,菟絲子15克,黃芪15克,土鱉蟲6克,陳皮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下肢損傷洗方
處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解除夾板固定後,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劑。
3.中成藥
①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②接骨丹,口服,每次5~7片,每日3次,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