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及眶區CT檢查 --
眼及眶區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眼及眶區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CT掃描可提供一種高分辨力、切麵圖像及灰階眼部圖像,它以X線為能源而顯示人體的層麵圖像。目前CT已很普及,從而為眼科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一種優越的檢查方法。但由於種種原因,在眼部病變的CT分析和診斷上仍存在諸多問題。眼內疾病的診斷超聲優於CT,而在眼眶病變的診斷中,CT優於超聲。本文就眼眶病變CT診斷上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並介紹與診斷有關CT的基礎知識,這對全麵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掃描方法
1.橫斷掃描 患者仰臥檢查床上,自眶耳線下方1cm頭顱頂側作連續掃描,直量軸5mm厚的層麵檢查需要6~8個層麵。作薄層掃描時(1mm層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個層麵。
2.冠狀掃描 患者仰臥或俯臥檢查台上,頭過伸,使頭矢狀線與床麵一致,兩側眶耳線與掃描基線垂直,向外耳道前4cm處向前連續掃描,層厚4~5mm)。如作眼內病變CT掃描則自眼球開始向後掃描。
3.造影增強方法 靜脈給予造影劑的方法是在幾分鍾內將造影劑注射,全量注射完畢後再開始掃描。
4.壓頸檢查 眶內靜脈曲張常規CT掃描時多不顯影,或僅顯示小部分病變,欲觀察病變全部範圍可行頸部加壓檢查。將血壓計袋纏於患者頸部,擺好位置,加壓至5.33kPa(高於靜脈壓),再行掃描檢查,掃描完畢後立即將氣囊放鬆。
5.視神經和視神經掃描方法
有時為詳細觀察視神經病變(腫瘤、外傷等病變),需要特殊CT檢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層麵,因為正常視神經約4mm粗,較厚的層麵不利於分析。第二要特殊掃描角度,即作與眶耳線呈負15°的掃描線,再令病人眼向上視,這時視神經伸直,且與掃描線平行,CT即可在一個層麵上觀察視神經眶內段甚至管內段的全長。
2. 眼部CT掃描層麵厚度
常規眼部CT掃描厚度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掃描8個層麵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內結構。眶內病變體積較大,適合5mm厚度的掃描層麵。但遇一些特殊情況或病變需較薄層麵厚度掃描,如球內病變、眼外肌病變、視神經病變、或估計病變直徑小於5mm時,需要3mm或1mm層厚掃描,否則因層麵厚,病變小,而隻有一個層麵顯示病變,不利於診斷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遺漏病變的顯示。由於薄層斷麵較少受體積平均影響,從而提高了圖像分辨力,顯示病變更加清楚。
眼壓 --
診斷青光眼的檢測方法。
眼底鏡檢查法 --
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病人取坐位,醫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鏡位於病人的右側進行。
視野缺損可分為兩種:①雙顳側偏盲:如為腫瘤壓迫所致兩側神經傳導至鼻側視網膜視覺的纖維受累時,不能接受雙側光刺激而出現雙顳側偏盲。腫瘤逐漸長大時,因一側受壓重而失去視覺功能則一側全盲,另一側為顳側偏盲,最後兩側均呈全盲。②同向偏盲:視束或外側膝狀體以後通路的損害,可產生一側鼻側與另一側顳側視野缺損,稱為同向偏盲。視束與中樞出現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對光反射消失,後者光反射存在;前者偏盲完整,而後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觀感覺症狀較後者顯著,後者多無自覺症狀;後者視野中心視力保存在,呈黃斑回避現象。
眼睛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護不好,讓眼睛害了病、受了傷,就會妨礙視力甚至失明,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俗語說“手眼為活”,道理就在這裏。保護眼睛的措施,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不同。
胎兒時期:胎兒的眼睛,是在母體內隨著全身器官逐步發育形成的。保護胎兒的眼睛,主要是從孕婦方麵著手,孕婦除了預防外傷、注意營養外,更重要的是及時預防和治療傳染病,尤其是在懷孕的頭3個月內,最要緊的是不要染上風疹和重感冒,因為在妊娠期間患了這些病,小孩的眼睛常易發生嚴重的疾病,如先天性白內障等。
乳兒時期:由出生到1周歲這段時間不要包著孩子看過強的光線,以防損傷視力;不要讓孩子看固定不變的東西,以免引起斜視。
學齡前期:1至7周歲的兒童,主要是玩耍,所以,為了保護眼睛,必須注意選擇不帶刃以及沒有銳角的玩具;同時,家長和保教人員要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做危險性的遊戲,看書時光線要充足,但應避開強烈的陽光,眼與物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1市尺左右為宜);如有斜視,應及時去醫院矯治;並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手指揉眼,不用別人的手巾擦眼睛。
學齡兒童:主要是看書的姿勢要正確,書與眼的遠近要適宜,光線要充足,不要在走路或乘車時看書,同時要注意眼病的預防和治療。
成人時期:成年人,身體各部已經基本發育成熟,眼睛也是這樣,所以對各種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了。這時保護眼睛,主要應從免受外傷方麵注意,在各種勞動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同時要注意疾病的預防、治療。有沙眼的應當積極治療,以免發展嚴重,造成倒睫;得過虹膜炎的,應注意預防受涼感冒,以免連續複發,形成白內障。
老年期:最常發生的眼病是青光眼。這種病很嚴重,有時突然爆發,視力高度降低,並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視物如在雲霧中等症狀,如果治療不當,能完全失明;有的發展很緩慢,初起在晚上看燈時,不是在眼前出現紅祿圈,有頭痛等不適症狀,慢慢的眼睛就壞了。年紀大的人如果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
引起青光眼的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發病的誘因常為焦急、爭吵、暴怒等。因此,加強性格鍛煉,遇事要冷靜、沉著,也是預防這種眼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