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常見的由於血管炎所引起的結節性皮膚病,常見於小腿伸側的紅色或紫紅色疼痛性炎性結節,青年女性多見,病程有局限性,易於複發。發病前有感染史或服藥史,皮損突然發生,為雙側對稱的皮下結節,自蠶豆至核桃大不等,數目達10個或更多,自覺疼痛或壓痛,中等硬度。早期皮色淡紅,表麵光滑,輕微隆起,幾天後,皮色轉暗紅或青紅,表麵變平。3~4周後結節逐漸消退,留暫時色素沉著,結節始終不發生潰瘍。皮損好發於脛前,也可見於大腿、上臂伸側及頸部,少見於麵部。慢性結節性紅斑不同於急性結節性紅斑的特征,其常發生在老年婦女,皮損為單側,若為雙側,則不對稱,除關節痛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結節不痛,且比急性結節性紅斑軟。
二、檢查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或輕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高熱、扁桃體炎或咽炎時,白細胞計數及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可明顯增高。類風濕因子亦可為陽性。有人測定患者血清 P2微球蛋白增高。
2、免疫學檢查,在伴有結核時,結核菌素試驗可陽性。
3、X線檢查 原發病為肺結核時,常可發現肺門淋巴結腫大。文獻報道發生在16~30歲的青年女性,有結節性紅斑,X線顯示有雙肺門淋巴結腫大者,稱為Buner綜合征,並認為該類患者肺門淋巴結腫大,實際上是全身性結節性紅斑的一種表現。
下肢紅斑結節的鑒別診斷:
1、硬紅斑:多發生於小腿屈側,常單發或為數個,皮損較結節性紅斑為大,病程長,可自發性破潰,形成潰瘍,愈合後留有不同程度萎縮。
2、回歸發熱性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回歸發熱性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為結節性紅斑皮損,主要位於胸、腹、股、臀,成團出現,消失後留有局部萎縮和碟形凹陷,每次發作均有發熱,病理改變為脂肪組織炎。
3、亞急性結節性遊走性脂膜炎:亞急性結節性遊走性脂膜炎出現在小腿的結節性紅斑樣皮疹,通常病程早期可發生在單側,無痛,呈離心性擴大,邊緣鮮紅,中央變白,可逐漸變平而形成斑塊,大小為10~20cm,持續時間兩個月到兩年不等,表現有色素沉著,也稱遊走性結節性紅斑。
4、結節性血管炎:該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結節主要位於小腿外側及後側,經過緩慢,偶有破潰者。
飲食護理
給予患兒高熱量、富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潰爛;禁用魚、蝦、牛奶等易過敏的食物,防止發生再過敏而誘發皮疹。對進食困難者遵醫囑給予靜脈補充,以保證充足的營養和熱量,促進皮膚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