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依據
主要依據:
1. 無論在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環境中都出現定向力障礙;
2. 長期的思維混亂狀態。
次要依據:
1. 由於記憶力減弱而無法發揮其職業的或社會的功能;
2. 沒有能力遵循簡單的指示和指導;
3. 沒有能力進行思考;
4. 無法集中精力;
5. 對提問反應遲鈍。
癲癇的失神發:癲癇的失神發作以意識障礙為主,其特點是沒有任何先兆的、突然開始的發作。患者正在進行著的動作突然中斷,發呆,還可伴有雙眼上翻。患者如果在講話,其言語會變慢或終止;如果在走路則可能突然站立不動、呆若木雞,也可能突然掙脫大人攙著的手而向前快走幾步,又突然回頭哭著找其父母;如果在進食時,夾著食物的筷子在送往口裏的中途突然停住,對問話不能作答,某些患者當人們與其說話時可使發作終止。該種發作持續數秒至30秒,超過一分鍾者少見。
癲癇的複雜部分性發作:癲癇的複雜部分性發作 (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 也稱顳葉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表現部分性發作伴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癇性放電起源於顳葉或額葉內側,起源、擴散途徑及速度不同,臨床表現可差異較大,可先出現單純部分性發作(時間可長可短),再出現意識障礙。特殊感覺或單純自主神經性症狀常為先兆,深部結構(顳葉內側、邊緣係統等)起源的發作如精神性發作(先兆)可能很短,很快出現意識障礙;也可開始即有意識障礙,甚至單純表現意識障礙。
發作間精神障礙:發作間精神障礙(interictal disorder):這類精神障礙是指一組無意識障礙,但其精神症狀的病期具有遷延性,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之久。包括慢性精神病狀態樣精神病、神經症樣症狀、人格改變、智能缺陷及性功能障礙等。發作間期精神病發生於兩次發作之間,並且與發作本身並不直接相關。與發作時及發作後的精神障礙比較相對少見,在非選擇的病例中約占10%~30%。然而,就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而言,臨床上要比發作時及發作後的精神障礙更明顯,後者通常是短暫,且往往是自限性的。是屬於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臨床分類。
感覺遲鈍:感覺遲鈍又名感覺抑製。可因各種因素引起感覺閾限升高或因情緒抑製所造成。患者對強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覺輕微。常見於神經係統疾病,譫妄或其他類型的意識障礙,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癔症和抑鬱症等。
判斷力和定向力障礙:定向力是對周圍環境(時間、地點、人物)及自身狀態(姓名、年齡、職業等)的察覺和識別能力。定向力障礙是意識障礙的重要判定標準。定向力障礙是指持續地缺乏對人、地點、時間或環境的定向力達3-6個月以上。判斷力是指人對某一事物或者某一個人所能辨認識別的能力。許多腦部疾病都可以導致人體發生判斷力和定向力障礙。
意識模糊:意識水平輕度下降,較嗜睡為深的一種意識障礙。患者能保持簡單的精神活動,但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能力發生障礙。
意識朦朧狀態:患者意識範圍狹窄,集中注意於某些內心體驗,而對環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對外界的反應也減退。思維不清晰,有時很混亂。可表現帶有焦慮或欣快的情緒。對周圍的事物常有錯認,也可有各種幻覺。
一、動腦是預防癡呆症的妙方:腦神經細胞一旦破壞即無法再修複,可借腦部的刺激與鍛煉來促進腦細胞的活力並防範癡呆症。應多動腦,經常觀察和思考,保持事業心和創造力。也可多寫文章,多聽音樂,學會養花草、種蔬果。
二、改變孤僻,走向社會: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朋友聚會、文娛表演、棋牌、旅遊等活動,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大腦的鍛煉和增加生活的情趣。
三、避免各種心理應激性刺激:各種負性的心理刺激可促使人患癡呆,因此,對付各種心理及精神刺激,應采取“想得開”的寬達平靜的心態,學會心理的自我控製和調節。
四、從飲食著手:最新研究表明,人的老化、免疫力下降,以致癡呆症的發生都可能因自由基的作祟而致。防止和消滅自由基的最好物質是抗氧化營養物,包括維生素 C、E、B以及胡蘿卜素的攝取能掃除體內自由基,防治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