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 史 患者所述的症狀不僅是判斷有無頸靜脈怒張的主要線索,且為病因診斷提供主要參考依據。長期慢性咳嗽伴有進行性呼吸困難者多為肺心病引起的右心衰竭;突然發病,劇烈胸痛,咳暗紅色血痰,出現與肺部體征不相稱的呼吸困難時提示肺動脈栓塞;有不規則發熱、心悸。呼吸困難和心前區疼痛者排除其他感染後應考慮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幼年或少年起病,有勞累後氣急,乏力,心悸,發組者提示先心病如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狹窄,Ebstein畸形,艾森曼格綜合征,房間隔缺損等。青少年起病有心悸、呼吸困難者提示限製性心肌病,但較少見。中青年起病,有風濕熱病史,出現活動後乏力、心悸腹脹者,提示風濕性心瓣膜病,如三尖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二、體格檢查 頸靜脈怒張伴有正性頸靜脈搏動多見於嚴重充血性右心衰竭伴重度三尖瓣關閉不全時(功能性或器質性),同時可見患者四肢尖端(如手指)的靜脈有隨心髒收縮的收縮期搏動。
頸靜脈怒張而無肝髒淤血腫大及(或)下肢水腫者,應考慮上腔靜脈梗阻(上腔靜脈梗阻症候群)。
三、實驗性檢查
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及肺心病多有白細胞計數升高,前兩者還常有血沉快,而限製性心肌病白細胞增多特別是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較為明顯。慢性肺心病和肺動脈栓塞,多有血氣分析異常。 四、器械檢查
1、x線 胸透或攝片心影向兩側擴大,呈燒瓶狀,心髒搏動減弱或消失提示心包積液;心影呈三角形,心包有鈣化,提示縮窄性心包炎;引起右心衰竭的各種器質性心髒病均有右心房室擴大的表現,但伴有胸肺基礎疾病,肺氣腫並有右下肺動脈擴張時,考慮為肺心病。 2、心電圖 可檢出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傳導阻滯,異位心律等。若有肺型P波、右室肥大、多見於慢性肺源性心髒病;SI QIII多提示急性肺動脈栓塞;低電壓、電交替盯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多提示心包積液;右室肥厚並有右束支傳導阻滯,可見於先天性心髒病。 3、超聲心動圖 近年來,超聲心動圖對某些心髒病病因與病理的診斷有獨特的地位,尤其對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心肌病等可發現特異性改變,是心髒病病因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普勒和彩色血流顯像技術還能選擇性地觀察心髒或大血管中某一部位的血流紊亂,籍以診斷 膜病損的性質與程度,以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部位。 4、左室造影 限製性心肌病可見心內膜肥及心腔縮小,X線選擇性心室造影,對先天性心髒病的診斷有價值。心髒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采用血池顯像技術,顯示心腔大小協助鑒別心髒擴大與心包積液。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儋有助於鑒別心肌病,對先天性心病分流性質及部位、心包積液、心肌病,均有協助診斷價值。
頸靜脈充盈:若平均舒張期壓力階差超過53kPa(4mmHg)時,即可使平均右房壓升高而引起體靜脈淤血,表現為頸靜脈充盈、肝腫大、腹水和水腫等。
腹壁靜脈怒張:在肝門靜脈高壓症時,位於臍周圍的腹壁淺表靜脈可發生曲張。
皮下靜脈呈網狀怒張是血栓性靜脈炎的臨床症狀之一。本病是以靜脈壁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和管腔內血栓形成為特征的靜脈疾病。血流緩慢和渦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及血管內膜損傷是其主要病因。臨床上分為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形成兩類。
體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