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外翻一般治療
一、宮頸外翻西醫治療
輕度子宮頸外翻無臨床症狀者可不予處理,有合並慢性宮頸炎症狀者,根據具體病症的處理原則予以治療。
1、藥物治療
慢性子宮頸炎的藥物治療方法繁多,常用有以下幾種:
1)局部陰道灌洗及局部上藥:
為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灌洗可用1∶5000過錳酸鉀溶液,1∶1000新潔爾滅溶液,1%醋酸溶液或0.5~1%乳酸溶液。輕度表淺者可用棉簽蘸5~10%碘酊或5~10%硝酸銀溶液局部腐蝕糜爛麵,1周1次,能促進糜爛麵痊愈。但應用時須注意避免藥液漏到病變區域以外的正常粘膜上。
塗硝酸銀後,隨即用生理鹽水棉球輕輕蘸擦,現已少用。局部應用氯考片(氯黴素250mg與強的鬆5mg製成片),每晚或隔晚放於陰道深部,連用10次為1療程,其效果與一般消毒藥劑灌洗不相上下,可根據情況選用。
2)陰道側穹窿封閉:
可用於慢性子宮頸炎合並子宮頸旁結締組織炎、腰骶痛及宮頸舉痛明顯、嚴重影響性生活者。
3)中藥洗劑的潔爾陰:
適用於各種急慢性宮頸炎。其主要成分是蛇床子,黃柏、苦參、蒼術。
一般用10%的藥液行陰道衝洗或坐浴,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2、其他治療
1)電凝法(electrocoagulation):
以往采用輻射線狀(radialfashion)電烙法(electrocauterization),愈合時間較久(6~8周),目前多改用電凝法,將整個糜爛熨平,故又稱電熨(electricironing)。
具體操作,先安置好電熨器,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及宮頸。用陰道窺器暴露好宮頸,將電熨頭接觸糜爛麵,均勻電熨,範圍略超過糜爛麵。電熨深度約0.2cm,過深可致出血,愈合較慢;過淺影響療效。電熨後創麵噴撒呋喃西林粉或塗以金黴素甘油。
2)冷凍療法:
係一種超低溫治療(ultralowtemperaturetherapy),製冷源為液氮,溫度為-196℃。治療時根據糜爛情況選擇適當探頭。
為提高療效可采用凍—溶—凍法,即冷凍1分鍾,複溫3分鍾、再冷凍1分鍾。其優點是操作簡單,術後很少發生出血及頸管狹窄。缺點是術後陰道排液多。
3)激光治療:
主要使糜爛組織炭化結痂,待痂脫落後,創麵為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
治療宮頸糜爛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長為10.6μm的紅外光。治療前的準備同電熨術。
其優點除熱效應外,還有壓力、光化學及電磁場效應,因而在治療上有消炎(刺激機體產生較強的防禦免疫機能)、止痛(使組織水腫消退,減少對神經末梢的化學性與機械性刺激)及促進組織修複(增強上皮細胞的合成代謝作用,促進上皮增生,加速創麵修複),故治療時間短,治愈率高。
4)物理療法:
治療時間應在月經幹淨後3~7天內進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時禁用。物理療法術後陰道分泌物增多,應保持外陰清潔,在創麵尚未愈合前(術後4~8周)應避免盆浴、性交及陰道衝洗。如行冷凍治療,術前應詢問患者有無心髒病病史,必要時做心電圖檢查。有心髒病者禁用。
宮頸外翻辨證論治
二、宮頸外翻中藥治療
1、苦參栓
具有抗菌消炎之功能。治療濕熱型宮頸糜爛,症見白帶增多、色黃粘稠、臭穢,小便少,苔黃等症。外用每晚1粒,塞入陰道深處。
2、雲南白藥
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宮頸外翻,以局部用藥為主,加凡士林調勻成膏。
3、偏方
1)赤帶
治法:補血益氣,固澀止帶
方藥:膠艾湯加味:當歸15g,川芎10g,阿膠15g,炒艾葉15g,炙甘草15g,白芍25g,熟地20g,赤石脂15g,煆龍骨15g。體倦乏力加黃芪30g,黨參259。
2)黃帶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止帶方加減:豬苓15g,茯苓15g,車前子15g,澤瀉15g,茵陳15g,赤芍15g;丹皮15g,黃柏15g,桅子15g,牛膝15g。帶黃質稠者加公英25g,地丁15g;伴腹痛者加敗醬草15g,桃仁15g。
3)膿性帶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止帶
方藥:五昧消毒飲加減:蒲公英25g,金銀花25g,野菊花15g,地丁20g,天蔡子15g,白花蛇舌草25g,樗根白皮15g,白術15g。發熱者加大青葉15g,敗醬草15g;膿帶、小腹痛加桃仁15g,元胡15g,苡米15g。
4)鹿角菟絲子湯
鹿角霜15g,菟絲子15g,杜仲15g,白術15g,蓮須15g,芡實15g,白果15g,牡蠣2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取汁100ml,日三次溫服。適用於白帶清稀,久下不止,麵色蒼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頭暈眩。心悸氣短之候。
5)二黃三白湯
川黃連15g,黃柏15g,香附15g,白石脂15g,白術15g,白芍20g,樗根白皮 15g。加水 1000ml,煎至 300ml,取汁100ml,日三次溫服。適用於濕毒所致黃帶或膿性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