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全國醫院排行榜

全國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北京協和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展開】
  • 1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東單院區)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一號,100730;(西單院區)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41號,100032
    收錄醫生 1699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1名     評級 5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示範基地,臨床醫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國家 級核心基地。以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特色專科突出、多學科綜合優勢強大享譽海內外。在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國醫院排行榜”中連續十年名列榜首。
         醫院建成於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建院之初,就誌在“建成亞洲最 好的醫學中心”。99年來,形成了“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和兼容並蓄的特色文化風格,創立了“三基”、“三嚴”的現代醫學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圖書館”著稱的協和“三寶”,培養造就了張孝騫、林巧稚等一代醫學大師和多位中國現代醫學的領軍人物,創建了當今知名的10餘家大型綜合及專科醫院。在總結近百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親人,提高病人滿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員工幸福感”的辦院理念;提煉出了“學術、品質、人文”的百年協和內涵;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醫療服務體係、人才培養體係、科技創新體係、精細管理體係、開放協作體係、黨建文化體係等“六大體係”建設。
         目前,醫院共有4個院區、總建築麵積56萬餘平方米,在職職工4000餘名、兩院院士3人、臨床和醫技科室57個、國家 級重點學科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9個、博士點22個、碩士點29個、國家 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6個、國家住院醫師培範化培訓專業基地19個、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基地8個。開放住院床位2000餘張,年手術量53852人次、年出院病人11萬餘人次。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中央國家機關先進機關黨組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等稱號。同時,醫院還承擔著支援老少邊窮地區、國家重要活動和突發事件主力醫療隊的重任。
         協和人以執著的醫誌、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學風書寫了輝煌的曆史。今天的協和人在邁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將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患者”的辦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向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 流醫院”的宏偉目標奮進。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四川省成都市國學巷37號
    收錄醫生 868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2名     評級 5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892年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華西臨床醫學院起源於1914年的華西協合大學醫科,是由美、加、英等國教會按西方醫學教育模式建立的醫學院。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中央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內遷成都,與華西協合大學聯合辦學辦醫,是時,華西壩大師雲集、名家彙萃、盛況空前。1938年,有醫學院的華大、中大、齊大組建聯合醫院;1946年,華西協合大學醫院在現址全部建成,簡稱華西醫院。
    1951年,新中國人民政府接管華西協合大學;1953年,經院係調整為四川醫學院,醫院更名為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1985年,四川醫學院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醫院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0年,四川大學與華西醫科大學合並,2001年5月,學院/醫院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回望曆史,從1892年的西醫診所,到現在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的臨床醫學院及醫院,曆代華西人通過一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飛速發展,建成了當今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學院/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在教育部2017年一級學科評估中,臨床醫學和護理學排名A-,中西醫結合醫學均排名B+;現有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9個,重點培育學科2個;有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2個,數量名列全國醫院第一;在複旦大學中國**專科聲譽和**醫院排行榜上,連續十年名列全國第二。領軍人才方麵:有兩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高端引進人才34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21人;52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協會主委、副主委,268人擔任省級學會/協會主委、副主委。
    醫療方麵,華西醫院是中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醫療水平處於全國先進行列。醫療區占地500餘畝,業務用房60餘萬平方米,編製床位4300張,在職員工1萬餘人;現設成都國學巷本部院區、溫江院區,全托管成都上錦南府醫院(簡稱上錦分院);有25個省級醫療質控中心,46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門診設專科、專病門診200餘種,**日門急診量20000餘人次;有標準手術室99間,日均外科手術500餘台;有核磁共振11台、螺旋CT 11台、直線加速器6台、PET-ECT 2台、伽瑪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係統等當今世界上**的診療設備,設備總值22億。2019年門、急診量573.85萬人次,出院病人27.90萬人次,手術18.66萬台次,平均住院日7.13天,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25.56%。醫院持續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單病種質量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等工作,不斷開拓醫療新技術,各項終末醫療質量效率指標取得明顯提升,患者醫療安全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近年來不斷創新優化門診預約體係、多學科聯合門診、通科門診、日間手術流程等醫療服務模式,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持續提升;在成人活體肝髒移植、肺癌外科和微創治療、心髒介入治療、腦神經外科及功能神經外科、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胰腺炎、胃腸微創手術、臨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醫學等多個領域處於國內乃至世界領先水平。
    教學方麵,華西臨床醫學院是中國著名的高等醫學學府,有完整的在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體係。全院在職高級職稱專家1010人,包括博士生導師315名、碩士生導師403名,其中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名、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建築麵積1萬餘平方米的華西臨床技能中心是中國規模**的學生臨床技能訓練基地,臨床技能訓練設備設施價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中心是美國心髒協會(AHA)在中國大陸首家授權認證培訓基地、美國外科醫師協會(ACS)亞洲首家認證教育機構、英國皇家外科醫師協會(RCS)認證教育機構、首批國家級臨床技能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心血管內科專科醫師準入考試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考試基地、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
    本科教育設臨床醫學(含5年製和8年製)、護理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學、康複醫學6個專業/係。研究生教育有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醫學技術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全院共有博士學位點42個、碩士學位點44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大陸率先開展麵向社會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目前擁有23個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並且已經拓展到規範化住院藥師、住院技師和住院護士培訓;目前全院在訓規培醫師2003名,護士770名,技師/藥師349名;十餘年來為全國、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輸送5000餘名三基紮實、素質過硬的高水平醫學人才。積極推動醫學教育國際化,每年招收本科留學生100餘人,覆蓋全球22個國家;留學生畢業後獲美國加州醫學會,以及泰國、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等國醫學會認證,具備注冊行醫資格。
    目前全院全日製本科生3388人(港澳台學生30人,外籍留學生580人)、在讀博士生1025人、碩士生1564人,在站博士後437人;有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9個,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課程建設項目45門次;近年來出版教材250餘本,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86部,獲評國家級精品教材8本;先後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科研方麵,華西醫院是中國重要的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國家級基地。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上,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在複旦大學中國**醫院排行榜上,科研得分連續10年名列全國第一;在Nature INDEX排行榜上,名列全球第26位,中國第一位;臨床醫學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是我國首批**入選“2011協同創新計劃”生物醫藥類項目的牽頭單位;牽頭的“國家生物治療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建設中。
    醫院現有包括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研究平台及重點實驗室39個、基礎研究室38個、臨床研究所/室21個、科研支撐機構及公共服務平台7個;有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國家新藥、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西藥和中藥GCP),國家新藥藥效評價中心,國家化妝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檢驗機構等。近五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973、863、科技支撐等國家計劃項目近千項,年均科研項目經費超過2億元。近五年來獲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內的各級政府科技獎130餘項;專利申請及授權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連續11年排名第一;發表科技論文在全國醫療機構中長期名列前茅,被SCI收錄的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連續12年排名第一,“表現不俗”論文數連續10年排名第一。
    目前,華西醫院已逐步形成了一條專業從事醫藥成果轉化的華西轉化醫學研究鏈。2012年在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科技局和高新區政府支持下共建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並獲批成為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整合“政-產-學-研-資-用”轉化醫學資源優勢,搭建了麵向全國、開放的技術轉移服務平台,加速醫藥科技成果轉化; 2014年底獲批建設省內首家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此同時,醫院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各開放實驗室、公共技術平台、國家GLP中心、國家GCP基地、國家靈長類實驗動物基地(國家級獼猴繁育基地,種群規模3000餘頭)、國家新藥藥效評價中心等平台,構建了從原始研發到生產流通的新藥創製的創新產業服務鏈。
    管理方麵,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製。院領導班子及管理團隊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麵落實國家醫改方針政策;管理上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醫療服務、教學改革、科研體製創新、人事製度與薪酬體係改革、職工關愛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管理改革實踐,為學院/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曆次檢查及各類專項工作中,均取得優異成績並多次獲得表彰;先後榮獲亞洲醫院管理金獎3項、銀獎6項,是中國大陸醫院獲評該獎項目數最多的醫院。
    後勤保障方麵,醫院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撐,在設備采購、物資配送、耗材管控、設備維保、基建管理、動力運行保障、能耗管理、安全保衛、財務管理、國有資產監管、醫保業務核算、膳食保障等方麵持續推動漸進性的改革,構建起一套現代化的後勤保障體係,培養了一支敬業務實、高效專業的管理和技術骨幹隊伍,充分保障了醫院業務的高速發展。華西醫院是全國首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多年來能耗均低於業務增長量;連續多年獲評省市公安係統平安示範先進單位;後勤支持保障體係建設項目獲得中國醫院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際交流方麵,學院/醫院長期以來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活動,特別是與國際知名醫療機構的高端合作。近年來同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梅奧醫學中心、紐約長老會醫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牛津大學聖愛德蒙學院、匹茲堡大學、美國Thomas Jefferson 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病兒醫院、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及西澳大學等30餘家國際知名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係;與美國、加拿大、丹麥、日本、瑞典等國合作開展項目30餘項;主辦/承辦大型國際會議80餘次,接待來訪外賓5000餘人次,參加國際會議及境外學習6000餘人次;分批次派出醫、護、技管的組合團隊赴境外**醫療機構學習交流,開拓國際視野,認識自身差距,尋找合作契機。
    社會責任方麵,華西醫院承擔起“國家隊”的光榮使命。在大型公共突發事件中衝鋒在前,出色完成多項應急救援任務;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益性區域輻射及引領作用,通過對口援建、管理與技術輸出、進修學習等形式,特別是華西遠程醫學網絡平台,主動將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充分帶動了基層衛生人才的培養及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蘆山地震抗震救災中,作為離震中最近的國家級大型綜合醫院,華西醫院擔當了疑難複雜危重傷員救治中心、災區醫院技術支援中心和省外醫療隊後勤保障中心的重任。救治危重傷員數量最多,救治成功率**,創下世界重大災難醫療救援史上的許多奇跡,被媒體譽為抗震救災醫療戰線的中流砥柱,被黨和國家領導人讚譽為“不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術”,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群體”的光榮稱號。在玉樹地震、彝良地震、蘆山地震、魯甸地震,以及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其他重大公共事件的醫療救援中,華西醫院幾乎都第一時間出現在救援現場。2018年5月,醫院牽頭籌建並獲批成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緊急醫學救援隊伍(EMT)第三類隊伍”認證評估,成為全球第一支**級別的非軍方國際應急醫療隊。平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派臨床經驗豐富的醫護團隊組建國家醫療隊支援藏區、派出**專家支援新疆地區學科建設、抽調專家參加國家醫療隊或單獨組隊援助非洲等,都充分體現了醫院作為“國家隊”的社會擔當。
    醫院踐行國家醫改政策,推進區域分級醫療;長期承擔國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城鄉醫院對口幫扶和基層骨幹醫師培訓等工作,通過多種形式支援了甘孜州人民醫院、石渠縣人民醫院等十餘家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基層醫院,對促進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才培養、提高其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年招收來自於全國的進修學員超過3000人次,為二級以上基層醫院培訓了大量技術骨幹。依托華西遠程醫學網絡平台建立的華西特色的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體係,目前已覆蓋西部為主的25個省、市、自治區的674家醫療機構,每年為基層培訓醫務人員60萬人次,遠程指導疑難重症病人診治超5500例次。探索建立了托管型、領辦型、聯盟型醫聯體和分級醫療模式。
    華西醫院以黨建工作統領全局,以全麵推進“一流學科 一流黨建”為主線,秉承“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堅持、三個統籌、四個著力”的工作思路,將黨建工作與醫療業務、對口幫扶、精準扶貧、醫德醫風等工作緊密聯係,開創了黨建工作和事業發展“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麵。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薪火傳承砥礪前行。
    麵對“2030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華西人秉承“厚德精業、求實創新”的院訓,以“紮根西部、強化特色、創新引領、世界一流”為目標,正在為實現從國內領先到世界一流、從“跟跑”到“領跑”的全新跨越,為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醫院譜寫出新時代的華西樂章。

  •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北京市海澱區複興路28號院
    收錄醫生 3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3名     評級 5

       一、曆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將“軍委直屬機關醫院”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一醫院”。1957年6月,國防部批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一醫院”番號撤銷,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是以解放軍總醫院為依托建設和發展起來的,始建於1958年11月,1962年停辦。1979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準恢複軍醫進修學院。1986年9月批準正式列入全軍院校編製序號。2004年全軍整編將三0四醫院更名為三0四臨床部,對外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列入解放軍總醫院編製序列。
    二、基本情況
    解放軍總醫院是全軍規模最 大的綜合性醫院,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於一體,是國家重要保健基地之一,負責中央、軍委和總部的醫療保健工作,承擔全軍各軍區、軍兵種疑難病的診治,醫院同時也收治來自全國的地方病人。
    全院共展開床位4400餘張,其中院本部3400餘張,三0四臨床部1000餘張。共設臨床、醫技科室103餘個,其中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老年醫學等6個國家 級重點學科,8個全軍重點實驗室,13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13個全軍醫學研究所,1個全軍醫學專病中心。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科研儀器,有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儀(PET)、含3.0T在內的不同類型的核磁共振、含64排在內的螺旋CT、體外震波碎石機、含3100在內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治療用直線加速器、X刀、電鏡、ECT、激光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準分子激光儀等國際一 流的醫療設備19702餘件,價值百萬以上醫療設備316餘台,總價值19.4億元人民幣以上。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診療手段,促進了醫院技術水平和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臨床初診與確診符合率達99.36%,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0.48%,治療有效 率達97.93%。2008年門診量408萬人次, 日均門診量1.1萬人次,收容病人12.5萬人次,開展各種手術6.56萬例。同時,醫院每年開展250多項新業務、新技術,形成了明顯的技術特色和優勢,使許多疑難病得到有效診治,許多複雜手術和重大搶救獲得成功,一些診斷治療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位於北京市複興路28號院,占地麵積118.8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10.07萬平方米。
    三、學科建設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有專業技術人員4000多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59名,中國工程院院院士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81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名,獲南丁格爾獎2人,現有國家 級學會主任委員19人,候任主任委員7人,副主任委員9人,全軍醫學科委會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9人,副主任委員36人。既有一批知識淵博、造詣精深、譽名中外的老專家,又有一批經驗豐富、素質優良、具有突出專科特長的中年技術骨幹,還有一大批基礎理論紮實、勇於開拓進取、在專業技術領域脫穎而出的後起之秀。
    軍醫進修學院是一所以繼續醫學教育為基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新型院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為全軍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1996年被批準為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被批準為口腔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被批準為全國首批開展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35個 學科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45個學科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80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86名,在校博士研究生270餘名,碩士研究生390餘名,年招收進修生1000餘名 。
    醫院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院校、醫療科研單位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每年有700多名技術人員出國進修和技術合作,有400多名國外專家來院訪問、講學。先後聘請了150餘名國外著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和技術顧問。
    四、主要成果
    醫院經過57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技術人才密集、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現代化醫院 ,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醫院。醫院通過了總後勤部衛生部組織的“三級甲等”醫院評審,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評為“模範愛嬰醫院”。還是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醫院始終堅持為部隊服務的方向,保 證軍隊傷病員優先就診、住院,連續十年被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工作先進醫院。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總部首長對解放軍總醫院十分關心,寄予厚望。1992年7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總醫院題詞“建設第一 流的解放軍總醫院,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之後又為我院書寫院名、院報等題詞,為醫院建設發展給予極大關心和鼓舞,全院同誌不辱使命,牢記囑托,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堅持姓軍為兵的辦院方向,堅持質量第一,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務理念,敬業愛崗、熱忱服務、精益求精、創新發展,盡早把醫院建設成醫德、醫術兼優,人才、成果兩旺,理、工、醫緊密結合,醫、教、研協調發展的國際一 流的研究型醫院。
    五、所獲榮譽
    有專業技術人員3600多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000餘名,中國工程院院院士5名。被總後評為“一代名師”3名,“伯樂獎”2名,“科技銀星”6名,“科技新星”2名。
    醫院通過了總後勤部衛生部組織的“三級甲等”醫院評審,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評為“模範愛嬰醫院”。還是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醫院始終堅持為部隊服務的方向,保 證軍隊傷病員優先就診、住院,連續十年被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工作先進醫院。
    2009年全院承擔各級別科研課題740餘項,在研經費3.1億元。 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4項),獲軍隊獎172項(科技進步獎52項,醫療成果獎120項)。2008年國內論文總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3056篇),國內論文被引次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10214次),MEDLINE收錄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二(307篇),SCI收錄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十一(122篇)。醫院主辦的《軍醫進修學院學報》,編輯出版的《中國醫院感染學雜誌》、《中華肝膽外科雜誌》、《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中國激光醫學雜誌》14種被列為國家核心期刊。
    六、先進設備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科研儀器,有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儀(PET)、含3.0T在內的8台不同類型的核磁共振、含64排在內的9台螺旋CT、3台體外震波碎石機、含3100在內的6台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15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治療用直線加速器、X刀、電鏡、ECT、激光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準分子激光儀等國際一 流的醫療設備,總價值12億多元。

  • 4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上海市徐彙區楓林路180號
    收錄醫生 732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4名     評級 5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後曾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1年改用現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經過80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目前占地麵積9.6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高級職稱700多人。

    醫療

    醫院科室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心髒、肝髒、腎髒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醫院有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放射與治療(介入治療)中心;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1個(心腦血管方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8個:消化科、檢驗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心髒大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中醫腦病科、呼吸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重症醫學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診醫學科和神經內科;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2個:消化道腫瘤和心髒瓣膜病;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2個:普外科、心髒病科、腫瘤科、肝膽外科、呼吸內科、病理科、超聲醫學科、腎內科、核醫學科、中醫急診科、胸外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康複科、麻醉科、內窺鏡、生物醫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微創手術和臨床藥學;上海市婦女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項目3個: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孕產婦重症監護病房和產前診斷中心;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重中之重)3個:心血管疾病、肝髒腫瘤和腎髒疾病;有8個上海市臨床質量控製中心掛靠:院內感染、超聲診斷、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和血液透析。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螺旋斷層自適應放療係統(Tomo)、PET-CT、320排640層超速螺旋CT、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斷層掃描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係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數字化X線成像係統(DR)、重症監護係統和遠程醫療教學係統等等。

    醫院形成了以自主研發HIS、EMR、RIS係統為核心,容納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個模塊的一體化智慧醫院信息係統,高效支撐“醫教研”工作,便捷服務“醫患管”多方,智慧管理“人財物”主體。

    積極承擔各項公益性任務。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派,自2011年開始,每年組建國家醫療隊,遠赴新疆、雲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區的老、少、邊、窮地區開展巡回醫療工作。先後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雲南省富源縣人民醫院、西藏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雲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西藏察雅縣人民醫院、西藏崗巴縣人民醫院,全麵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組織各類大型義診、谘詢等活動,品牌活動“中山健康促進大講堂”至今已有600多位專家登上“講台”開展健康講座,受益聽眾26萬餘人次,發放醫學科普資料43萬餘份,深受群眾歡迎。

    科研

    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3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要薄弱學科5個,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研究所8個,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個,複旦大學研究機構15個。

    自2007年以來,醫院獲得科技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及重大專項課題近百項,教育部創新團隊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0餘項,各類省部級人才培養計劃超過200項。

    自2006年起,醫院共獲得國家獎9項,其中一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66項,其中一等獎19項。

    教學

    醫院教育教學職能包括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完整的醫學教育階段,設有博士點18個,碩士點21個,複旦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現有在招碩士研究生導師15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1人,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19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30個。是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首批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中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成員、首個國家級區域性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示範基地、國家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每年在院培養各類學員3000餘人,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逾80期,接受進修和參觀學員800餘名,是孕育和培養國家優秀醫學人才的搖籃。

    近十年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作為主要研究單位,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

    榮譽

    連續32年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單位、上海市衛生係統文明單位、全國最受歡迎三甲醫院、上海市優質護理服務優秀醫院、上海市院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上海市誌願者服務基地等重要榮譽稱號。連續七年榮獲公立醫院“最佳雇主”稱號。

    中山醫院將始終擔負“以病人為中心,致力於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醫療、教育、科研和管理創新,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導“嚴謹、求實、團結、奉獻、關愛、創新”的核心價值觀,以嚴謹的醫療作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嚴格的科學管理,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創新型綜合性醫院而努力。

    使命

    以病人為中心,致力於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醫療、教育、科研和管理創新,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

    願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創新型綜合性醫院。功能定位

    承擔醫療、醫學教育、醫學科研任務,是全國疑難重症疾病診治中心,高等醫學教育、國家級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國內臨床醫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高地;致力於推進醫學事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核心價值觀嚴謹、求實、團結、奉獻、創新、關愛。

  • 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號(永嘉路口)
    收錄醫生 1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5名     評級 5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實際開放2139張),全院職工4402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841人,占員工總數87.3%。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陳國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陳賽娟、寧光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醫學專家,其中王振義院士榮膺2010年度國家最 高科學技術獎。


    醫院共設有46個臨床學科和9個公共學科;現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血液病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心血管病學、神經病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22個和國家臨床重點實驗室1個(消化內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臨床護理、骨科、檢驗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血液科、兒科消化專業、腎髒內科、皮膚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急診科、普外科、燒傷科、感染科、腫瘤中心、老年病科、放射影像、中醫腫瘤、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目前也是國家中西醫結合示範單位;上海市重點學科“重中之重”1個,上海市優勢學科2個,上海市特色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教委及衛生局重點學科6個。醫院還設有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3個(微創外科、內分泌與代謝病、血液病),6個市級研究所(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上海市內分泌與代謝病研究所,上海燒傷研究所、上海血液學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5個院校級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瑞金醫院感染性疾病和呼吸性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腎髒病研究所),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醫學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功能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研究重點實驗室),衛生部重點實驗室2個(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內分泌代謝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防治骨關節病重點實驗室、心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內分泌腫瘤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胃腫瘤重點實驗室)。


    20世紀50年代,瑞金醫院因成功救治嚴重燒傷麵積達89.3%鋼鐵工人邱財康,打破了當時國際上“燒傷總麵積超過80%無法治 愈”的定論而蜚聲國內外,指導大麵積燒傷補液的“瑞金公式”作為經典規範沿用在全球範圍內沿用至今;1957年確診國內首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國內分泌代謝病學的基礎;70年代完成了國內首例同種異體心髒移植和首例同種異體肝髒移植;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療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已成為國際公認的規範治療手段。


    瑞金醫院以所取得的成就為引領,以疑難危重疾病診療為己任,不斷挑戰技術禁區,積極開展高精尖診療技術,如各類機器人手術、三維直播微創外科手術、心血管和神經外科雜交手術、、疑難複雜的心髒大血管微創治療與全主動脈置換手術、多種髒器聯合移植、劈離式肝移植等。並充分利用醫院綜合醫療優勢,實行多學科或跨學科聯合會診製,使醫療診治水平日益提高。醫院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特色專科突出,尤其在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腎髒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高血壓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感染科、皮膚科、中醫傷科、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微創外科、燒傷科、心血管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功能神經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和生殖醫學等學科方麵頗具特色。醫院在國內最早裝備PET-MR、第六代頭部伽瑪刀、第二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係統、360腦磁圖、術中放射治療係統和小動物PET-CT等頂 尖設備,還擁有PET-CT、、磁共振(MRI3.0T)、256層CT、第二代64層雙源CT、SPECT、SPECT/CT、磁導航DSA、、三維調強直線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醫療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瑞金醫院還承擔了中國首套自主研發質子治療設備的臨床研發工作,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質子治療中心。


    瑞金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最 大的臨床教學基地,瑞金臨床醫學院現設臨床醫學和醫學檢驗學兩個專業,41個教研室(組),承擔臨床醫學5年製、8年一貫製(含法文班)、4+4八年製碩博班、醫學檢驗本科的教學任務,並接受每年約30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教學任務,是上海市教委授牌的留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瑞金臨床醫學院每年接收國際交流生短期臨床見習約70人次。瑞金醫院也是上海市最 大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之一,每年培訓住院醫師約250人,專科醫師230人,2015年被國家衛計委評選為國家 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同時,瑞金醫院外科培訓基地是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認證的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


    瑞金醫院於2015年10月啟用國內最 先進的醫學模擬中心,規模達3200平米。中心依據國際最 先進設計理念,設有高端模擬手術室、模擬重症監護室、模擬標準化病房、模擬診室,配合標準化病人和智能化綜合模擬人,不僅能真實再現臨床醫療過程中的絕大多數場景,高仿真地開展情景式的醫學模擬技能操作培訓,也可以融入醫患溝通、專業信息傳遞等人文技能培訓,更可以通過實景演練、團隊協作演練等進行診療流程、醫療體係的模擬評估與探索,最終實現“所有的首 次操作都不在病人身上進行”的基本理念,以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質量,最 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安全。中心同時也是國家發改委支持建設的全科醫師臨床培養基地。依托醫學模擬教學構建的全科醫師臨床培養基地,不僅能為全科醫師培養提供完備的覆蓋內外婦兒各大專業的單項臨床技能操作培養,也能為全科醫師提供更全麵的涵蓋門診、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等多種場景演練學習。經過全麵的技能操作與場景模擬演練所培養的全科醫師,臨床知識更加全麵、臨床技能更加紮實、綜合能力更加牢靠,將更好地服務於社區醫療的民生大計。


    近5年來,醫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973和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各級部市局級項目927項,其中2016年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總計18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3項,科研經費總計達1.45億元。醫院現有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個,博士生導師124名、碩士生導師174名,內、外、婦、兒學科均為博士後流動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7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9人、上海市學術帶頭人27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8人、上海市啟明星(跟蹤)計劃51人、上海市曙光計劃24人等。此外,SCI論文以及表現不俗論文數量在全國醫療機構中始終保持前列;研究成果獲得一係列的國內國際獎項,如國家最 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美國灼傷協會伊文思獎、美國凱特林癌症獎、瑞士布魯巴赫癌症研究獎、法國抗癌基金會盧瓦茲大獎、法國祺諾台爾杜加大獎等。  


    作為公立醫院,瑞金醫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醫改精神。20世紀90年代末,醫院率先與部分醫療機構實行資產重組或各種形式的合作,建立上海瑞金醫院集團,使以瑞金醫院為核心的區域醫療衛生中心逐步形成。多年來,醫院與集團下屬的市政分部、盧灣分院、閔行醫院、遠洋醫院和台州中心醫院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瑞金醫院也積極響應上海市委、市政府“5+3+1”項目的規劃要求,在嘉定新城建成瑞金醫院北院,將優質醫療輻射到更廣區域;2012年,瑞金-盧灣區域醫療聯合體的建立,對於縱向整合醫療資源,逐步引導患者分層、有序就醫做出了積極探索,為全麵實行分級診療積累經驗。


    醫院秉持“廣博慈愛,追求卓越”的精神,全麵倡導“以優質的醫療使病人放心、以一 流的服務使病人稱心、以優美的環境使病人舒心”的服務理念,連續四次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並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文明巾幗崗、全國青年文明號、上海市文明單位等諸多榮譽。


    近年來,醫院積極推行數字化醫療流程管理,大力推廣專病門診、預約門診、先診療後結算和日間病房等便民惠民措施,通過加強精細化管理手段,努力降低平均住院天數,加快床位周轉速度,控製藥占比,控製院內感染和提高醫療安全。醫院通過建立領先的DRGs評估係統和以醫療質量與安全為核心的績效考評體係,促進臨床醫療工作轉型發展,以診治疑難危重疾病和開展三四級大手術為目標,不斷提升醫療內涵質量。


    醫院還始終把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責任,門診“專家周周講”吸引了大量病患及市民前來聽講,高血壓健康教育中心已成為覆蓋長三角地區的高血壓教育培訓基地。此外控煙、糖尿病中心、燒傷的防治與急救、血液病腎髒病健康教育、乳腺病資源中心等都已經廣泛開展,醫務人員通過義診、網絡教育、上媒體講座、下社區宣教等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大大提高市民防病的意識和能力。


    傳承百年曆史,力爭再創輝煌。瑞金醫院將一如既往地不斷在醫、教、研、管理、服務等方麵持續改進,把群眾滿意作為辦好醫院的首要任務,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安全、高 效的醫療服務,向創建成為國家 級醫療中心而努力。


  • 6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1095號
    收錄醫生 1212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6名     評級 5

      長江之濱,黃鶴樓下,有一所海內外聞名遐邇的醫院,她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同濟醫院1900年由德國醫師埃裏希.寶隆創建於上海。1955年遷至武漢。經過11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如今已成為學科門類齊全、英才名醫薈萃、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管理方法科學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創新型現代化醫院,其綜合實力居國內醫院前列。

      百年同濟,名醫薈萃。一大批專家、教授享譽海內外,其中,陳孝平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馬丁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名、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1名,特聘29名院士為同濟醫院兼職教授,255名教授曾獲得博士導師資格,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94名。

      醫院現有主院區、光穀院區、中法新城院區,設62個臨床和醫技科室,擁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30個(全國第二),婦產科被評選為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康複科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研究和培訓中心。服務病人數不斷刷新荊楚醫療史,年門、急診服務病人數連續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同濟醫院治學嚴謹在國內獨樹一幟,這裏孕育了1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國衛生部部長和副部長;哺育了無數中國醫學界棟梁之才。當代醫聖裘法祖院士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其“裘氏風範”被稱譽為醫學史上不朽的豐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濟醫院的科研業績是我國醫學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被業內譽稱為“同濟現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五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連續七年突破百項,名列全國醫院前茅。所承擔的國家級科研課題數名列全國醫院前茅。獲得科研課題成果獎達511項次,其中11項成果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發明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科研論文發表數位居全國醫療機構前列,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統計顯示,2008年-2017年,十年科技論文引用次數全國醫療機構列第二名。

      彙通中外,開放融合是同濟醫院邁向國際化的鮮明特色。先後與德國、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12個國家的醫學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與德、美、俄等國6家醫療機構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近年來,同濟醫院連續12年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醫院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牌醫院”。2012年12月,同濟醫院亞洲首個通過德國KTQ質量認證。

      一所百年老院,沉澱著物茂風華;一個新的世紀,激蕩著意氣風發。沐浴著新世紀的曙光,百年同濟綻放出無盡的光彩。

  • 7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上海市靜安區烏魯木齊中路12號
    收錄醫生 571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7名     評級 5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創建於1907年,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委屬醫院、複旦大學附屬教學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冠名的醫院,1992年首批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單位,是國內最著名、最具國際化特征的醫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首家通過JCI認證的部屬公立醫院,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醫院有總院、東院、北院、西院(在建)共四個院區,核定床位2692張,擁有臨床科室和專業40個。2016年門急診量逾430萬人次(全國及世界各地患者占一半以上),出院病人9萬餘人次,手術6萬餘人次。

    擁有職工4000餘人,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占80%以上,其中高級職稱專家500人,擁有院士3名、長江學者5名、國家傑青5名、“973”首席科學家4名、國家“千人計劃”學者4名;國家級專業學術委員會主委或副主委37名、上海市級主任或副主任委員62名,醫療技術力量雄厚,著名專家雲集。

    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10個——神經外科、手外科、神經病學、傳染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泌尿外科、腎病科、心血管科、影像醫學和核醫學、普外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個——骨科、護理專科、檢驗科、重點實驗室(手外科)、重點實驗室(抗生素)、內分泌科、神經外科、手外科、神經內科、中醫專業(肺病)、皮膚科、泌尿外科、腎病科、外科、消化科、腫瘤科、感染科、康複醫學科、運動醫學科、醫學影像科;擁有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老年疾病;衛生部及上海市重點實驗室3個--抗生素臨床藥理、手功能重建、周圍神經顯微外科;上海市臨床質控中心7個——臨床藥事、神經內科、皮膚科、激光治療、核醫學、職業病診斷、神經外科;設有1個WHO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3個衛生部及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各類研究所、中心近20個。

    醫院為提高臨床診治水平,除購置一般的診療設備外,還引進不少國際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如高清PET/CT、3.0術中磁共振、射波刀、伽馬刀、256排CT、SPECT、DSA、電子束成像係統(EBIS)、彩色多普勒超聲係統、氨氣刀、超聲刀、X-刀、震波碎石機、直線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使華山醫院醫療設備達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擁有26個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碩士點全覆蓋;120餘名博士生導師、150餘名碩士生導師,近三年培養碩博生近600餘人,為國家輸送大批優秀醫學人才。每年主辦國家繼續教育項目近110項,招收學員及進修生近600人。

    科研力量雄厚,近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233項、“973”首席4項、“863”2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牽頭2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3項、部市級以上項目480餘項,發表論文2400餘篇,其中SCI論文1361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獎10餘項。

    二十世紀初華山醫院與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締結為姐妹醫院,成為哈佛醫學院在世界上的第15家聯合醫院。來自哈佛醫學院的教授和醫生在華山醫院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講座;醫院通過遴選,派出年輕專家學者和管理幹部赴哈佛接受培訓。此外,醫院還與Mayo Clinic、英國伯明翰大學、日本北裏大學病院、維也納醫科大學、南加州大學等院校深入合作,引進國際最高水準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模式,全麵提升醫院的實力與品牌。

    在打造國際化精品醫院的同時,醫院的綜合實力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華山”在2014年亞信峰會、2012倫敦奧運會、F1中國大獎賽、國際自行車聯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賽、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短道速滑世錦賽、NBA季前賽、V8房車、MOTOGP、國際田聯黃金大獎賽、2010世博會等國際賽事、大型活動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等重要外事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各級領導與國際相關運動協會官員的高度評價和讚揚。

    華山醫院前身為“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由中國紅十字會發起人沈敦和先生負責籌資建造,現為中國紅十字會冠名的唯一一家三級甲等醫院。自建院以來,華山醫院始終高舉紅十字旗幟,將“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銘刻在百年的發展軌跡上。特別是近年來,醫院的救援隊伍先後在汶川地震救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最高榮譽),世博醫療保障(榮獲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紅十字參與世博先進集體”稱號),菲律賓地震救援(建國以後第一次國際紅十字救援),造血幹細胞采集捐獻(連續多年榮獲上海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特別支持獎”),災害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中國紅十字會三支國家級救援隊掛靠單位之一),救助貧困患者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公益屬性突出,社會效益顯著。

    醫院注重內涵質量建設,彰顯人文關懷,體現“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全體華山人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發揚“敢為人先、甘於奉獻”的精神,沿著公益性方向積極投身新一輪醫改,堅持內涵建設與品牌拓展並重,向著國際化精品醫院的目標大步奮進!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東院(第二冠名:上海國際醫院)坐落在上海浦東金橋地區,毗鄰碧雲國際社區,距浦東國際機場25公裏,周邊交通發達,多座浦江大橋和數條越江隧道直通中心城區,於2006年4月28日正式開業。

    華山東院占地近50畝,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除了擁有Cyberknife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外,DSA、MRI、CT、彩色多普勒等醫療設施也一應俱全。擁有住院床位200餘張,監護室床位40張,診療科目設有皮膚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射波刀治療中心、普內科、內分泌科、消化科、運動醫學科、感染科、心內科、呼吸科、中西醫結合科、整形外科、靜脈導管護理、婦科、普外科、疼痛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學科,並開設健康管理中心和名醫工作室及國際部等;2010年8月始與和睦家合作開設的國際門診有:全科、兒科、婦科、內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皮膚科、消化科、心理科。

    東院作為碧雲國際社區的配套醫療機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碧雲國際社區及周邊外籍人士的就醫問題,是一所以特需服務為主的綜合性國有公立醫院,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和名醫工作室專家預約服務。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作為上海市政府“5+3+1”醫療服務實事工程,是集醫、教、研於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是上海北部城郊居民的區域性醫療中心。

    華山北院坐落於寶山顧村地區,占地98490m2,核定床位600張,編製職工800名。設有內、外、婦、兒、中等臨床與醫技科室共38個。醫院全新配置了MRI、CT、DSA等先進的醫療設備,在醫療質量、學科發展、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方麵傳承母院特色,華山的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皮膚科、感染科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和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均在北院開設,且學科骨幹、管理團隊均由母院派遣。此外,還引進了資深婦產科團隊、加入“複旦兒科醫聯體”,完善了學科設置與布局。

    華山北院作為上海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在醫院體製機製與管理模式方麵進行了多項創新: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和總會計師派遣製;執行藥品“零加成”,實現醫藥分開;建章立製,以定期耗材點評、推行試劑管理平台等做好成本控製;與母院視頻交班,各類質控管理與華山同步進行;移動醫療、護理工作站全麵應用;急診、ICU一體化管理、推進急診分級分診製度;通過適當延長門診醫生的接診時間,以診間預約、APP掌上醫院等方式完善全預約製度等服務流程的改進,進一步提升患者滿意度,使郊區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大大緩解了上海市西北地區三級醫院緊缺的現狀,為完善市、區醫療衛生布局做出了貢獻。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臨床醫學中心(西院)選址於虹橋國際交通樞紐,出入上海的民航、鐵路、軌交、客運均彙聚於此,是連接長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和一千多個小城鎮的交通要衝。

    西院占地100畝,總建築麵積13萬m2,建築主體由門診、急診急救、醫技、住院、科研辦公五部分組成,擬形成影像檢驗中心、放化療中心、手術中心、康複中心、信息中心五大功能區塊,配套國際先進的診療設備。設總床位數800張。

    西院的建成,不僅將有助於滿足周邊居民的就醫需求、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更可以在公益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將華山醫院建設成為亞洲一流的標誌性醫院,從而彰顯部屬醫院的實力,體現醫療國家隊的作用。

  • 8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
    收錄醫生 740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8名     評級 5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於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於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並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複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症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鬥。

    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症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並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台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製定中國第一個重症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範》,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症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症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台、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台,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台;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係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係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淨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複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髒病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中華血管外科雜誌》《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誌》《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誌(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誌(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杏林翹楚,立德樹人

    涵英哺華,毓仁作聖。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於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誌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後,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餘名。

    懷仁博濟,大愛無疆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係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並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餘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症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省市自治區,2511家縣級醫院的腹透專科聯盟,被《柳葉刀》雜誌譽為腹透“廣州模式”。醫院幫扶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邊壩縣人民醫院以及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大幅躍升,向廣東封開、惠東,江西南康、於都等地進行長期“造血式”幫扶,幫助當地實現了“大病不出縣”,開創了高水平醫院建設跨區域聯動緊密型幫扶的“揭陽模式”,加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醫院醫療隊的足跡還遍及非洲加納、大洋洲斐濟、中美洲多米尼克,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貢獻。

    新冠疫情中,醫院先後派出196人次支援武漢、北京、新疆(喀什、烏魯木齊)、黑龍江(綏芬河、綏化)、香港、雲南等疫情防控最前線和赴塞爾維亞指導疫情防控,就像在抗美援朝、非典、汶川大地震等一係列國家戰略行動、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中一樣,中山一院人一如既往地展現了“無敵中山醫”的擔當,交出了一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對標國際,開放融合

    醫院與50多個國家的頂尖高校、醫療機構持續深化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與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和婦女醫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喬士林糖尿病中心,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遠程醫療等方麵開展深度合作,這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曆史上第一次與中國大陸公立醫院建立的落地到專科水平的大規模學術合作。

    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戴維斯分校、CITRIS研究中心合作創建世界上首家由學術機構主導的國際機器人手術培訓中心,為國內及亞太地區培養引領未來外科方向的機器人手術專業醫學人才。

    與歐洲醫學教育聯盟(AMEE)、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就人才培養、師資培訓、臨床研究等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並與伯明翰大學共建國際臨床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院校學科“結對子”,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究團隊。

    黨建引領,文化鑄魂

    丹心向黨,文化凝心。醫院加強黨建引領和文化鑄魂,凝聚全院員工力量,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實施“支部建在專科上”和黨建業務“雙帶頭人”工程,選優配強支部書記隊伍,支部書記100%高級職稱;加強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一批全國主委、國家傑青等入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藍帽子”“彩虹橋”等黨建品牌,在援藏援疆、便民服務等公益活動中踐行初心使命。

    醫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以國家衛健委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試點為契機,實施推廣“管理MDT”模式,管理愈發現代化、精細化、科學化,試點經驗獲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簡報71期報道推廣。近年來,醫院文化形成以“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為精神內核的文化體係。

    柯麟是中山醫史上的一代醫學巨擘,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位傳奇黨員。醫院近年著重推進柯麟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柯麟精神,將手術科大樓命名為“柯麟樓”,設立“柯麟年度人物”獎,推出柯麟新苗、新星、新銳係列人才項目,柯麟已成為中山醫人的楷模和精神坐標,近年來湧現出如南丁格爾獎獲得者、 “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全國醫德楷模”、“中國好醫生”、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一大批柯麟式好醫生好護士。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中山一院將在建設健康中國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征程中續寫榮光,再創輝煌!

  • 9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湖北省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
    收錄醫生 513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9名     評級 5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始建於1866年,是紮根武漢曆史最悠久的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遠程醫學中心掛靠單位,係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文明單位等國家級榮譽。 

    醫院由本部、西院、腫瘤中心和金銀湖醫院(在建)組成,編製床位5000張,年門急診量670萬人次,住院量29.8萬人次,住院手術11.4萬人次,主要醫療指標穩居國內前列。其中心髒移植領跑全國,心肺聯合移植術、連體嬰兒分離術、骨髓移植、腔鏡下巨結腸切除術、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等居國內領先水平。醫院現有在職職工7742人,其中,高級職稱近70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7人,雙聘院士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衛生係統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入選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工程第一層次5人;博導264人,碩導532人。擁有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2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5個專科掛靠湖北省質控中心,形成具有廣泛影響的優勢學科群。

    獲批質子診療係統配置許可,搶占癌症放療製高點。配置PET-MR、PET-CT、達芬奇機器人、射波刀等高端醫療設備,率先將混合現實信息技術、人工生物角膜等應用於臨床手術實踐。此外,醫院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連續7年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100餘項,居國內醫療機構前三。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醫院加快國際化進程,與德、英、美、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協作關係。
  • 10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浙江省杭州市慶春路79號
    收錄醫生 522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10名     評級 5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建院於1947年,是浙江大學創建的首家附屬醫院,秉持“嚴謹求實 卓越創新 國際一流”的發展理念,以綜合實力雄厚、醫療質量過硬、學科特色鮮明享譽海內外。醫院是首批“輔導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單位、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牽頭單位、全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試點醫院,擁有慶春、總部一期(餘杭)、之江、大學路、城站、錢塘六大院區,現總占地麵積519畝,開放床位5000餘張。現有職工10000餘人,擁有一支院士、國家傑青等高層次人才領銜的頂尖人才隊伍。

    醫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多年來在器官移植、傳染病、血液病、腎髒病、泌尿係統疾病、臨床藥學等領域享有盛名,成功開展肝髒、胰腺、肺、腎、小腸和心髒等多器官移植手術,是國內開展大器官移植門類最齊全的醫學中心。2021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結果中,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6、浙江第一,等級A++,全國前1%。2021年11月,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10,連續12年保持浙江第一,8大專科進入全國前10。2021年10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中,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4,10大專科進入全國前10,傳染病學、消化病學雙雙名列全國第1名,其中傳染病學連續8年位列全國第1位。

    醫院堅持科教協同發展,擁有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2個,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建國以來教育、衛生係統唯一)、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近十年每年到位科研經費保持在一億元以上,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科研經費突破3億元,2021年國自然基金獲立項項目139項,獲批浙江省醫學領域首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醫院高度重視醫學教育,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臨床醫學院,是國家首批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中國精英教學醫院聯盟”創始成員單位,在首屆全國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質量評價位列全國前10,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主編/副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42部。

    醫院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秉持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為全省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省級定點醫院,實現了患者“零死亡”、疑似“零漏診”、醫護“零感染”。發布28種語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救治手冊》,連線全球50餘個國家的政府與醫療機構,為全國乃至全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貢獻了“浙一力量”,被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等重要媒體多次報道。醫院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衛生健康係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10餘項。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