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疾病症狀

四肢肌張力增強

 

  分痙攣性與呈強直性兩種。痙攣性的肌張力增高伴發於錐本束損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動運動患者關節時,在肌張力增高情況下出現阻抗感,這種阻抗感與被運動的速度有關。快速地牽伸在縮短狀態中的肌肉時立即引起收縮、感到痙攣狀態,牽伸到一定幅度時,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謂摺刀樣肌張力增高。痙攣性肌張力增高和“痙攣”無關,後者單指一種不自主的肌收縮。強直性肌張力增高見於某些錐體外係病變中的特殊張力變化,其肌張力增高有選擇性,上肢以內收肌、屈肌與旋前肌為主,下肢以伸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被動運動患者肢體時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痙攣性者小,但和肌肉當時的長度即收縮形態並無關係,在伸肌和屈肌間也沒有區別。無論動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這種肌張力增高稱為鉛管樣強直,如因伴發震顫而產生交替性的鬆、緊變化,稱為齒輪樣強直。

  (一)錐體束病變 錐體束病變於休克期後,或隱襲起病的錐體束損害,在癱瘓側出現肌張力增高,例如偏癱時表現的Wernicke-Mann氏體位就是代表。明顯的錐本束損害出現三重屈曲:如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與掌關節痙攣性屈曲。錐體束病變時肌張力增高的部位與癱瘓部位一致,靜止狀態下肌張力也增高,觸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有摺刀樣的阻抗感。

  (二)錐體外係疾患

  1.Parkinson病:本病引起的肌張力增高叫肌硬直。促動肌和拮抗肌的張力都有增高,在關節作被動運動時,增高的肌張力始終保持一致,感到均勻的阻力而呈“鉛管樣強直”,如患者合並有震顫,則在屈伸肢體時感到均勻阻力出現斷續的停頓,如齒輪在轉動一樣,即:“齒輪樣強直”。顏麵表情肌肌僵直則呈無表情的“麵具臉”,吞咽肌肌僵直不能很好地作吞咽動作而流涎,眼肌肌強直表現眼球運動減慢,出現注視運動“粘稠”現象。頸肌和軀幹肌肌強直形成屈曲狀態,即頭與軀幹前變,上肌輕度外旋,肘關節屈曲,掌指關節屈曲、拇指內收,下肢輕度內收,膝關節屈曲。旋頸和旋體動作緩慢。

  2.Huntington舞蹈病:肌張力多為正常,但少數患者出現以Porkinson病樣的肌僵直突出症狀,而舞蹈症狀甚徽或完全缺少。此型最後呈姿勢性肌張力障礙,上肢屈曲,兩下肢伸直。這種肌僵直型的慢性進行性舞蹈症狀被認為是蒼白球受損的結果。

  3.扭轉痙攣(torsion spasm):又名變形性肌張力障礙(dystonia musculorum defoumans)是軀幹的徐動症,為一少見的基底節病變。在臨床上以肌張力增高和四肢軀幹甚至全身的劇烈而不自主的扭轉為特征。肌張力在肢體扭轉時增高,扭轉停止時則正常。

  4.藥物性肌張力異常:

  (1)急性肌張力障礙(acute dystonia):發病急,用藥後不久即出現,多見於青年人,以奇異的肌痙攣為特點。主要是頸、頭部肌肉受累,最常見的是舌和口腔肌肉的不隨意痙攣,以致咀嚼肌緊張地收縮,嘴張不開,講話、吞咽困難,麵部作怪相,或伴發痙攣性斜頸,這種反應與個體的敏感性有關,應用抗震顫麻痹藥、抗組織胺類藥或巴比妥類藥物有效。

  (2)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kinesia):發病慢,在服有神經安定劑數周、數月或數年後發生,甚至停藥後出現。表現為刻板的、重複的咀唇、舌的不自主運動,有時伴有肢體或軀幹的舞蹈樣動作,體軸性運動。應用抗震顫麻痹藥物非但無效,有時反而使症狀加重。亦可有肌張力低下一麻痹性,可涉及頸肌、腰肌等,如腰不能直起、凸腹、頸軟、不能抬頭、行走時邁步不開、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三)小腦疾患 兩側廣泛小腦病變時,有時可見肌張力增高,被動運動肢體時有阻抗感,站立時軀幹、四肢呈僵直狀態。橄欖小腦萎縮症有時呈現Parkinson型肌僵直,提示與大腦基底核有關結構損害。

  (四)腦幹疾患 腦幹病變引起的肌張力增高以中腦最為明顯,中腦病損時表現肌僵直,屬於去大腦強直的一種,四肢的近端明顯,苦苦在伸肌群。上肢伸直,腕屈曲並內收。下肢伸直,內旋內收,稱之為去中腦強直。大腦皮質下白質彌漫性病變,如腦炎、重度腦外傷、腦出血時也可出現四肢僵直,與去中腦強直的區別點在於前臂屈曲位,其他表現完全與去中腦強直相同,稱之為“去皮質強直”。

  (五)周圍神經疾患 周圍神經疾病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特點,表現為肌張力減低。但在麵神經麻痹恢複不全的情況下,可以出現麵肌肌張力增高,即表現為麵肌痙攣。此外周圍神經的附近炎症、腫瘤等病變,對周圍神經產生刺激現象時,出現肌張力增高,這種肌張力增高大多屬於防禦性肌張力增高。

  (六)肌原性病變 肌肉疾患雖可有肌張力增高,但腱反射正常或減低,絕不出現腱反射亢進。

  1.先天性肌強直症(congenital paramyotonia):又稱Eulenberg病。本病僅在運動情況下出現肌張力增高,靜止時肌張力正常。此病的肌張力增高,肌強直收縮見於運動之初,當反複運動後即恢複正常。觸診時肌肉有特殊硬韌感,似膠皮樣硬,於機械刺激後肌肉強直收縮時益為明顯。

  2.僵人綜合征(stiffmansyndrome):為一種病因不明的癇性痙攣。頸肌、軀幹、背骨、腹肌肌張力增高明顯,外界刺激時疼痛。叩擊、聲光、精神緊張等可誘發而加重,常見四肢近端開始向身發展,肌力和腱反射正常。睡眠時僵硬症狀消失。

  (七)其他

  1.破傷風(tetanus):早期局部肌張力增高,常見的是兩側咀嚼肌痙攣性收縮,同時伴有頸肌強直,繼之麵肌痙攣;口角向外牽引,鼻翼上縮,眼裂大呈所謂“猥笑顏貌”。隨病情的發展引起全身性肌張力增高。如軀幹伸張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呈角弓反張,屈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呈前弓反張,患者的體位似胎兒的宮內位:頭前屈、膝與齶緊貼,踵靠近臀部。軀幹一側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身體呈現側方彎曲,謂之側弓反張:頭肩向一側傾斜,該側肩下垂,身體彎向月牙形。

  2.手足搐搦症(tetany):血鈣低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肌張力增高主要見於四肢遠端,偶可波及到軀幹。有的學者將手足搐搦症分為三型:

  (1)良性型:主要在四肢遠端出現強直發作,拇指強烈內收及半屈貢狀態,與其他諸指並攏,手指的中指指節屈曲明顯,手的尺側緣與撓側緣相近貼,有時末指較其他手指屈曲更明顯,末指常折入其餘手指之下,或拇指折入手套之內,即呈所謂“助產士手”。下肢是趾屈曲,呈馬蹄內翻足,小腿伸直,隨意運動不能,被動運動時有阻抗感。

  (2)中度型:早期上肢先出現肌張力增高,肌強直,斷之擴延到軀幹、麵肌與下肢,有時腹直肌、胸鎖突肌、胸大肌均可表現強直發作。當麵肌出現肌強直時,呈現特殊的麵容:眼外斜或內斜,牙關緊閉,舌僵,構音不良,吞咽困難,如喉肌痙攣時可發生呼吸困難與窒息。

  (3)重症型:短時間內反複的發作,表現全身肌強直,伴有喉肌痙攣。

  1.要加強身體的鍛鍊,提高本身之健康狀況及身體素質,尤其應注意耐寒力及耐久力之增進。身體情況不佳時,特別是疲勞和饑餓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2.運動前,必須認真地做好準備動作及暖身,對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可先做適當的按摩,不可突然進行緊張用力的動作或劇烈的運動。

  3.在高溫或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時,應是當的補充電解質,身體疲勞時,應有充分的休息再進行運動。遊泳下水時應先用冷水淋浴,並做暖身運動。使全身肌肉逐漸適應冷水的刺激,水溫過低時,遊泳的時間不宜過長。

  4.預防勝於治療,當發生肌肉痙攣時需鎮定並小心處理,運動時更不可以勉強

相關醫生

更多>

  • 李秀蓮,主任醫師
    李秀蓮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 盧秀英,主任醫師
    盧秀英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急救科

    擅長疾病: 危重病的救治。

  • 席時華,主任醫師
    席時華 主任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 李晶,主任醫師
    李晶 主任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四肢肌張力增強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兩陽夾一陰”是什麼意思?

“兩陽夾一陰”是中醫術語,指的是在脈象診斷中,患者脈搏出現的一種特定變化。具體表現為,脈搏在兩次有力的跳動(陽脈)之間,出現一次無力的跳動(陰脈)。這種脈象可能與某些病理狀態相關,如氣虛、血虛等。在中醫理論中,脈象是判斷疾病性質和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細致的脈診,醫生可以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做出更為準確的評估。

“血裏有風”是什麼意思?

“血裏有風”這一表述並非現代醫學術語,而是源自中醫理論中的一種病理概念。在中醫理論中,風被認為是一種外邪,可以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當風邪與血相搏,可能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皮膚瘙癢、麻木、抽搐等症狀。現代醫學中,這可能與血管炎、神經病變等疾病相關。治療上,中醫會根據具體症狀和體質,采用調和氣血、驅風散寒等方法,而現代醫學則可能通過抗炎、改善血液循環等手段進行治療。

“以形補形”中醫智慧如何應用於食療?

中醫食療中的“以形補形”智慧,是指通過食用形狀或性質與人體器官相似的食物來補益相應髒器。例如,核桃因其形狀類似人腦,被認為能補腦益智;動物肝髒富含鐵質,有助於補血養肝;番茄富含番茄紅素,對心髒健康有益。這一理念強調食物與人體器官之間的相似性,通過食療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在應用時,應結合個體體質和健康狀況,合理選擇食物,以達到最佳的食療效果。

11點睡覺算熬夜嗎?

根據人體生物鍾和健康睡眠模式,晚上11點睡覺並不算熬夜。一般而言,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入睡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睡眠時間。人體在夜間會經曆多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大約90分鍾,包括淺睡、深睡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確保每晚獲得7至9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然而,個體差異和生活習慣也會影響適宜的睡眠時間,因此,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睡眠習慣是必要的。

11歲男孩標準身高體重是多少?

11歲男孩的標準身高體重因個體差異而異,但通常可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生長標準。一般來說,11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約為145至155厘米,體重約為35至50公斤。這些數值會因遺傳、營養、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整體健康和成長趨勢,而不僅僅是單一的身高體重數值。如果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疑慮,建議谘詢兒科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12歲孩子胃疼能吃達喜咀嚼片嗎?

對於12歲兒童出現胃痛症狀,達喜咀嚼片(鋁碳酸鎂片)可以作為一種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的藥物。該藥物主要通過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來發揮作用。然而,在使用達喜咀嚼片之前,建議首先谘詢兒科醫生或專業醫療人員,以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適宜性。醫生會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體質和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評估是否適合使用達喜咀嚼片,並提供相應的治療建議。未經醫生指導,不建議自行給兒童用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