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十大醫院排名-排名前十-排行榜-大眾養生網

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福建廈門醫院排行榜

福建廈門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廈門市中醫院、

【展開】
  • 1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廈門市思明區鎮海路55號
    收錄醫生 753     評價 0         評級 5

    櫛風沐雨,八十餘載守護健康。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辦於1937年8月,前身是愛國華僑胡文虎先生捐資成立的“福建省立醫院”。從50張床位、87人起步,懸壺濟世、救死扶傷至今,醫院步履堅實地走過了80餘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及康複為一體的閩西南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坐落在美麗鷺島的鴻山腳下,地處市中心,現有編製床位數2500張。除院本部外,還擁有6家分院(其中馬鑾灣醫院1000張床位在建)、1家互聯網醫院、2家護理院、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20年醫院門急診量335.44萬人次,出院病人數13.54萬人次,住院手術台數45954台,門診手術台數39852台,總收入38.55億元。2020年醫聯體門急診量552.35萬人次,出院病人數16.65萬人次,住院手術台數59843台,門診手術台數55369台,總收入47.51億元。現有職工4463人,其中正高451人,副高812人,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17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1人,特聘國際國內知名專家12人,雙主任8人,名醫工作站5個。

    近10年來醫院快速提升發展,躋身福建省高水平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第一梯隊,是全國首家“雙料”通過HIMSS EMRAM住院、門急診雙7級和國際JCI學術醫學中心認證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已連續4年躋身“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百強榜”,位列第86位,是閩西南唯一上榜的醫院,實現了廈門市全國頂級醫院百強榜零的突破。同時在中國智慧醫院HIC 100強排名全國第6,是全省首家“雙通過”國家信息化建設標準的醫院(國家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等級“五級乙等”、國家衛健委2018年度電子病曆係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醫院”)。醫院在2020年順利通過中國醫院競爭力五星級醫院認證,並成為全國首家智慧醫院HIC 7級的醫院。

    醫院設有59個臨床醫技科室;擁有2個國家重點專科、1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全市22個)、2個廈門大學首批學係、4個市級醫學中心、2個市級研究所、6個市領先學科、7個市級重點學科,10個市規劃重點學科,7個市級專病防治中心,17個市級質控中心。現有醫療設備共1.37萬台,設備總資產14.58億元,其中先進設備包括:螺旋斷層放射治療係統(TOMO)1台,PETCT(GE Discovery MI)1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S3000)1台、CT 9台、磁共振6台、雙平板DSA 3台、ECT 2台、瓦裏安直線加速器3台、生化流水線等。

    醫院高度重視醫療質量與安全,圍繞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推進核心製度落實、加強重點環節監管等諸多方麵,規範臨床診療行為,不斷開拓醫療新技術,各項醫療質量效率指標取得明顯提升。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9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榜單中,第一醫院排名全國第57名(全國前2-3%),全市第一。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STEM)上,第一醫院綜合排名位居廈門市首位,福建省第二位,共有9個學科進入全國百強。在2019年度華東區域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中,第一醫院有3個學科獲得提名,獲提名數居廈門市首位。2019年市衛健委委托第三方對全市醫院評價,第一醫院綜合實力排名全市第一,醫療技術、質量安全等6個維度排名第一。

    醫院已建設省、市級科研平台14個,其中2個省級平台,12個市級科研平台。6個科研所獲批廈門大學院級科研平台,獲批成立臨床醫學研究院。醫院於2006年設立福建省地市級醫院首家博士後工作站,已培養博士後44人,另有在站博士後18人,連續兩屆獲評“國家博士後優秀工作站”。已在國家局備案21個藥物臨床試驗專業、26個器械臨床試驗專業。2010年-2020年,共獲各級課題64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1項,國科金立項總數位居廈門市醫療機構首位,“抗腫瘤新藥臨床評價技術示範性平台”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立項,是省醫療機構首次獲得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010年-2020年,獲省部級、市級科技進步獎44項,其中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2014年-2020年SCI論文數連續7年突破100篇,2020年SCI論文數首次突破200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22.673。

    醫院是廈門大學的非直屬附屬醫院,是福建醫科大學等3所高校的教學醫院,同時還承擔6所醫學院校的教學任務,除學校課堂教學外,目前在院本科生400餘人、研究生300餘人、規培學員300餘人、進修生100餘人。設有內、外、婦、兒、急診、護理等25個臨床教研室,臨床教師1022人。現有20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及1個普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設有臨床教學技能培訓中心,含15個功能實訓區。醫院已連續10年承擔福建省住培外科基地結業綜合考核考務工作。

    自2005年以來,醫院已有8人獲得全國醫師行業最高獎項——中國醫師獎(全市共12人)。先後獲評“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信息化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十佳醫院”“全國百家改革創新醫院”“福建省文明單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2018-2020年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醫院”等榮譽稱號。

  • 2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福建省廈門市湖濱南路201-209號
    收錄醫生 329     評價 0         評級 5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以下簡稱中山醫院)始建於1928年,由愛國華僑和地方知名人士為弘揚中山先生“天下為公,造福社會”的精神捐資興建而成,時任廈門大學校長、醫學專家林文慶博士出任首任院長,1988年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遷址重建並於7月1日重新開診,2005年成為廈門大學首家附屬醫院,現已發展成為擁有4個院區(院本部、金榜分部、廈禾分部、東部分院[在建]),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總部占地麵積約5.7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17.1萬平方米;金榜分部占地麵積約2600平方米,建築麵積約5043平方米;廈禾分部占地麵積約1548平方米,建築麵積約2709平方米;在建的東部分院占地麵積約9.7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19.2萬平方米。醫院現有編製床位3500張(其中1000張在建),擁有教職員工3000餘人,其中副高以上專家713名,碩士及博士791名,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114名,承擔廈門大學醫學院的多項臨床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也是廈門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

    醫院設有48個臨床及醫技科室、2個分部、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擁有:

    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心內科。

    10個福建省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肝膽胰外科、大普外科(普外科、胃腸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肝膽胰外科)、腎內科、康複醫學科、皮膚科、中醫科。

    4個市領先學科:消化內科、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關節外科。

    7個市臨床重點學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血液科、內分泌科、超聲科、胸外科、專科護理。

    5個市醫學優勢亞專科:嗓音醫學、神經血管介入、前列腺疾病診治、甲狀腺疾病診治、急救重症醫學。

    5個名醫工作室:鍾南山院士名醫工作室、董家鴻院士名醫工作室、李兆申院士名醫工作室、王坤正主委名醫工作室、徐惠綿主委名醫工作室。

    3個國家級和市級醫學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廈門市臨床檢驗中心、廈門市消化疾病診治中心。

    8個醫學研究所:廈門市老年疾病康複研究所、廈門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胃腸道腫瘤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微生態研究院、廈門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醫學影像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嗓音醫學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骨關節病研究所。

    7個省市重點實驗室/科研平台: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肝膽胰腫瘤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臨床檢驗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腸道微生態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胃腸腫瘤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核醫學分子影像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腫瘤分子診斷與靶向治療重大科技平台。

    8個國家級和省級培訓中心/基地:國家首批普通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住院醫師規培基地、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培訓基地、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全國健康管理示範基地、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培訓中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鏡培訓中心、福建省超聲醫學培訓基地。

    此外,醫院還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人體器官移植醫院。

    目前,醫院擁有全球創新的首款彩色光譜CT、高端能譜CT(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醫療保障專用CT)、第二代雙源CT、福建省首台3.0T光速磁共振(光速MRI),頭部伽馬刀、直線加速器、雙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等先進醫療設備,2021年又新引進目前全球最新的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係統(Xi),率先開展了大量的臨床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許多醫療技術空白。

    近五年,醫院獲各級課題資助300餘項,包括國家“863”和“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課題100餘項,獲省、市各級科技進步獎40餘項、國家專利40餘項,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300餘篇。2010年-2015年,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連續六年全省第一,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在Nature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名列廈門第一。2018年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中,醫院有6個專科挺進百強榜單,入圍專科數量位列廈門第一,2019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傳染病學專業連續三年排名全國前50,省內排名第一。此外,醫院曾連續5年在福建省三級醫院評價中名列廈門市綜合醫院第一;曾連續3年在香港艾力彼關於中國競爭力地市級醫院100強排名中,位列廈門市首位、福建省前列,其中2016年排名為全國第15名,消化內科、腎內科、皮膚科等多個學科在2019年最新的艾力彼專業排行榜中名列省、市第一名;在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對全國279家醫院的科研實力評價中,廈門市隻有中山醫院入圍。2020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個學科全市第一、2個學科進入全國50強;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連續兩年榮獲A+評價。

    科技興院,醫教相長。1992年醫院成為福建醫學院教學醫院,1998年成為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專業臨床教學基地,2001年成為廈門大學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目前還承擔了廈門醫學院、福建省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的教學任務。

    醫院充分利用地域合作資源,創新護理管理模式,推進護理學科縱深發展,在護理管理、教育、科研、信息化和臨床專科護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創新多學科團隊合作,推動以目標管理為核心的精準護理質控,打造了一支服務優良、技術精湛、篤實好學、勇於創新的精優護理團隊。2006年創建為福建省“巾幗文明崗”,2011年獲評廈門市護理管理質量控製中心掛靠單位,是廈門市護理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單位。2013年獲評廈門市專科護理專業重點學科,同年手術室專科、急診急救專科獲評福建省首批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020年急診專科、靜脈治療專科、手術室專科獲評福建省護理學會首批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

    近些年,醫院圍繞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電子健康卡多卡融合、優化流程信息惠民、分級診療區域協同等四大主題多措並舉,為患者打造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就醫服務。以全鏈條、全方位的“智慧”醫療服務,極大減少患者候診時間,有效緩解“看病煩、流程繁”的問題,切實提高老百姓的就醫滿意度。醫院受國家衛健委表彰,獲評“2017改善醫療服務全國信息化示範醫院”。2018年通過國家衛健委互聯互通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2019年通過國家衛健委互聯互通成熟度五級乙等測評。2020年獲評國家衛健委電子病曆係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醫院;成為全省首家啟用“信用就醫”服務的綜合性醫院並在全國率先開通融合了城市信用、金融信用、支付寶芝麻信用等多渠道的統一信用就醫服務平台,讓患者先診療後付費;還開通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微信公眾號“在線診室”功能,令患者市民可線上“尋醫問藥”,看病更便捷。2021年,醫院《以質量安全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案例榮獲第十四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全國醫管經典案例”獎,為廈門市唯一上榜醫院。

    擁有90年建院曆史的中山醫院積澱了曆久彌新的醫院文化,今後中山人將繼續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廈大校訓,傳承“團結、敬業、求實、創新”的醫院精神,繼續貫徹深化醫改,加強醫風醫德教育,強化醫院管理,改善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更滿意的醫療服務。

  • 3 廈門市中醫院
    廈門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廈門市湖裏區仙嶽路1739號(江頭建材城往金尚方向500米)
    收錄醫生 1     評價 0         評級 5
    廈門市中醫院(廈門華僑醫院),地處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廈門島幾何中心,是廈門市政府、市衛生計生委直屬的公立醫院,醫院始建於1956年,2008年 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評審,目前,醫院已成為一所頗具實力、中醫特色優勢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臨床醫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醫 院,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廈門大學醫學院臨床教學醫院,是福建省對外中醫藥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置在廈門的海峽中醫藥合作發展 中心和交流基地。
    廈門市中醫院創建於1956年。現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地市級重點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臨床醫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廈門大學醫學院臨床教學醫院,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臨床基地)建設單位、全國遠程病理會診試點醫院、全省三級醫院中**的全國傷害檢測中醫醫院。2015年位列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醫院競爭力•中醫醫院100強”排行榜第45位。
    規模:醫院由北區總院、南區分院、禾祥東門診部(國醫堂)組成,占地麵積7.3萬m2,建築麵積9.6萬m2,下轄禾山、江頭、殿前和金山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製床位1200張,是福建省乃至海西經濟區中規模**的中醫院之一。
    人才隊伍:現有職工2044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60名,博士23名,碩士249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4名,全國**中醫臨床人才6名,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8名,省名中醫1名,省級**中醫臨床人才9名,廈門市**中青年中醫後備人才3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41人。醫院采取柔性引進人才政策,通過院士指導平台和雙主任製的形式,聘任了陳可冀院士以及引進吳永健、任東林等國內知名教授為臨床科室雙主任。
    科室設置與專科(學科)建設:醫院綜合功能完善,中醫特色鮮明,專科(學科)建設成效顯著。設有臨床科室21個、醫技科室11個、中醫特色專病門診39個、專科門診67個,設立了16個中醫綜合治療室,占開設病房的臨床科室總數的80%。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鹽酸齊拉西酮片有哪些副作用?

鹽酸齊拉西酮片作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錐體外係反應、嗜睡、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口幹、心動過速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體重增加、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此外,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心電圖QT間期延長、肝功能異常、低血壓等。使用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症狀變化,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哪些癌症被稱為懶癌?

所謂的“懶癌是指那些生長速度較慢、侵襲性較低、預後相對較好的癌症類型。這些癌症通常不會迅速擴散,對患者的生命威脅較小。常見的“懶癌包括甲狀腺癌中的乳頭狀甲狀腺癌、前列腺癌中的低風險前列腺癌、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等。這些癌症的治療通常較為溫和,預後也相對較好,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懶癌。然而,即使是“懶癌,也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

心境情感障礙能否自愈?

心境情感障礙,包括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等,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其病因涉及遺傳、生物化學、環境和心理因素。雖然某些輕度的心境情感障礙患者可能通過自我調節、心理治療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實現症狀的緩解,但大多數情況下,心境情感障礙需要專業的醫療幹預,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患者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綜合治療,以實現病情的控製和改善。

如何緩解頻繁的噩夢問題?

緩解頻繁噩夢問題,首先應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其次,避免在睡前接觸刺激性強的內容,如恐怖電影、緊張小說等。此外,可以嚐試在睡前進行放鬆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等,以減輕緊張情緒。保持睡眠環境舒適,避免過熱或過冷。若噩夢與特定心理問題相關,可尋求專業心理谘詢幫助。通過這些方法,有助於減少噩夢的發生,改善睡眠質量。

憂鬱症是如何造成的?

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障礙,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遺傳因素可能使某些個體更容易發展出抑鬱症狀。環境因素,如長期的壓力、創傷性事件、失去親人或工作,以及社會支持的缺失,都可能觸發抑鬱症。此外,生物化學因素,包括大腦中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不平衡,也被認為是抑鬱症的潛在原因。心理因素,如消極思維模式和應對策略,同樣在抑鬱症的發展中扮演著角色。這些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帕羅西汀治焦慮症需多久見效

帕羅西汀作為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用於治療焦慮症具有一定療效。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開始使用帕羅西汀治療後,可能需要2到4周的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的療效。然而,每個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見效時間可能有所不同。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反應調整治療方案。患者應遵循醫囑,定期複診,以便醫生評估療效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