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臨床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有些類似,但又有自身特殊性。
1.臨床特征 胃潰瘍的臨床表現有3個特征:①慢性過程。少則幾年,多則10餘年或更長。②周期性。病程中常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③節律性:疼痛表現為餐後痛,餐後半小時疼痛開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複始。胃潰瘍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伴或不伴嘔吐、惡心、反酸、噯氣等症狀。但也有不少病人以胃潰瘍的各種並發症如穿孔、出血、幽門梗阻而為首發症狀。
2.臨床症狀與體征
(1)上腹部隱痛不適:胃潰瘍的疼痛是一種內髒性質的疼痛,體表定位不確切,同時疼痛多不劇烈,可以忍受,表現為燒灼樣痛,隱痛不適等。活動期具有節律性,表現為餐後痛,隨著病理的發展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特點。賁門附近的潰瘍還可表現為胸骨後燒灼感和左胸部疼痛。當潰瘍發生穿透,表現為疼痛程度加重,向背部放射或背痛,同時有夜間痛等表現,當疼痛性質和節律性發生改變時,還應警惕惡變的可能。
(2)惡心、嘔吐:無幽門梗阻而發生嘔吐多提示潰瘍處於活動期,嘔吐為間歇性。頻繁嘔吐多提示幽門梗阻。
(3)反酸、噯氣、腹瀉:反酸亦提示潰瘍可能處於活動期。
(4)出血、穿孔:發生出血、穿孔後都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見並發症一節。
(5)體征:緩解期一般無陽性體征。活動期隻有上腹部輕壓痛。但應注意行肛查和檢查魏爾嘯淋巴結有無腫大,以與胃癌相鑒別。
1.臨床特點 餐後2h出現深在的上腹痛,通常無異常體征。
2.輔助檢查 胃潰瘍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症狀、胃鏡加活檢、鋇餐檢查。另外胃酸測定、血清胃泌素測定、血清鈣測定也有一定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意義。近年隨著電子胃鏡的應用,胃潰瘍的診斷符合率極高。
幽門前區潰瘍的鑒別診斷:
1、潰瘍型胃癌: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占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乃至名列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
2、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於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後,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杆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複合性潰瘍。
注意預防以下可能引起胃潰瘍的因素:
1.吸煙 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潰瘍病發生率高2倍,吸煙影響潰瘍愈合和可促進潰瘍複發,其可能機製:
(1)吸煙可以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
(2)吸煙可能抑製胰腺分泌HCO3-鹽,從而削弱中和球部內酸性液體的能力。
(3)吸煙可影響幽門括約肌關閉功能而導致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屏障;吸煙可使胃排空延緩和影響胃十二指腸運動功能。
(4)吸煙可影響胃十二指腸黏膜內前列腺素合成,減少黏液量和黏膜血流量,從而降低黏膜的防禦功能。
2.飲食 酒、咖啡、濃茶、可口可樂等飲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誘發潰瘍病。吃精製低纖維素食物者比吃高纖維素者潰瘍發病率高。有人認為多渣食物或許有促進表皮生長因子或前列腺素釋放增多的作用。
3.精神因素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易患潰瘍。人在應激狀態時,可能促進胃的分泌和運動功能增強,胃酸分泌增多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時由於交感神經興奮使胃十二指腸血管收縮,黏膜血流量下降,削弱了黏膜自身防禦功能。
4.藥物 長期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約有10%~25%患者發生潰瘍病,其中以胃潰瘍更為多見。除藥物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直接刺激作用外,主要是由於這類藥物抑製體內的環氧化酶活性使黏膜內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削弱了對黏膜的保護作用。阿司匹林原物是脂溶性的,能穿透上皮細胞膜破壞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