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是較常用的了解雌激素水平的方法。用棉棍浸生理鹽水後取陰道上段側壁的脫落細胞,塗在玻片上,固定和染色後,觀察表、中、底各層細胞的百分比。表層細胞所占百分比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越高。
2.宮頸黏液 如發現閉經患者宮頸黏液為透明的、拉力好的稀薄黏液,塗在玻璃片上幹燥後在顯微鏡下可見羊齒狀結晶,表明該患者卵巢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3.藥物性試驗 這是臨床上常用的對閉經診斷性試驗,尤其是在缺乏激素測定的實驗設備時,藥物試驗對估價卵巢功能及子宮內膜功能有重要幫助。
(1)孕激素試驗:對閉經患者應用黃體酮,肌注20mg/d,連續3~5天;或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5~10mg/d,連服5~7天,停藥後3~7天(一般最長不超過2周)出現撤藥性出血者為試驗陽性,提示:子宮內膜有功能,可排除子宮性閉經;卵巢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子宮內膜受一定水平雌激素影響後才能對孕激素起反應而脫落出血。表明閉經不是缺乏雌激素,而是因各種無排卵所致孕激素缺乏。若孕激素試驗陰性,即停藥後無出血,提示以下幾種可能:一是卵巢功能低下,沒有適當的雌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二是卵巢功能正常,但子宮內膜缺陷或受損,不能對雌激素發生反應,即不排除子宮性閉經;三是不排除妊娠。
(2)雌激素試驗:對孕激素試驗陰性的閉經患者口服己烯雌酚1mg/d,或炔雌醇10µg/d,或相當生物效應的其他雌激素,連續20天。最後3~5天加黃體酮20mg/d,肌注。停藥後3~7天觀察有無撤退出血。若仍無出血,提示病變可能在子宮,即子宮性閉經。用上述試驗有撤退出血者,說明子宮內膜對雌、孕激素的作用有反應,能發生正常的生長和脫落變化,閉經的原因應在卵巢或更高部位。應進一步測性激素水平來確診。
4.性激素水平的測定 垂體激素的測定對診斷閉經的原因尤其有重要意義。閉經且雌激素低下的患者應進一步測定血FSH,LH和泌乳素(PRL)的水平。若FSH與LH升高,提示為卵巢性閉經,若FSH,LH低下,病因可能在垂體或下丘腦;FSH,LH相當於正常卵泡期水平,閉經是由於下丘腦分泌功能失調所致;若LH升高而FSH相對不足,多囊性卵巢綜合征的診斷應當考慮;若PRL異常升高,閉經是由於高泌乳素血症所引起,應進一步檢查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特別應注意垂體瘤的可能。
當FSH、LH水平均低下時,垂體興奮試驗可進一步區別病變在垂體還是在下丘腦。垂體興奮試驗是將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100µg溶於生理鹽水5ml,靜脈注入,30s內注完。於注射前和注射後15,30,60,120min取血測LH。若注射後30~60min LH值升至注射前3倍以上,提示垂體功能良好,對下丘腦激素LHRH反應正常,閉經的原因在丘腦下部或更高部位。若注射後,LH不增加或增加不明顯,表明垂體缺乏反應,閉經的原因可能在垂體。
5.基礎體溫測定 可間接了解排卵功能。排卵後的黃體分泌孕酮,孕酮有升高體溫的作用。正常月經周期中卵泡期體溫比較平穩,一般波動在36.5℃以下。排卵後體溫上升O.3~0.5℃,維持12~16天,在月經前1天或月經來潮當天下降至卵泡期水平。這種前半周期低而後半周期升高的基礎體溫稱雙相體溫,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黃體形成。無此變化的體溫稱單相體溫,表示無排卵。閉經患者基礎體溫多為單相,但子宮性閉經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現有雙相基礎體溫。
6.其他檢查 盆腔B超可協助診斷是否有先天性子宮缺如或畸形。鞍區的影像學檢查可診斷是否有垂體瘤。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及內鏡檢查可了解宮腔及內膜情況。此外若需除外其他內分泌異常或發育畸形時,還應檢查其他有關腺體如甲狀腺、腎上腺等的激素水平,生化,病理生理檢查及染色體檢查等。
青春前期閉經的鑒別診斷:
1、繼發性閉經:曾有月經但後來停經的情況則稱為繼發性閉經。繼發性閉經是指月經來潮後出現停經6個月以上者,或在月經稀發的婦女中停經達到3個正常的間隔周期者。
2、運動性閉經:輕女運動員,在體育比賽或緊張的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閉經,稱為“運動性閉經”。有的年輕婦女在外出旅遊,或緊張的工作學習中也可出現閉經,其病機與本病相似,也可參照運動性閉經進行治療。本病多與精神過度緊張,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中醫學認為,由於精神過度緊張,氣機運動逆亂,衝任功能失調,血海不能滿盈所致。
3、垂體性閉經:垂體性閉經:垂體腫瘤所致的閉經可伴有頭痛,視物不清,或泌乳;垂體前時壞死之閉經,發生於產後大出血,表現為性欲減退,生殖器萎縮,乏力怕冷,毛發脫落。
4、子宮性閉經:子宮內膜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刺激而有周期性改變,當子宮內膜剝離脫落時即有月經來潮,因此,在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損壞或子宮切除的病例,即使卵巢功能健全,性激素分泌正常,也無月經來潮,這種閉經的原因在子宮,故又稱子宮性閉經。
5、卵巢性閉經:如果卵巢缺如或發育不良、卵巢損壞或早衰,使體內無性激素產生時,子宮內膜即不能生長,也不能發生周期性變化和剝脫,月經不能來潮,這種閉經,稱為卵巢性閉經。
注意事項
1、月經過少或月經後期都可發展為閉經,積極治愈月經過少或後期,可以減少閉經的發病率。
2、明確閉經的病因和部位,對治療閉經的效果與預後估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下丘腦性閉經,由精神因素、環境改變、營養不良等引起,藥物治療預後較佳。又如由結核杆菌引起的子宮性閉經,子宮內膜已被破壞,恢複月經的可能性較少。又如用孕激素試驗陽性的(用黃體酮後能轉經),預後較好。
3、閉經伴不孕者因家庭、個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精神抑鬱,臨床檢查與化驗無明顯異常,對這些患者在藥物治療同時精神安慰和鼓勵,一旦大腦皮質抑製解除,內分泌功能恢複正常而受孕。也有領養一個小孩後,患者很快懷孕,這是常見的典型例子。
4、中醫文獻中有終生不來月經而受孕者,稱為“暗經”的,對此需要謹慎,用藥前要仔細詢問病史。
5、目前服用減肥藥的婦女為數不少,有部分婦女由此而閉經,也有因肥胖而節食,導致厭食而閉經,還有多次人流手術而閉經,以上閉經都是可以預防的,有些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防止其不良反應。
6、對頑固性閉經單用中藥或西藥效果不佳者可采用中西藥結合周期治療,待起效後逐漸減少西藥劑量,最終中醫治療。