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重慶醫院排行榜

重慶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市大坪醫院、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展開】
  • 1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沙坪壩高灘岩正街30號
    收錄醫生 831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25名     評級 5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一臨床醫學院,對外稱西南醫院。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岩,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康複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前身係國民政府中央醫院,1929年建於南京,1941年遷至重慶,1949年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接管,1950年命名為西南醫院,1975年改稱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6年轉隸軍委訓練管理部,2017年轉隸陸軍,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總體情況。醫院有臨床醫技科室60個,展開床位2900張。2019年,年度門急診量414.7萬人次,收容量14.6萬人次,手術量11.4萬台次,平均住院日5.93天。儀器設備總值約22億元,擁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術中核磁、7.0 T核磁共振、TOMO刀、大型高壓氧艙群、神經導航係統等高精尖儀器設備。


    學科人才方麵。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12個,軍隊“雙一 流”重點學科1個,軍隊醫學專科中心14個,其中7個全軍研究所、7個全軍專科(專病)中心。2020年複旦大學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全國第25,較上一年度上升3名,其中燒傷科位列全國第1,病理科位列全國第4,檢驗科位列全國第4,整形外科位列全國第8,康複醫學科位列全國第9,普通外科等12個學科上榜提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三級以上教授64名(在職8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名,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青年千人、萬人計劃、國家優青等特殊人才20名,博士生與碩士生導師共207名。


    醫療技術方麵。長期以來,醫院致力於臨床高新技術培育,創新性開展3D打印缺損修複、異種皮移植、心腎聯合移植、移動MRI等國際、國內領先的臨床新技術30項。現已形成了燒(創)傷、消化係疾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病、運動損傷與康複、臨床檢驗與病理精準診斷等優勢領域,培育了乳腺、關節、風濕病、新生兒重症等專病特色,鍛造了大器官移植(心、肝、腎、多器官聯合)、全係列微創外科(各係統腹腔鏡、介入、內鏡、射頻)、幹細胞與再生修複、腫瘤免疫與個體化診療、3D打印、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醫療技術。


    教學培養方麵。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授權點32個,為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牽頭單位),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授權點34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8個,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個。建成全軍首 個臨床技能模擬培訓中心,獲批國際災難生命支持課程培訓基地、國家 級災害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榮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特等獎,全國護理本科臨床技能競賽一等獎。參與編寫國家 級規劃教材27部。


    科技創新方麵。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 級科研平台3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平台25個。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領域第一個重大項目、國家“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軍隊重大項目等在內的課題3000餘項,年獲科研經費超億元。在軍事、臨床和基礎三大領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占全校3/7),二等獎15項,省部級一等獎以上成果50項。近年來,發表影響因子10分以上原創性論著70篇,20分以上原創性論著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單位在《Nature》、《Science》主刊發表原創性論著2篇。主辦亞洲唯 一燒傷領域期刊《Burns & Trauma》,成為年度世界燒傷專業影響因子最 高的雜誌。


    承擔重大任務方麵。參加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等國內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承擔維和醫療、援利抗埃等國際重大醫療救援任務,遂行“合作精神-2012”、“聯合救援-2016”、“核救—2019”、“生防堅盾—2019”等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圓滿完成國家和軍隊賦予的光榮使命。承擔埃塞俄比亞國防軍總醫院與國防大學附屬醫院海外援建任務,受到廣泛讚譽。同時承擔國家與軍隊指令性幫扶任務,精準幫扶幫帶軍地10家醫院,為邊防官兵和老少邊窮地區百姓提供人民軍醫的優質醫療服務,全麵打造軍民融合一 流服務品牌。


  • 2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渝中區袁家崗友誼路1號
    收錄醫生 759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56名     評級 5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於1957年由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現複旦大學)附屬醫院分遷來渝創建,曆經6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和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及涉外醫療為一體的重點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牽頭成立了重慶市首家醫院集團(醫聯體),即“重醫一院醫院集團”,集團以院本部為核心,包括3家直屬部門與單位(第一分院、金山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15家市內托管醫院(大足區人民醫院、海扶醫院、綦江區人民醫院、萬盛經開區人民醫院、酉陽縣人民醫院、合川區人民醫院、璧山區人民醫院、梁平縣人民醫院、南川區人民醫院、潼南區人民醫院、銅梁區人民醫院、忠縣人民醫院、長壽區人民醫院、渝北區人民醫院、城口縣人民醫院)、5家市外幫扶醫院(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院、陝西省渭南市人民醫院、陝西省富平縣人民醫院、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院)。

    服務能力出眾  院本部開設臨床科室36個,醫技科室8個,現有編製床位3200張。2017年門診量335.16萬人次,出院病人14萬人次,手術10.98萬台次。病人來自全國各地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在重慶及四川、貴州等周邊省市擁有25家教學醫院和77家指導醫院。

    醫療技術精湛  院本部常年承擔疑難危急重症救治、應急救援、幹部保健及涉外醫療任務,是重慶市SARS、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重症病例救治首要單位和專家組長單位,以及重慶市唯一一家同時獲肝、腎移植技術準入的地方醫院。形成了器官移植、微創、介入、無痛診療等優勢技術,推行以疾病為鏈條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擁有國家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7個(產科、檢驗科、重症醫學、專科護理、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神經內科、普通外科、眼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老年病科),數量居全國第12名。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老年病重點專科”1個。獲批衛生部培訓基地14個,重慶市臨床診療中心27個,重慶市醫療質量控製中心20個,重慶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11個。各學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優勢,綜合診斷治療水平居國內先進行列。

    醫療設備先進  院本部擁有PET-CT、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高劑量率三維後裝治療係統、炫速雙源CT、寶石能譜CT、128層螺旋CT、3.0T MRI、1.5T MRI、平板DSA、SPECT、高強度超聲聚焦腫瘤治療係統、影像引導放射治療係統(IGRT)等一批大型醫療設備。

    醫學人才濟濟  院本部擁有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江學者、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等在內的一大批學術造詣高、臨床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擁有教授276人,副教授354人,博士生導師64人,碩士生導師392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39人,現任國家級學會、協會學術職務626人次,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8人,重慶市醫學會正副主任委員60人次,重慶市醫師協會正副會長46人次。

    科教成效顯著  院本部形成了以神經科學、腫瘤學、脂糖代謝、眼科及重症醫學等為代表的“五大優勢學科群”。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6個。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內科學-傳染病學、神經病學)、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中西醫結合臨床),重慶市高校重點學科34個、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1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5個。承辦統計源期刊《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近5年(2013—2017)來承擔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級縱向科研課題81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各級科技成果獎38項。2016年在中國科技統計源期刊上發表的科技論文數居全國醫療機構第10位。

    榮譽獎項眾多 院本部先後獲得“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係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衛生部“2005-2007年度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和“全國衛生係統護士崗位技能競賽”金獎等一係列榮譽稱號。

  • 3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專科醫院
    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二路136號
    收錄醫生 249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59名     評級 5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於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兒科係遷渝創建,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醫院,最早被國家授予兒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後流動站,是首批兒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重慶市兒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3個和重慶市幹細胞治療工程中心;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三八”紅旗單位、全國優秀衛生計生機構、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醫德建設先進單位,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2016年“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國家衛計委“2015—2017年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構建和諧關係示範醫院。在全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位居全國兒童醫院第三位。

    醫院現有教職員工3500餘名,博士生導師26名、碩士生導師180名,高級職稱專家26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名。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醫院協會兒童醫院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是《中華兒科雜誌》、《中華小兒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兒科雜誌》、《臨床小兒外科雜誌》等雜誌副總編、副主編單位及國內10餘家雜誌副總編和編委單位;是國家規劃教材《兒科學》第六版主編和第七、八版副主編單位;是統編教材《兒童保健學》第一版主編和第二、三版共同主編單位;是《小兒外科學》第四、五版和《兒科人文與醫患溝通》共同主編單位,《小兒傳染病學》第四版、《兒科雙語教材》、《兒科醫生實習手冊》副主編單位。是重慶市醫學會兒科專委會及小兒外科專委會、重慶市康複醫學會、重慶市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

    醫院現有渝中院區和禮嘉院區兩個院區,共編製床位2480張。開放總床位1700餘張。2017年門急診量290.9萬人次,住院量7.97萬人次,外埠病人比例近40%。醫院專業設置齊全,是美國心髒協會(AHA)授權認證的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全國聯網的兒童急救中心、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出生缺陷幹預救助示範基地”、國家衛生計生委先心病介入培訓基地,是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全國唯一一家擁有肝髒移植資質的兒童醫院,是重慶市哮喘防治中心、重慶市危重新生兒及早產兒急救中心、重慶市兒童營養研究中心、重慶市新生兒篩查機構、重慶市兒童創傷診治中心、重慶市兒童五官診治中心、重慶市兒童發育行為與心理健康中心、重慶市兒童康複中心、重慶市兒童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共有42個臨床和醫技科室,兒童重症醫學、小兒呼吸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兒科臨床護理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罕見病(PID)診治技術、肝移植技術、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先天性心髒病介入診療技術、介入肺科學技術、兒童癲癇手術、微創外科手術、極低出生體重兒綜合救治及HIFU治療兒童實體腫瘤等技術均達國家一流水平。

    兒科學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兒科醫師培養基地和兒科學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承擔著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教育及臨床進修、醫師規範化培訓等教學任務。年招收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400-500名,進修生及規範化培訓人員200-300名。擁有先進、齊備的教學設備和臨床技能訓練室供學員學習和模擬訓練。

    兒科研究所為醫院科研的重要基地,是發育與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發育與疾病”為主線形成“免疫與感染”“神經精神疾病”“先天畸形與組織工程”“腫瘤發病機製與個體化治療”四大方向,初步形成基礎與臨床相互合作與滲透的構架。小兒臨床免疫、兒童保健、兒童呼吸病學、泌尿外科和新生兒病學是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團隊引進多名加拿大UBC大學(包括皇家科學院院士和健康科學院院士各1名)和其他海外大學高端科研人才,榮獲中組部“千人計劃”稱號、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重慶市首屆“兩江學者”等。醫院保持了全國兒科學科學研究的先進地位:牽頭國家衛生計生委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1項(1399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3項,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兩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連續10年名列全國兒科界第一位。

    醫院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與16所國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與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等單位建立長期全麵合作關係。

    醫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公益活動,申請到“明天計劃”、“微笑列車”、“重生行動”、“肢殘兒童矯治計劃”、 神華集團捐贈“白血病基金”等各種基金項目,並牽頭建立 “重慶市希望工程--小天使基金”,為緩解貧困疾病兒童看病難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全國婦聯慈善貢獻獎。

    醫院堅持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牽頭組建西部兒科發展聯盟,並擔任聯盟理事長單位,該聯盟輻射西部10個省區市,聯盟成員共計132家。牽頭組建重慶市兒科發展聯盟,全市39個區縣、61家兒科醫療單位共享優質醫療資源。為促進中國兒科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4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橋正街83號
    收錄醫生 790     評價 0     [複旦排名]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90名     評級 5

    新橋醫院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始建於1944年,前身是國民黨軍政部陸軍醫院,1950年改編為西南軍區總醫院,1955年轉隸第七軍醫大學,為第二附屬醫院,對外稱新橋醫院。1975年改稱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址由賀龍、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選定。現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也是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    硬件精良設備先進    醫院展開床位286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症監護病床289張和現代化層流淨化手術室43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42間,雜交手術間1間;有包括360°旋轉調強放射治療係統、世界最先進的Leksell C型智能伽馬刀、640層動態容積CT、第三代TOF技術64排PET/CT、3.0特斯拉雙梯度MRI、四維彩超和INNOVA3100平板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係統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2000餘台件,儀器設備總價值10億元。    學科齊全主幹強健    醫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45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10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肝膽外科、胸外科、整形外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1個(中西醫結合腎髒病重點建設專科),全軍醫學研究所4個(呼吸、心內、心外、腫瘤),全軍醫學專科(病)中心6個(腎內、超聲、骨科、神外、血液、口腔),優生優育中心學科3個(婦產、兒科、泌外)。醫院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8個。有6個重慶市質量控製中心(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製中心、腎移植質控中心、心髒大血管外科(含心髒移植)醫療質量控製中心、美容外科質量控製中心、臨床輸血質量控製中心、護理質量控製中心)。    技術雄厚特色鮮明    年門急診量、住院人次、手術台次均居國內三甲醫院前列,患者分別來自香港、台灣等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外地患者占駐院人次的31%,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9.1%,治愈好轉率98.7%。是國內最早一批組建呼吸內科、胸心外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等特色專科,最早一批開展胸心手術,甲狀腺手術等特色技術,最早一批實事ARDS、酸堿失衡、腫瘤保器官綜合治療等相關特色項目的醫院。急慢性呼吸衰竭、心髒衰竭、腎髒衰竭等重大、疑難、危重疾病救治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年開展心髒介入手術7000餘例、心髒外科手術3500餘例、脊柱微創手術2200餘例、腦血管疾病介入手術3000餘例、消化內鏡診療4萬餘例、血液透析7.3萬餘例,造血幹細胞移植累計1200餘例,腎移植手術累計開展3900餘例,居國內第一方陣。醫院已形成以肺、心、腦、腎、脊柱、血液、胃腸、口腔頜麵、皮膚等器官係統疑難疾病及腫瘤、重症創傷救治為特色的強大綜合救治實力。成功開展了4對胸腹聯體嬰兒分離、2例異位心矯治以及雙頭單體女嬰救治,被總後勤部首長稱讚為“敢治別人不敢治的病,能治別人之不好的病”的為軍為民服務模範醫院。    人才濟濟成果豐碩    醫院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首屆中國醫師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優秀拔尖人才群體;現有教職員工37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69名,博(碩)士導師138名,博(碩)士學位獲得者595名。醫院承擔有13個專業、6個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21名教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銀獎。近三年來,先後承擔包括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衛生部行業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軍隊“十二五”重點課題等在內的國家、軍隊、省市級課題38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項15項;近五年來,獲軍隊(省部)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40項,獲包括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軍隊(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41項。內科學教研室獲評總後優秀教學團隊,《內科學及野戰內科學》列入國家衛生部“十一五”規劃統編教材。獲評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項,獲第一屆和第三屆全國醫學院校青年教員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2名;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軍隊、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15篇。醫院被重慶市評為綜合化教學改革創新試驗區。成功研製了全國首列衛生列車,研發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入選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理念先進榮譽滿院    經過70年的建設與發展,醫院秉承“做一流品質、建國際名院”的辦院理念,始終致力於 “大器官疾病綜合救治能力、醫療應急處置能力、現代化院園文化、賓館式病房服務、國際化人才培養以及生態化營院”醫療品質的塑造。醫院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中印邊境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曆次戰爭的衛勤保障,以及抗震救災等重大應急醫學救援任務,胸心外科劉欲團教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一等戰功。先後獲評“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單位、醫德醫風先進單位、全國愛嬰醫院、全軍“藥材管理先進單位”、全軍綠色營院等稱號。    發展願景    嘉陵江畔懸壺,歌樂山下興院。新世紀新階段,新橋人堅持和發展學校“以質量取勝,以特色取勝”的辦學思想,始終高舉“姓軍為兵、保障打贏、服務人民”的辦院宗旨,按照“依法治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品質立院”的辦院思想,瞄準建設“軍內前列,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研究型國際名院”的建院目標,大力推進一流發展戰略,全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持續提高質量內涵,為有效履行軍隊醫院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5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中國重慶市臨江路76號
    收錄醫生 314     評價 0         評級 5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前身為始建於1892年的“重慶寬仁醫院”。醫院現有開放床位1380張,年門診量超過百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5萬人次,年手術量超2萬餘人次。擁有價值近4億多元的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有53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現有博士學位點27個,碩士學位點29個,並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職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有20餘名,有博士、碩士生導師近150名。有一批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工程研究所、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國家教育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設在該院。

    近年來,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設有重慶市肝病治療研究中心、重慶市心律失常治療中心、重慶市微創外科中心等15個市級醫學中心,廣泛開展移植技術、介入技術、血液淨化技術、微創技術等特色技術,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承擔重醫多層次醫學生的教學任務,每年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250餘名和本科生近千人。感染病科和神經內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和腎內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有重慶市重點學科16個,獲得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 “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課題600餘項,共獲得科研經費逾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60餘項,獲專利授權40餘項。主辦了《中華肝髒病雜誌》、《臨床超聲醫學雜誌》及《肝博士》。

    作為中國西部曆史最悠久的醫院之一,利用位於解放碑的優越地理位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全力打造重慶CBD標誌性城市醫院,並正規劃建設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南國際醫院,向國內一流醫院的目標邁進。

  • 6 重慶市大坪醫院
    重慶市大坪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渝中區大坪長江之路10號
    收錄醫生 179     評價 0         評級 5
    中心由陸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對外稱大坪醫院)和野戰外科研究所改建而成。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坐落在兩江環抱、風景秀麗的佛圖古關上,南俯長江,北瞰嘉陵,山水輝映,是全軍**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軍隊醫療衛生機構,為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中央首長來渝指定保健醫院,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院所占地總麵積近20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擁有目前西南地區規模**、功能先進,集人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一體的單體病房大樓,總建築麵積近12萬平方米。
    人才實力 中心形成了院士領銜,以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為骨幹,以**中青年人才為主體的人才方陣。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200餘名;博士、碩士生導師近20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科技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人;總後“三星人才11人; 重慶市學科學術帶頭人18人。
    學科建設 中心學科專業齊全,外科學所有三級專業均為國家重點學科。現有野戰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眼科、消化內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軍隊“2110”重點建設學科(野戰外科學)。有全軍戰創傷專科中心、全軍胸外科專科中心和全軍交通醫學研究所;高血壓代謝病、青光眼病、內耳疾病以及便秘為全軍專病中心;婦產科、小兒科、泌尿外科為全軍優生優育中心。戰創傷醫學、胸心外科、眼科學、神經內科、生物醫學工程、腫瘤治療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高血壓病研究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交通醫學研究所、創傷愈合與組織工程研究所、宮頸癌防治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為重慶市研究所,皮膚科為重慶市高校皮膚組織工程研究中心。
    教學科研 中心所有臨床學科和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均為博、碩學位授權點,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承擔了博士後、博士、碩士、本科、大專5個層次13個專業的教學任務,年培養各類學員1800餘名,年招收進修生500餘名,已建成臨床示教、手術轉錄及遠程教學係統和臨床技能訓練中心。《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為國家精品課程;“創建現代軍事醫學學科體係培養新型軍事醫學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為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內鏡診治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介入診治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腹膜透析培訓基地、軍隊及重慶市臨床藥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鄉村醫生培訓基地...。
    中心具有良好的科研條件,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擁有全軍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傷、燒傷與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全軍“重中之重”建設實驗室—戰創傷基礎研究實驗室和全軍重點實驗室—交通醫學實驗室。高血壓病實驗室、創傷基礎實驗室、交通醫學實驗室、車輛生物安全碰撞實驗室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承擔了以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級為代表的重大科研課題,課題總數660餘項。先後獲得軍隊、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150餘項 ,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軍隊、省部級一等獎24項,軍隊、省部級二等獎118項。近五年發表SCI、EI期刊高質量論文650餘篇;5分以上SCI論文60餘篇;入選F1000的高質量論文7篇。2014年發表SCI論文202篇,5分以上20篇、10分以上3篇。成功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雜誌發表論著。“十二五”獲得國家專利400多件,2014年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000萬元。每年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4~5次,每年接待外國專家來訪100餘人次,每年100人次專家教授受邀出國交流。
    臨床技術 以急危重症和介入微創治療為標誌的醫療高新技術國內領先。建成了全國最早的大型集中式重症監護單元和西南地區**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以ICU、CCU、NICU、血液淨化透析中心等科室構建的急危重症救治體係國內領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心、肝、肺腎等大器官移植,小兒心髒移植填補了國內空白,肺移植存活時間居國內第二;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中子刀治療宮頸癌、脫鈣骨移植治療骨缺損、骨不連,遊離空腸代食管術等新技術;開展了結腸重建食管術、體內雷管取出術、巨舌症等國內罕見手術;擁有全國第四家規範化的“一站式複合手術”平台,複合手術技術、腦血管病介入、心髒、肺、食管及肝、腸等微創手術、便秘外科治療以及青光眼、梅尼埃病、代謝綜合症的診治等20餘項技術邁入國內領先水平。擁有四大國家級技術培訓基地: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基地、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及防控基地、衛生部內鏡診治培訓基地、衛生部腹膜透析培訓示範中心。
    以嚴重創傷救治為品牌的醫療特色鮮明。中心創傷醫學專業獲得2項“973”項目的滾動資助,創傷、燒傷及複合傷實驗室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編出版《實用創傷救治》、《多發傷救治學》、《災害醫學》等多部教材或專著,總結形成的嚴重戰創傷救治理論和技術、批量傷員救治策略和技術享譽國內。創傷專科醫院是我國首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的專科醫院、全軍**的醫學專科中心,構建了學科團隊整體化救治模式,製定了嚴重創傷院內緊急救治流程,實現嚴重創傷一體化、全程緊急救治,總結形成的限製性複蘇、緊急救治簡明手術等損害控製新理論新技術顯著縮短了嚴重創傷患者傷後確定性手術的時間,提高了救治效果,與重慶市50餘家醫院建立了創傷救治網絡,年手術2000餘台,救治嚴重創傷200餘例,成功率達96%,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應用形成了有效轉化。
    醫療設備 醫院現有先進大型儀器設備3000餘台/件,設備總價值達13億元,處於全球醫療機構的一流水平。引進有德國西門子最新一代Biograph 64排52環PET/CT和HR+ PET,是西南地區**擁有兩台PET的醫院;高精尖設備有荷蘭Philips Brilliance 256排iCT,GE 64排閃速VCT,西門子3.0 T、1.5T磁共振成像係統,美國GE 1.5T磁共振成像係統,意大利百勝四肢關節專用磁共振O-scan,美國GE Infinia SPECT,美國GE Innova3100數字平板DSA,德國西門子AXIOM Artisd TA型大平板數字DSA,美國醫科達IGRT醫用直線加速器,荷蘭Philips全自動單雙平板DR,美國HOLogic數字化乳腺用X線機,美國GE Voluson高檔彩超,邁柯維ROTAFLOW型ECMO係統,德國蔡司VisualMax全飛秒激光治療儀、潘太克斯共聚焦顯微內鏡係統等,還擁有全身伽瑪刀、頭顱伽瑪刀、中子刀、體外震波碎石機等國際一流的醫療設備,高新科研設備有瑞士布魯克7.0T小動物磁共振、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成像係統、流式細胞儀等。
    1994年,被評為首批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被評為“愛嬰醫院”,1997年、1999年獲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稱號,2001年被批準為“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2002年被批準為“重慶市首批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先後獲得“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軍雙優服務先進單位”、“總後勤部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總後安全穩定先進單位”、“總後勤部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重慶市擁政愛民先進單位”、“重慶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重慶市物價信得過醫院”、“重慶市愛心助殘先進單位”、“重慶市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 7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村69號
    收錄醫生 121     評價 0         評級 5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位於享有重慶後花園美譽的北碚主城區內,其前身為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於1927年創辦的峽區地方醫院,抗戰時期江蘇醫學院搬遷與此,現已發展為重慶北部地區最大的醫療中心、三級甲等醫院、重慶醫科大學北碚附屬醫院、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美國加州聖蓋堡醫院友好醫院。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占地麵積9.8萬平方米,建築麵積7.2萬平方米。總資產3.5億元,現代化的醫院綜合大樓居於國內領先水平。擁有層流手術室、中心ICU監護室、血液透析室、高壓氧艙、核磁共振、大型C臂、螺旋CT、DSA、全身X刀、直線加速器、大型生化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7000多萬元。可開放床位800張。現有職工800餘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00餘人,博士、碩士生50餘人,8個碩士生點麵向全國招生。年門診量30餘萬人次、出院病人2萬餘次、各類手術8千餘台。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的專科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其中有近20餘項專業特色技術位居全市前列。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始終堅持“情係民生、追求卓越”的辦院理念,先後獲全國健康促進示範醫院、全國醫院文化先進集體、全國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重慶市“十佳”醫院等榮譽稱號。

  • 8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涪陵區高筍塘路2號
    收錄醫生 309     評價 0         評級 5

    涪陵中心醫院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彙處的涪陵區高筍塘路2號,是一所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創辦於1914年,係加拿大多倫多基督教在涪陵的“英美會”所創。重慶直轄前係四川省涪陵地區人民醫院。重慶直轄後1999年2月更為現名.現為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重慶醫科大學涪陵附屬醫院、重慶市級“非典”診治定點醫院、渝東南地區醫療、急救、教學、科研的中心、渝東南地區執業醫師定點考試醫院,與重慶市急救醫療涪陵分中心、重慶市涪陵區紅十字醫院“三塊牌子一套班子”。

    環境建設成績斐然 醫院黨政一班人形成了“完善醫院軟硬環境,樹立醫院嶄新形象”的共識。從多方麵入手,加強醫院軟、硬環境建設。在原計算機局域網管理的基礎上,醫院今年又啟動了計算機網絡管理二期工程——門急診、臨床、醫技係統各科室實現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此外,規劃中的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病房大樓、急救中心廣場,新建的120急救通道等都為傷病員營造了更加方便、舒適的診療和康複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醫院先後引進多種進口的高檔醫療儀器設備,擁有荷蘭飛利浦螺旋CT、意大利血管數字減影機、日本東芝三維彩超、人工心肺儀等先進、高檔的醫療設備400餘台套。

    人才培養著眼未來 醫院按照“送出去,引進來”的思路,一方麵鼓勵職工進行學曆培訓和繼教學習,選拔人員送到省外、國外學習深造;另一方麵采取政策優惠、待遇吸引等方式,引進高學曆人才。經過幾年努力,醫院人才結構日趨合理,老中青梯隊形成,中青年人才輩出,醫療技術水平躍上了新台階。如今,在職職工788人中有高級職稱94人、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兼職碩導4人、博士生2名、碩士生13名,臨床醫學研究生課程班69人;有重慶市醫學會各專委會副主任委員7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水平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人、重慶市名中醫1人、《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國醫院》、《臨床超聲醫學雜誌》等雜誌編委(常務編委)共14人。

    學科建設步伐加快 開放床位600張,有專業科室32個,專業設置齊全。為形成醫院特色,打造醫院品牌,醫院對一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肝膽外科、超聲科以及二級重點學科消化內科、骨科、泌尿外科,采取了政策上傾斜,資金、設備上扶持等方式,推動其快速發展,形成了內科以介入診治、外科以微創、腔鏡為發展方向的特色,其中不少項目居國內和市內領先水平。2000年開通

    科技興院持續發展 醫院確定了“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製定優惠政策,每年列出專項資金,鼓勵搞科研,扶持學科發展,不斷引進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先後與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廣東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科大學肝膽外科中學院校建立了友好關係,常年邀請專家、教授來院講學、會診。同時,派出人員赴印度馬德拉斯心血管病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國內友好醫院進修學習,合作開展科研項目,醫院科研和學術水平大幅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如今,醫院職工每年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篇以上、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0篇以上;每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80項以上,並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2項,區級科研成果獎23項;主(參)編出版學術專著14部。目前有在研市(部)級科研項目4項,區級科研項目19項,率先在渝東南地區開展“肝移植”手術,成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能開展該項手術的地區級醫院。

    教學工作任重道遠 作為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及渝東南地區教學中心,每年擔負著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職工醫學院帶教本科和專科實習生50名以上,帶教市第三衛校、萬州衛校、萬州中醫學校等中專學校實習生100人以上,接受周邊各區縣醫院進修生70人的教學重任;醫院本著“教學促進業務發展,業務發展推動教學”的原則,成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教研室4個,教研組14個,教學相長,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急救通道綠意盎然 1992年4月竣工的急救中心大樓,由國家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務院三峽經濟開發辦公室、四川省經委、涪陵地區財政和原涪陵地區人民醫院共同投資興建,建築麵積10204m2,時稱四川省涪陵急診搶救和技術培訓示範中心(簡稱涪陵急救中心)。2001年11月,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將涪陵急救中心規劃為重慶市急救醫療的6個分中心之一,覆蓋涪陵區、長壽縣、武隆縣、豐都縣、墊江縣、石柱縣;分中心急救部下設急診科(觀察床20張)、創傷外科(病床30張)、120院前急救、急診ICU(病床2張);院前急救擁有監護型急救車1輛、普通型急救車3輛、120急救指揮車1輛。隨著醫院現代化綜合病房大樓、急救中心廣場的規劃建設和120急救生命綠色通道的建成使用,分中心急救生命通道建設呈現出一片盎然生機。

    深化改革促進發展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醫院抓住機遇,主動迎接入世和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挑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2003年,經區人事局、區衛生局批準,作為全區事業單位人事製度改革的試點單位率先在全區開展了人事製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實施了全員競爭上崗;“三定”方案體現因需設崗、以崗定酬、按崗納薪原則,激活了用人機製;2001年10月起,先後實施了對400多個品種的物資實行了“零庫存”管理、臨時工實行與居委會共管、園林

    碩果累累振奮人心 2000年10月醫院被評為重慶市文明單位;2002年6月又通過了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標準的考評驗收(市衛生係統首家),同年12月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推薦為全國“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醫院”,2003年11月通過了“醫療優質高效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的評審驗收。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文明醫院、愛嬰醫院、重慶市放心藥房、涪陵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今年又獲得重慶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三八紅旗集體、重慶市“星級護理站”、“重慶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等;保持了重慶市級愛國衛生先進集體稱號;計劃生育、園林式單位、綠化紅旗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年年被評為涪陵區的先進單位。

    黨委書記、院長趙麟豐被中國女醫師協會評為“全國巾幗模範院長”、被中組部評為“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被重慶市委、市政府評為“重慶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立二等功;醫院14名醫務人員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成績突出,分別被重慶市委、重慶市婦聯、市衛生局、涪陵區委、區政府、區衛生局授予“重慶市三八紅旗手”、“重慶市防治非典工作優秀共產黨員”、“涪陵區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奮力拚搏繪就藍圖 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領全體職工銳意創新,開拓奮進,共同描繪了宏偉藍圖:到2007年底,醫院占地麵積達到270畝(179980米),有1個總院、1個分院(占地100餘畝的李渡分院)、3個門診部,醫院規模進一步擴大,開放床位1000張;年收治病人2萬人次,門診病人達50萬人次,年收入超過2億元,固定資產總額超過2億元;不斷改善醫院環境,成為“醫療現代化、管理標準化、建築智能化、病房家庭化、環境園林化”的現代化醫院;不斷增添醫療設備,醫療設備總值達到或超過1.2億元,能滿足醫療、急救、教學、科研的需求;正高級職稱達到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4%,副高級職稱控製在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2—14%,中級職稱控製在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5—38%。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躋身重慶市先進醫院行列。

    地址:重慶市涪陵區高筍塘路2號郵編:408000

    電話:(023)72226100 72224460(傳真)

    網址:www.cqflzxyy.com.cn
  • 9 重慶市人民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正街104號
    收錄醫生 694     評價 0         評級 5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是重慶市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經重慶市政府批準,由原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重慶市中山醫院合並組建,於2016年3月25日掛牌成立。2018年6月12日,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委的支持下,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簽約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保留重慶市人民醫院編製),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直屬附屬醫院。2018年11月18日,依托醫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臨床醫學院。醫院是重慶市首家涉外醫院、重慶市幹部保健醫院、重慶市廳局級領導幹部定點體檢單位,曾多次圓滿完成國內外領導人、大型會議和賽事的醫療保健工作。

    醫院學科門類齊全、優勢學科集聚。擁有國家神經係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所、重慶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中心、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重慶市眼耳鼻咽喉科醫院、重慶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為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醫學學科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醫院現有臨床醫技科室56個,擁有1項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心血管外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過敏反應科),5個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心血管外科、骨科、老年病學科、耳鼻咽喉科學、醫學檢驗科),14個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重症醫學科、檢驗科、麻醉科、呼吸內科、骨科、老年病科、醫學影像科、神經外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腫瘤科),1個重慶市特色醫學專科(康複醫學科),4個臨床研究中心(心血管外科學、檢驗醫學、耳鼻咽喉學、老年疾病學),5個國家及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國家發改委血管植入物工程實驗室、腎髒病透析治療研究室、臨床檢驗質量控製研究室、結核基因診斷中心實驗室、神經變性病實驗室)。醫院形成了以心血管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肝膽胰腺外科、乳腺甲狀腺外科、老年病科、醫學檢驗科為主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科群。

    醫院高端人才彙集、專業實力雄厚。現有職工25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00餘人,雙聘院士1人,高級職稱近400人,博士70餘人,擁有一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突出貢獻專家、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是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臨床藥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重慶市護士規範化培訓基地。

    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前身是1929年創立的國民政府中央醫院,1939年遷至重慶。1945年在學田灣設立國民政府中央醫院城區門診部,1947年該門診部遷至現址,更名為國民政府中央醫院重慶城區分院,1950年後相繼整編為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行政委員會直屬醫院。1951年負責西南局機關幹部醫療保健工作,1954年設置全市唯一一家地專級以上高級幹部病房(直至20世紀80年代),1955年正式命名為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1985年成為重慶市唯一的副廳級醫院,1991年增掛重慶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1993年成為全市首批三級甲等醫院,1997年增掛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2003年增掛重慶市眼耳鼻咽喉科醫院,2006年增掛重慶中俄友好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前身是1935年創立的重慶義林醫院,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一路。1950年命名為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1961年按中央衛生工作會議決定進行學科調整,組建成全國唯一的外科醫院即重慶市外科醫院,同期建成中國第一個肝膽外科臨床科室。1995年增掛重慶市心肺血管疾病醫療研究中心,1996年增掛重慶市骨傷骨病醫療研究中心,2001年更名重慶市中山醫院。2012年與重慶市肺科醫院合並組建重慶市中山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江北院區前身是重慶市肺科醫院,創建於1956年,以呼吸疾病尤其是結核病防治為主,是西南地區較大的治療各種肺部疾病和重慶市指定治療結核病專科醫院。醫院曾用名為重慶市江北幹部療養院,後更名為重慶市第二結核病醫院,1984年被市政府正式定名為重慶市肺科醫院。1996年經市政府批準,增掛重慶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牌子。2012年與原重慶市中山醫院正式合並成立重慶市中山醫院。2019年12月27日,江北院區停診。

  • 10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醫保 綜合醫院
    重慶萬州區新城路165號
    收錄醫生 211     評價 0         評級 5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始建於1929年。始初為萬縣市民醫院,解放後,1951年更名為萬縣專區人民醫院,1979年更名為萬縣地區人民醫院,1993年更名為萬縣市中心人民醫院,1998年定名為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曆經80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輻射渝、鄂、川、陝,承擔著周邊23個區縣的公共醫療救治任務,年門診量235.12萬人次,年出院病人8.2萬人,年手術台次3.24萬,是全國首家通過新三甲複評檢查的區級醫院,成功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擁有“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110餘項。

      醫院占地麵積431畝,建築麵積達50.07萬平方米(含在建和規劃建築麵積)。設有1個總院,8個各具特色的分院:平湖分院、百安分院、兒童分院、禦安分院、腫瘤分院、急救分院、口腔分院、江南分院;擁有國家級醫學專業中心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培育項目1個、市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特色專科3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市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市級科研機構和醫學研究中心3個、區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20個、區級科研機構1個。

      是川北醫學院三峽臨床學院;川北醫學院、瀘州醫學院碩士生培養點;第三軍醫大學、瀘州醫學院、川北醫學院等9所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和培訓基地;重慶醫科大學醫學超聲工程研究所三峽臨床基地;是渝東北105所鄉鎮中心衛生院、縣級醫院的上級指導醫院,區內15所鄉鎮中心衛生院統籌發展師帶徒醫院;國家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重慶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醫院擁有編製床位2270張,開放床位3000張,現有職工4825人,其中:在職職工3227人,社會化用工960人,離退休職工638人,博士4人,碩士202人(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78人)。

      醫院總資產35億元,其中醫院擁有世界領先的德國西門子3.0T核磁共振、128層螺旋CT、機械臂(ZEEGO)血管減影係統等先進醫療設備5507台件,其中千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6台件,百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69台件,10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738台件。

      醫院科研成果斐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國家專利技術8項。廣泛開展心內直視手術、介入手術、微創手術、碘125粒子植入技術、生物細胞免疫技術、海扶臨床應用技術等,在國內達到先進水平。

      充分認識到文化是醫院的根和魂,是醫院發展的內動力,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融入治病,文化促進健康,文化促進醫患和諧,文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探索醫院環境、文化、醫療、保健協調發展的辦院新路徑,把醫院建成百姓就醫的大院、花園、公園、樂園及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出了全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精品醫院。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