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光照射不足 天然食物供應的維生素D是遠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的,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內生合成。一般情況下每日接受日光照射二小時以上,佝僂病的發病率則明顯減少,但日光中的紫外線經常被塵埃、煤煙、衣服或普通玻璃所遮擋或吸收,影響其作用。地理環境(如雨霧多地區、北方地區)及季節(冬、春)與紫外線對地麵的照射量影響也很大。寒冷季節長,日照時間短,戶外活動少的地區,小兒佝僂病發病率明顯增高。
2.維生素D及鈣、磷攝入不足 人體日常大約每日需400~800國際單位維生素D,但嬰兒每天從人乳、牛乳、蛋黃、肝等食物中得到的維生素D很小超過100IU,人乳中含維生素D0.4~10.0UI/d1,牛乳含0.3~4.0IU/d1,各類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也極少,遠不能滿足正常需要,因此必須於生後第二個月起另外添加維生素D,若未及時添加則很易造成不足。澱粉類食物含鈣量不足,且含植酸較多,後者可與鈣、磷結合成難溶性複合物而阻礙鈣磷的吸收;牛乳中比例為1.2:1,不利於吸收(最適吸收比例為2:1),故人工喂養兒佝僂病發病率較高。
3.維生素D及鈣、磷吸收障礙 小兒膽汁瘀積症、膽總管擴張、難治性腹瀉、脂肪瀉、慢性呼吸道感染,腸道脂質吸收障礙均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
4.其它
(1)肝和腎是活化維生素D的主要器官,有病時可直接影響維生素D的正常代謝,如嬰兒肝炎綜合征,肝內膽道閉鎖等。
(2)抗癲癇藥物能縮短維生素D半衰期,激發肝細胞微立體氧化酶係統,使各種類固醇激素分介代謝增強,25-(OH)D3分介代謝也增加,導致1,25(OH)2D3生成不足,腸道鈣吸收障礙而引起佝僂病。
(3)骨骼生長速度與維生素和鈣、磷需要成正比,生長快,需要量大,相對供應不足;未成熟幾體內維生素D及鈣、磷貯存不足(胎兒鈣貯備70-80%在胎齡28周後從母體獲得),故2歲以下小兒,尤其是旱產兒,佝僂病發病率較其它小兒為多。極小未成熟兒由於維生素D需要量大,再加腎1-羥化酶活性障礙,佝僂病發病充滿可高達59.2%,且往往用一般劑量維生素D3不能達到預防目的,需給予1a-OH-D3來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