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一般治療
一、治療:
營養不良的病人要采取綜合措施,治療原則為去除病因,調整飲食,補充營養物質,防治合並症,增進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1.低血糖 臨床發生低血糖症狀時,應立即靜脈注射25%或50%濃度的葡萄糖0.5g/kg,一般低血糖症狀可以得到改善,必要時可重複一次。之後,頭24h內可每小時供給加葡萄糖的飲食一次,頭12h每4小時測定血糖1次,觀察恢複情況。一般采用少食多餐可以得到糾正。
2.低體溫 低體溫主要由於能量供應不足、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環境溫度低以及合並敗血症所致。治療方法主要是要保持環境溫度(30~33℃),特別夜間溫度不能降低,以暖水袋或其他方法包裹身體,每2小時攝取含葡萄糖飲食1次。
3.貧血 輕度貧血可通過飲食治療,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髒、動物血和痩肉等;中度貧血需口服鐵劑及維生素C,也可根據體重注射鐵劑;嚴重貧血則需輸全血或紅細胞。嚴重水腫型患者除了因貧血而出現虛脫或心衰外,通常不宜輸血。
4.促進蛋白質合成 增進食欲,可取補充胃蛋白酶、胰酶或多酶製劑以提高食欲和消化能力。蛋白同化類固醇如苯丙酸諾龍,有促進蛋白質合成,增進食欲的作用,但有輕度瀦鈉作用,宜在水腫消退後應用。鋅具有提高味覺的閾值,增加食欲的作用。胰島素的使用可以增加饑餓感,提高食欲。
二、預後:
必須分析病因,標本兼治,可得良好效果。預後取決於營養不良發生的年齡、持續時間及其程度,其中尤以發病年齡最為重要,年齡越小其遠期影響越大,抽象思維能力較易受損。
常死於嚴重並發症,或因突然自發性血糖過低而至呼吸麻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